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咖啡目的生理作用具有正、反兩方面的效應,不合理攝入容易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當前電商平臺銷售的咖啡因片劑存在虛假銷售、成癮風險過大等食品安全問題,井成為部分吸毒者的理想毒品替代物。通過對咖啡因片劑網售情況進行調研,深入剖析咖啡因片劑背后的風險因素,認為將目前網售的咖啡因片劑規(guī)制為復方制劑是解決該產品問題的可行辦法。同時針對該產品映射出的咖啡因管制情況,提出構建統(tǒng)一咖啡因管理體系、設立咖啡因警告標示等監(jiān)管對策。
關鍵詞:網絡售賣;咖啡因片劑;虛假銷售;成癮風險;監(jiān)管對策;復方制劑
中圖分類號:D035.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031(2024)05-0077-07
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劑,除具有藥品、食品添加劑身份外,還是我國列管的第二類精神藥品,一旦被濫用即可視為毒品。當前各主流電商平臺上均在銷售咖啡因片劑,此類產品以“耐力類一運動營養(yǎng)食品”標識為食品類型,卻以“提神醒腦”“上課防困”“開車神器”等標語為宣傳噱頭,單片咖啡因50-100mg。此類產品存在虛假宣傳、未限制購買資質、使用人群成癮風險大等食品生產、銷售問題,又可能因為咖啡因含量高、易獲取、價格低廉等原因成為濫用、走私、制造毒品行為的違法犯罪對象。青少年等易感人群則存在更為嚴重的成癮風險,此類產品若在不強加規(guī)制的情況下投入電商市場,既可能導致正常使用者產生咖啡因成癮,又可能為毒品違法犯罪分析提供土壤和工具,
一、咖啡因管制及網售現(xiàn)狀
(一)咖啡因管制
咖啡因的化學式為C8H10N4O2,化學名稱為1,3,7-三甲基黃嘌呤,是一種黃嘌呤生物堿化合物,可從咖啡果、茶葉、可可等植物中提取得到。
咖啡因兼具藥品、食品添加劑、毒品三重身份。從藥理作用看,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劑,攝人適量咖啡因可以對人體產生積極影響,起到提高認知能力、加速新陳代謝、保護心腦血管等藥理作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蘇;從食品添加劑身份來看,咖啡因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食品添加劑,被添加在可樂、巧克力、功能飲料等飲料食品中:從毒品角度看,咖啡因是一種可致依賴性物質,濫用咖啡因會產生癮癖,一旦停止或減少攝入咖啡因,會產生抑郁、困乏、精神萎靡等戒斷癥狀??Х纫虮晃覈泄転榈诙惥袼幤?,根據(jù)我國《刑法》第357條、《禁毒法》第2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非法制造咖啡因可構成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濫用咖啡因的行為被視為吸毒行為。
咖啡因屬于地域性毒品,其中山西省部分地區(qū)咖啡因濫用較為嚴重。咖啡因濫用地區(qū)居民將咖啡因毒品稱為“面面兒”“塊塊兒”,其最初吸食咖啡因的目的是減少食欲、提神醒腦,但隨著濫用程度的加劇,濫用目的逐漸轉變成追求感官刺激,濫用人群也逐步從中老年群體過渡到青少年群體。有些吸毒者為了增加吸食咖啡因的口感,會向咖啡因中添加麻黃堿、甲基苯丙胺等毒品,制作成被稱作“筋”的咖啡因毒品。部分咖啡因濫用者吸食“筋”后,發(fā)現(xiàn)“筋”的吸食口感和欣快感比土制的純咖啡因毒品更強,因為戒除不掉身體依賴,同時為了體驗更強的欣快感,許多咖啡因濫用者開始轉去吸食甲卡西酮或甲基苯丙胺等毒性更強的毒品。
我國咖啡因的管制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最開始在國內尚未提出精神藥品概念時,將咖啡因當作“限制性劇藥”進行管制。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藥品管理法》)中將以往的“西藥毒藥、限劇藥”正式改稱為“精神藥品”后,于1988年12月頒布了《精神藥品管理辦法》,將咖啡因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進行管制。在2005年公布的《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中將咖啡因及其可能存在的鹽、單方制劑、異構體調整為第二類精神藥品。
