王若昕,付 亮,趙金龍,陳宗輝,倪寅凱,勵 峰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外科,上海 200233)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以炎癥為特征的一系列心臟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細菌、真菌、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微生物侵入自體瓣膜、人工心臟瓣膜、心內膜或心臟植入裝置引起的。近年來,由于心臟介入檢查和治療、長期血管置管的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使用及靜脈吸毒人數的增加,IE 的發(fā)病率有所增加,且呈高齡化、多合并癥等特征[1-3]。
心內膜細胞的完整性對于抵抗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意義,Mercier 等[4]認為維持心內膜的完整性對于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IE 具有重要作用。降鈣素原是激素降鈣素的前體肽,由116種氨基酸組成,經甲狀腺的濾泡旁細胞(C細胞)及肺、腸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5]。當炎癥發(fā)生時,尤其是細菌感染性病變發(fā)生時,降鈣素原水平升高[6]。降鈣素原在膿毒血癥、呼吸道感染的診斷中為臨床強證據級別,在血流感染、術后感染等的診斷中為臨床次強證據級別,而在IE、尿路感染的診斷中僅為臨床中等證據級別[7-8]。這些數據表明,與膿毒癥、血流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相比,降鈣素原在IE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價值有限。
IE 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細胞因子等炎性遞質的釋放及相互作用[9]。細胞因子是一類廣泛而松散的小蛋白,在細胞信號傳導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因子不能穿過細胞的脂質雙分子層進入細胞,常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特定細胞因子受體結合發(fā)揮作用,并且細胞因子作為免疫調節(jié)劑已被證明參與多種自分泌、旁分泌和內分泌信號通路[10]。近年來,細胞因子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整體評估和療效監(jiān)測[11-13]。但目前臨床上對于IE 患者血漿中相關細胞因子變化及規(guī)律的認識還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IE患者外周血血漿中12種細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α、IFN-γ、TNF-α)和降鈣素原的表達水平及其與臨床特征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IE 的準確診斷及病情評估提供依據。
納入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我院治療的經改良Duke 標準診斷為IE 的患者10 例為IE 組;隨機選擇同期入院手術治療的非感染性、非風濕性瓣膜病心內膜炎患者10 例為對照組,排除嚴重的多瓣膜病變,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患者。IE組患者年齡48~67歲,男8例、女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2~71 歲,男6 例、女4 例。2 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1-162-437x),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患者入院時采血,使用EDTA 抗凝管采集外周靜脈血4 mL,室溫以1 000g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漿用于12 項細胞因子檢測?;诹魇郊毎g,使用12 種細胞因子檢測試劑盒(杭州賽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7、IL-12p70、IFN-γ、IFN-α 和TNF-α,通過熒光強度分析各細胞因子含量。
同期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其中3 mL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血常規(guī)及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淋巴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百分比檢測。取其余3 mL,采用ELISA法檢測降鈣素原濃度,試劑盒購自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先行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系數、Pearson系數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IE 組患者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降鈣素原水平顯著升高(P<0.05),而淋巴細胞百分比降低(P<0.05);2 組患者中單核細胞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降鈣素原水平與白細胞計數呈顯著正相關(r=0.911,P<0.001),見圖1。
圖1 白細胞計數與降鈣素原的相關性
表1 患者血常規(guī)與降鈣素原水平比較(n=10)
與對照組相比,IE 組患者IL-1β、IL-2、IL-6、IL-10、TNF-α、IFN-α、IFN-γ、IL-12p70 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5),但2 組患者IL-4、IL-5、IL-17A、IL-8 的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12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x-±s,n=10,pg/mL)
IE 患者的IFN-α 與IL-2、TNF-α、IL-1β、IL-12p70呈正相關,IL-2 與TNF-α、IL-1β 呈正相關,IL-12p70 與IFN-γ 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P<0.05),見表3。IE 患者中降鈣素原與IL-8 呈顯著正相關(r=0.761,P=0.011),見圖2。
表3 IE患者陽性細胞因子之間的相關性
隨著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及抗菌藥物的迭代,IE 的治療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其致死率仍較高[14]。據報道,IE 的發(fā)病率為3/100 000~10/100 000[15]。血培養(yǎng)是IE最重要的診斷方法,通常在18~24 h 內得到結果。但血培養(yǎng)陰性率較高,可達20%~60%[16],且血培養(yǎng)陰性IE 患者的病死率高達14.3%[15]。因此,對于IE 患者,早期、快速、準確地診斷至關重要。
降鈣素原是近年來新發(fā)現的細菌感染相關指標,血漿降鈣素原濃度與機體的感染程度呈正相關,健康人群的降鈣素原濃度極低(<0.1 ng/mL)[17]。相關文獻報道,降鈣素原診斷細菌感染的敏感性為61%,特異性為67%[18],本研究中IE 組患者中降鈣素原濃度與對照組相比升高,其降鈣素原為0.30(0.09,0.18)ng/mL,然而降鈣素原的正常參考范圍為0~0.5 ng/mL,由此可見IE 組降鈣素原雖與對照組存在差異,但其中位數在正常參考范圍內。以上表明降鈣素原檢測在IE 患者中有一定輔助診斷價值。
細胞因子具有檢測快速、特異性高等特點,因而在疾病診斷和監(jiān)測方面具有優(yōu)勢[20]。細胞因子包括趨化因子、干擾素、白細胞介素、淋巴細胞因子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由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和肥大細胞等免疫細胞、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各種基質細胞等產生,一種細胞因子可以由以上一種或多種細胞產生[21]。在發(fā)生細菌感染時,IL-6 水平即升高,2 h內到達平臺期,且升高時間早于降鈣素原及C 反應蛋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可用于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整體評估[22]。本研究中IE 組患者IL-1β、IL-2、IL-6、IL-12p70、TNF-α、IFN-α、IFN-γ 呈顯著上升趨勢,該類細胞因子為抗感染相關細胞因子(增強細胞免疫反應的Ⅰ型細胞因子),主要為機體對感染、損傷、缺血等作出反應而釋放,可以導致發(fā)熱、炎癥、組織破壞。本研究在抗炎細胞因子(增強抗體反應的Ⅱ型細胞因子)中僅發(fā)現IL-10 顯著升高;相關性分析顯示,IFN-α 與IL-2、TNF-α、IL-1β、IL-12p70 呈正相關,IL-2 與TNF-α、IL-1β 呈正相關,IL-12p70 與IFN-γ 呈正相關,其原因可能是上述細胞因子本身會刺激相關免疫細胞,從而促進其他細胞因子的釋放,上述細胞因子在亞急性IE等慢性炎癥過程的免疫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3-25]。同時,細胞因子還具有多功能性、功能重疊性、相互拮抗性和協同性等多種特性,從而形成十分復雜的細胞因子調節(jié)網絡[26]。因此,我們認為,在IE 患者中,炎癥反應呈現功能亢進且失調的態(tài)勢,且促炎作用明顯強于抗炎作用。
綜上所述,單純降鈣素原水平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IE 患者的感染情況,建議增加細胞因子檢測,可與降鈣素原相互補充,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