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薈 王雪松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成為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并對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成因進行了客觀分析和研究,提出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通過在所帶專業(yè)班級中探索和施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問題;心理教育;應對策略
Research?on?the?Psychological?Health?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of?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
Duan?Hui?Wang?Xuesong
Foshan?Polytechnic?GuangdongFoshan?528137
Abstract:The?mental?health?issues?of?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have?gradually?become?an?important?indicator?to?measure?the?level?of?mental?health?of?college?students.This?article?focuses?on?the?main?psychological?health?problems?faced?by?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and?objectively?analyzes?and?studies?the?causes?of?psychological?health?problems,Propose?strategies?to?address?the?psychological?health?issues?of?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Through?exploration?and?implementation?in?the?professional?class,good?results?have?been?achieved.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Psychological?issues;Psychological?education;Coping?strategies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高職院校學生面臨來自學業(yè)、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等方面困惑和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的關鍵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健全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提高他們心理承受力和應對困難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自助與互助,增強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1]。
一、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情緒不穩(wěn)定、適應能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人際關系敏感、焦慮、自信心、獨立性差等方面。
(一)環(huán)境改變導致的心理問題
大一新生面對新環(huán)境、新生活,在生活方式、管理模式、學習方法方面較以往不一樣,可能出現(xiàn)手足無措、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上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失落、孤獨和煩悶情緒。
(二)學業(yè)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
部分學生面對專業(yè)課程學習,表現(xiàn)出對專業(yè)興趣度不高、自我認知較低、學習目標模糊,容易產生負面等情緒。
(三)人際關系導致的心理問題
步入大學,人際圈進一步復雜化,問卷調查中有30%的學生存在人際交往心理困惑,人際關系會讓部分學生產生應激反應。人際交往困擾主要表現(xiàn)為容易與人發(fā)生摩擦沖突、情緒上急躁、心慌心悸等。
(四)情感困擾導致的心理問題
戀愛問題也是學生群體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yè)關系問題等。
(五)求職與就業(yè)導致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求職擇業(yè)壓力日益增大,每年畢業(yè)生逐年遞增,專業(yè)對口的崗位十分有限,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使他們產生困惑和焦慮。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
(一)對大學生活環(huán)境適應困難
進入大學后,同學之間的競爭,無形中加重了大學生的壓迫感、緊張感和焦慮感,使其產生多方面的心理問題。進入大學階段,面對全新的大學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不適應導致矛盾、困惑心理,對陌生環(huán)境容易產生害怕、抵觸情緒;學習不適應,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沒興趣,久而久之喪失信心,感到焦慮。
(二)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學生活既嚴格又寬松,沒有了父母的管束,需要自己規(guī)劃和安排學習生活,要學會與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同學打交道,由于大家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態(tài)度導致焦慮和困惑,戀愛中的矛盾、宿舍矛盾等得不到較好處理就容易演變?yōu)樾睦韱栴},甚至是心理危機。
(三)自我認知及社會對高職學生評價偏差
高職院校招生生源類型較多,學生文化知識基礎普遍較低,對專業(yè)前景認知模糊,對自身就業(yè)能力不清晰,學習動力不足。部分學生入校后自我認識產生偏差,出現(xiàn)壓抑敏感等心理素養(yǎng)問題[2]。社會和企業(yè)往往會給高職院校的畢業(yè)生貼上“不夠優(yōu)秀”的標簽[3],導致社會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信譽評價存在偏差,許多企事業(yè)單位在崗位招聘中傾向于招聘高學歷、名校畢業(yè)生,留給高職院校學生選擇的優(yōu)質就業(yè)崗位減少,部分學生進入就業(yè)單位后專業(yè)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容易導致自我否定,對職業(yè)認同感和對企業(yè)的忠誠度偏低,最終容易迷失方向。
(四)心理咨詢設備投入不足,心理教學手段落后
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視程度不夠,心理專業(yè)化服務供給和配備存在不足。部分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和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存在心理健康教學培養(yǎng)目標定位不太清晰、組織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育教學手段落后、教學形式單一、課堂中與學生互動性不強,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
三、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落實“五早”預警機制,完善“五個一”干預機制
教師應及時掌握和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危機預警信息,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評估、早預防、早控制”。一是建立完善心理干預工作方案,明晰工作流程,落實“一名危機學生、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干預處理機制,及時建檔立庫,進行動態(tài)管理。二是完善大一新生、畢業(yè)生心理普查方式,在“新生入學、畢業(yè)生離校、放假、考試、開學、重大活動、季節(jié)交替”等重要時段開展學生心理普測,及時發(fā)現(xiàn)、跟蹤和化解學生心理危機。
(二)以“立德樹人”價值導向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樹立職業(yè)教育大課堂理念,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職業(yè)教育、思想教育結合起來,貫穿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搭建統(tǒng)籌協(xié)調的機制,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校團委、輔導員的作用,深入各學院專業(yè)了解學生的職業(yè)訴求及心理動態(tài),積極參與到各專業(yè)班級職業(yè)心理教育的實踐中,面對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不斷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和水平。不斷探索形成有溫度、有深度的學生職業(yè)發(fā)展需求智慧平臺,即時發(fā)現(xiàn)和跟蹤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數字化心理教育平臺。積極建設并推動“積極心理體驗區(qū)”等實體平臺和數字化平臺互通融合,采用學生自助式心理測驗、心理輔導及心理訓練等方式,增強學生積極心理體驗感,提高心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4]。同時建立學校心理教育微信公眾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平臺,滿足學生網絡化心理知識學習需求。搭建校家聯(lián)動平臺,及時向家長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心理調適有關技能,校方定期與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家長直接溝通,及時掌握學生家庭狀況和心理發(fā)展狀況。