根據(jù)《藥品管理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和《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當前我國對咖啡因管制實行行政許可制度??Х纫蛏a企業(yè)均應依法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批準文號和定點生產資格,將咖啡因用作食品添加劑的,還應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根據(jù)《刑法》《禁毒法》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非法制造咖啡因的,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應以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定罪處罰,量刑數(shù)量標準以咖啡因:海洛因=4000:1的比例折算判斷量刑標準:根據(jù)《禁毒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濫用咖啡因被視為吸毒,應當根據(jù)情況予以行政處罰。
(二)對網售咖啡因片劑的現(xiàn)狀分析
本文所述的“網絡售賣的咖啡因片劑”是指添加成分中含有咖啡因且在各主流電商平臺公開售賣的,通過檢索“咖啡因片”及相近關鍵詞能夠獲取的含咖啡因片劑產品。對于目前電商平臺銷售的咖啡因片劑產品,主要有泡騰片、含片和咀嚼片三種產品形式,其中泡騰片屬于固體飲料,《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明確規(guī)定可樂型碳酸飲料中咖啡因的最大使用量為0.15g/kg,并規(guī)定了固體飲料按稀釋倍數(shù)增大使用量,因為咖啡因泡騰片的產品生產較為規(guī)范,不屬于本文討論的范圍,本文主要圍繞電商平臺公開售賣的咖啡因含片、咀嚼片產品展開討論。
當前,“某寶”“某音”“某東”等主流電商平臺上均在售賣咖啡因片劑,本文以能夠顯示近期產品銷量的“某寶”平臺為例,對在售咖啡因片劑的銷售店鋪和銷售情況進行調研。在“某寶”平臺通過檢索關鍵詞“咖啡因片”,可以檢索到458條結果,選取30天內(2023年9月8日-2023年10月8日)交易數(shù)量大于10的銷售商家,刪除重復商家后得到有效信息48條。通過對有效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結果:
1.銷售商家??Х纫蚱瑒┑匿N售商家中產品官方旗艦店與個人私營店均有。
2.產品類型。此次調研對象的食品類型均為“運動營養(yǎng)食品-耐力類”。
3.宣傳內容。調研對象中有45款產品在宣傳時將咖啡因片的功效與紅牛、咖啡等飲料進行對比。所有調研對象均將“提神醒腦”“上課防困”等意思表達相近的內容作為宣傳標語。
4.產品含量。當前咖啡因片劑產品的含量規(guī)格有兩種:50mg/片和100mg/片。
二、網絡售賣咖啡因片劑的問題與風險探究
通過對咖啡因的正負效用與咖啡因片劑產品的調研結果的綜合理解,可以認定咖啡因片劑的風險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片劑的產品形式將咖啡因毒理作用放大:咖啡因生產、銷售廠家的不正當行為;咖啡因使用規(guī)范不健全;咖啡因片劑與涉毒違法犯罪的聯(lián)接。
(一)咖啡因片劑較其他咖啡因產品更具成癮和急性中毒風險
