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鋒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時值《英語學習》(教師版)十周年華誕,喜獲編輯部約稿函件,倍感榮幸。回想十年,思緒良多,落筆時竟不知從何處說起。偶得唐代詩人杜牧詩句“根本既深實,柯葉自滋繁”,用以總結過往之十年,昭示未來之十年。過往十年,是扎根之十年,是建樹之十年,亦是深實之十年;未來十年,是繁盛之十年,是引領之十年,亦是登峰之十年。十年歷經(jīng)無數(shù)蛻變,但亦有堅守之不變。
將一件事做十年,非易事?!队⒄Z學習》用十年時間,堅守“聚焦重大關切,加強前瞻研究,注重方法引領,支持學科發(fā)展”的辦刊初心;用十年時間,堅守把《英語學習》辦成國內(nèi)一流期刊的信念;用十年時間,堅持以學術性為導向,堅持論文的學術價值和創(chuàng)新性;用十年時間,堅守“引領一線教育教學、指導一線教學實踐”的宗旨。由此才讓《英語學習》成長為被讀者和學術界高度認可的期刊,對學科建設和學術進步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筆者援引三句詩文,簡要談談十年來以《英語學習》為伴的收獲和感悟,以感謝十年來雜志為基礎英語教育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期刊對筆者的啟發(fā)和引領。
期刊的專業(yè)自然集中體現(xiàn)在其學術性?!队⒄Z學習》是一本有學術堅守的專業(yè)期刊。不由想到王安石的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以描述雜志十年來對學術價值的追尋倒也貼切。因何“不畏”?其一是因為“望眼”,是那種因為熱愛所以熱切的求索,是因為目明志堅而風雨兼程的快意;其二是因為“自緣身在最高層”,是那種“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是對英語教育本質規(guī)律精準把握而來的由內(nèi)而外的學術自信。
《英語學習》用“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執(zhí)著追尋,引領和塑造了一種教育教學研究的文化。其生發(fā)出的力量,幫助作者和讀者實現(xiàn)了對自己教學實踐更深刻的認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學術價值和意義,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久而久之,便也有了“不畏”的資本和底氣。這也是一本專業(yè)期刊最大的價值。這里匯聚了眾多英語教育名家的真知灼見,以之為引領,我們的英語教育研究和實踐之路就不會偏離方向,而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明朗。
期刊的專業(yè)性還體現(xiàn)在其前瞻性,能“遠見于未萌”?!队⒄Z學習》是一本引領課程改革的專業(yè)期刊。雜志最讓我受益的部分是專家和名師富有預見性的觀點和論述,其中充滿了對英語教育教學本質規(guī)律的探尋和思辨。他們深刻的教學主張,每每能激發(fā)我的共鳴,引發(fā)更多、更加深刻且富有意義的英語教育哲思。他們鮮活而生動的教育教學實踐,是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最好的案例。
雜志對新課程傳遞精神的敏銳捕捉,對課堂教學改革方向的準確洞見,是英語教育工作者的營養(yǎng)補給。筆者認為,英語課程改革最難的部分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而雜志的前瞻引領研究切實地助益了一線英語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切實地讓全國的中小學生受益。雜志近期聚焦單元整體教學這一主題刊登了一組文章和案例,為廣大教師深入理解單元整體教學的理念提供了參考,選登的一組教學案例也成為一線教學實踐的重要參考。
期刊的專業(yè)性還體現(xiàn)在其實踐指導性?!队⒄Z學習》是一本深入指導英語教育教學實踐工作的專業(yè)雜志。課程改革向深水區(qū)的推進,需要技藝高超的“篙師”的引領,一位熟知英語教育教學“水痕”、有著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向導,能在迷霧和波濤中指引方向,助課程改革之船劈波斬浪,駛向更遠方。一本英語教育專業(yè)雜志,要基于實踐,指導實踐。
教育教學研究始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并歸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队⒄Z學習》用十年時間,緊緊圍繞英語教學實踐,在“專題”和“教學前沿”等欄目,總結英語教育工作者的實踐智慧,凝練他們的教學主張。在“調(diào)查與研究”等欄目,匯集來自一線的實踐研究、行動研究,倡導科學循證,并用循證的結果引領科學高效的英語教育教學實踐。
十年來,《英語學習》已然成為筆者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在英語課程改革、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給予筆者很大的幫助和啟發(fā)。每拿到新一期雜志時,依然保持著那種迫不及待翻閱的沖動;每次翻開扉頁時,依然能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清新;每次研讀文本時,總能感受到那種思維碰撞的快意和疑難得以解答的豁然。從瀏覽目錄開始到篇目細讀,已然是筆者學科專業(yè)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借雜志創(chuàng)刊十周年之際,向全體《英語學習》編輯部的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謝大家為英語基礎教育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也祝愿《英語學習》能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堅守初心、引領創(chuàng)新”,堅持學術創(chuàng)新,堅持方法引領,堅持實踐指導,辦成國內(nèi)一流期刊。“根本既深實,柯葉自滋繁”,我們只顧扎根走深走實,成長必然水到渠成。期待《英語學習》未來若干個輝煌的十年,屆時共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