(3)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納入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將職業(yè)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開展多元化的主題活動,促進學生健康職業(yè)心理成長。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列為大一新生公共基礎必修課,三年制高職大專原則上設置2學分、36學時,兩年制高職大專原則上設置1學分、16學時,以面授課程為主,用好省級示范教材。同時組織開發(fā)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絡課、微課等課程資源,探索建立跨學段集體備課制度,定期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和教學比賽。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對接行業(yè)企業(yè),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完成職業(yè)心理評測,積累職業(yè)經歷,提高職業(yè)認同感[5]。
(三)健全“?!骸唷帷毙睦砉ぷ魉募壘W絡,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學校層面建立校內各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推進機制,健全校、院、班級、宿舍心理危機預警預防工作系統(tǒng),完善心理教育預防預警、干預管理、處理跟蹤等心理危機干預制度。一是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人才培養(yǎng)體系、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設立心理健康課程教研室,組建心理健康課程教師隊伍。二是建設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定期對專兼職輔導員、宿舍管理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定期對各班級心理委員、朋輩員等開展心理健康技能培訓。三是成立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專班,規(guī)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及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研判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情況,解決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問題和困難,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評估,指導各學院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開展工作等。
(2)各二級院充分發(fā)揮二級心理輔導站,組建以輔導員為主體,班級導師、朋輩為骨干,其他思政工作隊伍為補充的成長輔導教師隊伍,定期舉行輔導技能培訓,開展案例研討。一是通過舉行各種專題報告會、講座、運用廣播電視、校報櫥窗等媒體,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成長問題與心理困惑,實施分類輔導、精準輔導。二是建立以專兼職輔導員、各班心理委員與信息聯(lián)絡員為主體的信息網絡,落實輔導員進教室、進宿舍工作制度,及時發(fā)現(xiàn)、跟蹤和處理學生心理危機情況;建立學院心理輔導站、輔導員、心理委員(宿舍長)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收集并上報本學院有心理和行為異常的學生信息,開展及時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及時向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家長反饋信息。
(3)開展寢室臥談會。各班級成立由“心理委員、信息聯(lián)絡員及各宿舍宿舍長”組成的朋輩心理隊伍,在學生群體中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供朋輩心理互助,了解和發(fā)現(xiàn)學生異常心理行為信息,及時向班級輔導員或二級心理輔導站成員報告有關情況。朋輩教育是學生心理教育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同輩群體的認同感會給學生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通過定期開展寢室臥談會的形式,加強學生朋輩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減少寢室成員間的誤解與隔閡,可以有效化解寢室矛盾,舒緩寢室關系,鞏固朋輩群體間的關系。
(4)定期開展班級心理團輔活動和主題沙龍,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團輔活動,有效解決心理矛盾。筆者將班級心理團輔活動與主題班會和團日活動列為班級集體建設的三大支撐點,有效助力班級建設,減少集體矛盾,幫助學生找到朋輩支持。開展班級主題沙龍,通過經驗分享、閑話漫談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通過朋輩心理傳遞找到歸屬感,讓學生更好地找到共語者,從而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群體關系,在遇到心理危機和心理障礙時,有助于學生找到社會支持,找到釋放壓力和情緒通道。
(四)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和家長推送一系列開學心理調適及家庭教育指導文章
一是面向家長和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提高學生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二是依托“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等主題活動,開展大學生身心健康專題教育;創(chuàng)新課外教育活動形式,開展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素質拓展、心理沙龍、校園心理情景劇展演等活動;創(chuàng)作、展示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精品和公益廣告,探索融媒體等傳播方式,普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現(xiàn)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識;支持、指導學生成立心理朋輩輔導員隊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
結語
我校作為全省示范高職院校、全省一流高職建設院校,領導非常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開設了心理教育課程,配備了專業(yè)心理教師,但心理疏導機制還不夠完善,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相關研究還不夠深入。本文通過項目研究,找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并應用到所帶班級,有效促進學校、家庭、學生形成聯(lián)動機制,增強師生、家庭成員以及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和溝通,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林超志.加強心理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吉林教育,2012(35):16.
[2]羅蘇.新時代高職學生職業(yè)心理素質教育的對策探究[J].內江科技,2020,41(11):34.
[3]劉昌鋮,桂晶晶.廣東高職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現(xiàn)狀與就業(yè)質量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2(19):181184.
[4]孫涵.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J].理論觀察,2013(11):109110.
[5]王志鳳.提高高職輔導員職業(yè)認同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6(06):7173.
項目資助: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項目“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KY2020Y33);2021年廣東省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校企協(xié)同背景下高職院校信息技術類專業(yè)實踐課程體系構建與研究”(GDJG202102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段薈(1975—?),女,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詢和職業(y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