咖啡因片劑產品更具成癮和中毒風險可從兩個方面探討:片劑不易產生飽腹感的特點為導致中毒和成癮現(xiàn)象提供了“便利條件”:咖啡因片劑產品受眾的群體特征隱含潛在咖啡因中毒、成癮風險。現(xiàn)有研究表明:除孕婦外,健康的成年人一天中攝人咖啡因的安全劑量為400mg。一般來說,人們在正常生活中通過攝人咖啡因液體產品較難達到400mg的安全劑量,嘲液體產生飽腹感的特點能夠降低群眾攝入咖啡因超量的風險,因此,咖啡因雖是國家管制的第二類精神藥品,但仍然在生活中廣泛存在。但攝入片劑一般難以使人產生飽腹感。片劑形式相較液體形式而言,為咖啡因的過量攝人提供了客觀條件??Х纫蚱瑒┳鳛橐活惿唐罚谟懻撈涫褂蔑L險時,購買者的購買意圖、對產品的價值判斷及購買群體特點都需要納入考量的范圍。一般來說,大眾使用咖啡因產品的目的有三個:追求時尚和潮流:體驗較好的口感:提神醒腦。對電商平臺咖啡因片劑產品評論區(qū)反饋內容進行調研即可發(fā)現(xiàn),咖啡因片劑產品的受眾多為學生、卡車司機等高強度工作和學習的人群,攝人咖啡因的主要目的是抵御疲勞以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Х纫蚱瑒┫噍^其他咖啡因產品的便攜性和易攝人的特點正好迎合了此類消費者的需求,解決了不便攜帶、需要臨時沖泡等不利因素。
咖啡因通過減少或者阻斷腺苷與其受體結合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疲勞只是暫時無法感知而不是消失,當咖啡因的阻斷效果減弱,身體再次出現(xiàn)疲勞時,使用者為了繼續(xù)保持精力完成任務可能會選擇繼續(xù)攝入咖啡因,此時片劑較難產生飽腹感的特點為使用者繼續(xù)攝人咖啡因片劑創(chuàng)造了條件。目前所售咖啡因片劑的單片含量為50mg或100mg每片,連續(xù)攝入很快就能達到400mg/天的安全劑量,若使用者對咖啡因缺乏基本認識,極端情況下可能出現(xiàn)一次食用多片,從而造成急性中毒癥狀。
(二)產品定位與食品類型不符,存在虛假宣傳之嫌
目前各電商平臺上銷售的咖啡因片劑多以“提神醒腦”“上課防困”“開車神器”等為宣傳標語,但是產品包裝標注的食品類型卻是“耐力類一運動營養(yǎng)食品”。根據(jù)《GB 24154-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運動營養(yǎng)食品通則》規(guī)定,耐力類一運動營養(yǎng)食品是“以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為特征成分,適用于中長跑、慢跑、快走、自行車、游泳、劃船、有氧健身操、舞蹈、戶外運動等人群使用的運動營養(yǎng)食品”。顯然,耐力類運動營養(yǎng)食品按照國家標準雖可以添加咖啡因,但其受眾應當是有氧運動群體,食品中起主要功效的成分應當是維生素B1和B2??Х纫蚱瑒┥碳依每Х纫蚴褂靡?guī)則漏洞,按照耐力類運動營養(yǎng)食品規(guī)則生產卻打著“提神醒腦”等宣傳噱頭進行售賣,顯然賣點是咖啡因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作用,與給有氧群體供能的產品實際定位不相符,存在張冠李戴之嫌。此外,調研結果顯示多數(shù)咖啡因片劑的產品展示界面出現(xiàn)“一片等于*紅牛”等對比性的宣傳標語,對咖啡因片劑功效進行沒有依據(jù)的夸大宣傳,可能誤導消費者將咖啡因片視為拯救疲勞的“良藥”,存在虛假宣傳的不當行為。
(三)相關國家標準不規(guī)范,產品有違精神藥品管理規(guī)定
《GB 24154-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運動營養(yǎng)食品通則》規(guī)定耐力類一運動營養(yǎng)食品可以添加咖啡因,但是僅僅作出了每日攝人量為20mg-100mg的建議,并未像可樂型碳酸飲料一樣對產品中咖啡因含量做出嚴格限制。這就給了商家利用規(guī)則漏洞“合法”制作高咖啡因含量片劑的機會。運動營養(yǎng)食品國家標準僅對通過該類產品每日攝入咖啡因的劑量作出了建議性的規(guī)定,在實踐中既沒有考慮到強制性規(guī)定的缺失可能帶來的生產漏洞,又忽略了片劑這一較為特殊的產品形式可能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在此規(guī)定下,商家只需在包裝上注明建議每天攝入小于100mg的咖啡因即可合理合法地生產咖啡因片劑。這種生產行為雖符合國家標準的紙面規(guī)定,卻不符合國家對精神藥品管理的規(guī)定。
咖啡因是嚴格管控的精神藥品,片劑形式又會進一步擴大其使用風險,若是對咖啡因片劑含量不進行嚴格規(guī)制,任憑大劑量咖啡因片劑投人市場,可能產生巨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因此運動營養(yǎng)食品相關國家標準規(guī)則應當對咖啡因的含量管理做出嚴格且明確的限定,而不是做出開放性的、建議性的規(guī)定。
(四)青少年使用咖啡因片劑產品的潛在風險更高
在使用咖啡因片劑產品人群中,青少年是較為特殊的群體,其使用咖啡因片劑的風險隱患較成年人更高。
首先,相較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因為身體代謝能力較弱,使用咖啡因的安全劑量遠沒有成年人高。咖啡因會對青少年產生心理精神效應,如可能使青少年產生睡眠障礙和慢性抑郁等,攝入少量咖啡因就可能產生依賴性,并伴隨出現(xiàn)失眠、頭痛、焦慮等癥狀,嚴重者還可能出現(xiàn)心律失常并引發(fā)癲癇。
其次,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弱,咖啡因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咖啡、巧克力、可樂和能量飲料等含咖啡因產品均是青少年非常喜愛的食品,因此許多青少年并不知曉咖啡因的危害,甚至將其視為“好東西”,有些咖啡因片劑生產商家為了提升口感,將產品做成各種口味,沉迷咖啡因片劑清爽的口感和對咖啡因缺乏認識可能致使青少年無節(jié)制地食用。
再次,青少年多為學生,本就承受著巨大的學業(yè)壓力,往往存在消除疲勞、挑燈夜戰(zhàn)的需求,本就是此類產品的潛在用戶。再加上多數(shù)青少年對咖啡因尚未形成正確認知,更可能不斷食用咖啡因片劑。
最后,對電商平臺上的咖啡因制品銷量進行比對后可發(fā)現(xiàn),咖啡因片劑雖銷量不低,但與可樂、紅牛等其他含咖啡因產品相比較為冷門。若此類產品僅作線下銷售,一般超市、商店不會或選擇少量購進此類產品。貨源較少、購買渠道有限的情況下,青少年誤食、多食大劑量咖啡因片劑的風險較小。但網絡售賣的方式打破了空間限制,如果部分青少年因不正確食用咖啡因片劑而成癮,其身邊同學朋友也可能受其影響開始使用此類產品,繼而可能形成一種“潮流”,具備潛在的危害性。
綜合青少年咖啡因代謝能力差、認知和控制能力更差、存在提神醒腦需求和網絡購買賦予的便利等因素考慮,可以認定青少年使用咖啡因片劑產品比成年人具有更高的成癮風險。
(五)網售咖啡因片劑與濫用毒品行為存在相關聯(lián)接
咖啡因自20世紀80年代起便在陜晉地區(qū)存在一定的走私、販賣、非法制造和濫用現(xiàn)象,且延續(xù)至今。在高壓打擊態(tài)勢下,咖啡因毒品“面面兒”“快快兒”“筋”等不像以往隨處可見,但咖啡因的身心依賴卻難以戒除,已存的咖啡因成癮者并沒有消失。為了防止戒斷癥狀的出現(xiàn)和繼續(xù)享受吸毒欣快感,部分咖啡因成癮者開始尋求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毒性較大的毒品,而另一部分咖啡因成癮者則選擇繼續(xù)覓求咖啡因毒品??Х纫蚱瑒┑膯纹Х纫蚝看蟆⒖梢砸淮涡源罅繑z人且價格較為低廉,是較為理想的毒品替代物。吸毒者為滿足毒癮,必然會大量購入咖啡因片劑。對于被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來說,線下大量購買咖啡因制品存在被公安等部門注意的風險,而在互聯(lián)網上購買咖啡因片劑的網絡信息與個人信息不需要對應且不需要任何購買資質的特點為其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購買途徑合法、價格低廉,即使大量購入也難以審查買家的真實身份。網絡銷售此類產品為咖啡因成癮者提供了較“面面兒”“塊塊兒”更為安全、更便于攜帶的濫用物,很可能造成“合法吸毒”的現(xiàn)象。
三、網絡售賣咖啡因片劑的監(jiān)管對策
(一)合理界定咖啡因片劑身份
從咖啡因片劑的銷量和評論內容來看,特定人群對咖啡因片劑的興奮功效確有合理需求,不宜將其一刀切,直接進行取締。但基于產品本身存在的風險,如何將風險可控化是監(jiān)管面臨的直接問題。網售咖啡因片劑的風險來自兩個方面:1.片劑形式存在大量攝入的風險;2.網絡售賣咖啡因片劑不需要任何資質,可能流入非法渠道。一般購買咖啡因片劑的合理需求注重咖啡因的提神效果和片劑的方便性,若直接否定片劑這一產品形式,群眾合理需求就難以實現(xiàn),因此,如何限制購買渠道和資質是解決咖啡因片劑身份問題的核心。
將網絡售賣的咖啡因片劑列為咖啡因復方制劑是一種可行思路。嚴格控制咖啡因單片含量、降低單位包裝中咖啡因的片數(shù),將一次性能獲取的咖啡因劑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將網售的咖啡因片列為復方制劑,能杜絕咖啡因含量過高的產品的出現(xiàn):將其與單方制劑區(qū)分開,讓它不至于受到極為嚴厲的管控,能線上銷售的同時還能將此類咖啡因片劑產品列入藥品管控,防止隨意大量購買。網售的咖啡因片劑從食品類變?yōu)樗幤奉悾瓤梢砸痣娚唐脚_的重視,也便于政府通過出臺藥品相關標準或細則對其進行規(guī)制,同時也給消費者傳遞一種“非必要盡量不要經常使用”的信息。
此類咖啡因片劑不宜設為處方藥,除線下門店銷售外,仍可在各電商平臺進行銷售,但應當限制購買數(shù)量,并要求線上線下購買咖啡因片劑的消費者進行實名認證并登記,將購買人身份信息數(shù)據(jù)與公安信息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對接,以加強對咖啡因片劑去向的監(jiān)管。對于頻繁購買者,公安機關或所在地社區(qū)可以派遣禁毒社工進行登門核查和進行咖啡因知識宣傳。
(二)構建統(tǒng)一標準的咖啡因管理體系
對于多數(shù)精麻藥品僅在醫(yī)藥或者化工領域少數(shù)工藝存在應用,甚至不存在應用價值的情況而言,《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中宏觀籠統(tǒng)的規(guī)制即可以滿足實踐需求。但咖啡因較為特殊,其在醫(yī)藥、化工、食品生產等領域存在廣泛的應用,以至于《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第35條還對咖啡因作出了專門性規(guī)定??Х纫虻膽眯袠I(yè)跨度較大,宏觀的規(guī)制難以指導實踐細則,我國曾在2001年制定過專門的咖啡因管理、使用規(guī)則《咖啡因管理規(guī)定》,后因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的實施而廢除。但籠統(tǒng)性規(guī)定目前看來似乎只能給出原則性規(guī)定,并無法對大體量物質進行精細化的規(guī)定。
目前尚不存在一個專門針對咖啡因使用的統(tǒng)一標準,各行業(yè)只能在符合宏觀規(guī)制的情況下制定本行業(yè)的咖啡因使用細則。鑒于各行業(yè)之間的領域特點和考量不同,各行業(yè)制定咖啡因的使用標準難以統(tǒng)一,目前我國咖啡因管理呈現(xiàn)規(guī)定上下位不統(tǒng)一,各自為戰(zhàn)的亂序狀態(tài)。這種亂序狀態(tài)不僅導致行業(yè)間的生產活動受到影響,也可能因為各行業(yè)規(guī)定不一而對行政部門開展行政許可和監(jiān)督、公安機關予以打擊造成困擾。
針對咖啡因這個在多個領域存在應用的大體量管制物質,應對其生產、購買、使用、運輸、儲存、銷售等方面單獨制定體系化的使用細則。在構建統(tǒng)一的咖啡因管理制度時必須遵循國家對精神藥品的管制精神,我國對列管精神藥品的管控是極為嚴格的,雖然咖啡因存在其他領域的使用價值且應用廣泛,但也不能擺脫或者突破精神藥品的管制規(guī)則。當然,構建統(tǒng)一體系的咖啡因使用細則不是一時之功,其中牽扯甚多,既要符合精神藥品的管制原則,又要考慮到各行業(yè)的特定需求。想要實現(xiàn)咖啡因的嚴格管制與正常生產兩手抓,需要醫(yī)藥、禁毒、化工、食品生產等部門的同心協(xié)力。
(三)政府監(jiān)管和電商平臺審查相結合
根據(jù)《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政府部門是咖啡因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監(jiān)管的實際主體,依法對咖啡因的生產、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實行行政許可、查驗和監(jiān)督,對有關廠家生產行為進行直接監(jiān)督。但在銷售環(huán)節(jié),面對龐大數(shù)量的商家和買家,僅靠政府部門是難以進行全方位管控的。電商平臺起到嫁接商家和消費者的作用,雖然并不直接參與銷售產品,但為商家銷售商品提供了虛擬交易環(huán)境,也負有對平臺買家賣家進行審核監(jiān)督的實際責任,將政府監(jiān)管與電商平臺監(jiān)督相結合,方能實現(xiàn)生產端與銷售終端的全方位監(jiān)控。
經過調研發(fā)現(xiàn),咖啡因的生產廠家較為集中,調研對象中有32款(約66%)產品都是由三家生物藥業(yè)公司供應的。對于此類不合理不合規(guī)的咖啡因產品,政府應當對其生產廠家的生產行為進行嚴格監(jiān)管。
1.對咖啡因生產、經營、使用廠家是否具備相應的咖啡因使用資質,如食品添加劑許可證、藥品生產許可證等進行審查,確??Х纫蛏a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審查是否存在生產廠家的生產數(shù)量與交易數(shù)量不對等的情況,以防止咖啡因流入非法渠道,若發(fā)現(xiàn)咖啡因流入非法渠道的行為,應當交由公安機關進行查處和打擊。
3.應當對咖啡因產品生產廠家的產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檢,檢測其產品是否符合我國食品安全的要求,防止不合格、不合規(guī)的咖啡因產品流人市場。
產品出廠后,商家通過電商平臺對接消費者,作為消費者購物的虛擬網絡環(huán)境,電商平臺也應當對咖啡因產品進行審查,承擔一定的安全保障義務,
1.對于上架的含管制物品的產品,電商平臺應嚴格審查商家身份注冊信息,確保商家確實具有售賣該產品的相關資質。調研結果顯示,當前咖啡因片劑銷售的商家中,官方旗艦店與個體經營戶均有。相較官方旗艦店,一般個體經營戶對銷售行為的約束能力較差,對此類含管制物品的產品,平臺應當適當限制個體經營者的經營資格。
2.為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商家應當在咖啡因片劑產品界面對其相關資質進行展示。目前少有商家展示其相關許可資質,存在電商平臺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問題。對此,電商平臺應督促商家將相應資質、資格文件進行公示,以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3.對于目前咖啡因片劑此類產品定位與實際食品類型不相符的情況,電商平臺應當進行審查并進行取締,防止虛假宣傳產品情況的出現(xiàn)。
4.電商平臺應當開通并重視消費者投訴途徑,特別是對含列管物質的商品,可以設立專線,及時接收有關投訴信息,對有關投訴情況進行審查后迅速處理和反饋。
5.電商平臺應當做好安全風險監(jiān)控工作,對咖啡因片劑此類含管制物品的產品進行不定期檢查和市場調研,對購買人群、地域、銷量、買家反饋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于存在隱患風險較大的,可以選擇建立相關預測預警模型,以發(fā)現(xiàn)此類產品存在的食品安全和市場安全問題。
(四)添加咖啡因警示標識,履行咖啡因風險和危害告知義務
鑒于咖啡因的致依賴性,雖然許多國家并未將咖啡因列為管制藥物,但如美國、我國臺灣地區(qū)等國家和地區(qū)要求咖啡因產品必須明確標注咖啡因含量,注重標明咖啡因的含量及其禁忌、適用人群,對咖啡因標識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要求。反觀我國,雖然對咖啡因實行了列管,但是因為咖啡因并不是我國食品標簽等相關法規(guī)、標準中需強制標識的內容,在咖啡因產品標識上卻并未作出要求,因此目前大部分食品中咖啡因的含量和警示標識并不明確。
以文章討論的咖啡因片劑產品為例,咖啡因片劑產品雖然對不適宜人群、建議使用劑量等做出了標注,但是和生產商、生產日期等說明混雜在一起,并不顯著。對于咖啡因產品,群眾對咖啡因的危害尚欠缺了解,甚至有部分使用者沉迷咖啡因帶來的欣快感而產生成癮現(xiàn)象,特別是青少年和孕婦咖啡因攝人的安全劑量較成年男性更低,更易造成使用安全風險。
我國應當將咖啡因列為食品需要強制標識的物質,設計一種“含咖啡因”的食品安全標示,并要求含咖啡因的產品應當強制標示含咖啡因標識,將該產品的咖啡因含量、安全的攝入劑量、不適宜人群標注在產品包裝顯眼的地方,簡要說明不正確攝人咖啡因的風險和危害,以避免誤食、多食。
(五)進行咖啡因的通識宣傳,幫助群眾建立對咖啡因的正確認識
咖啡因是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質,人們常常不會將咖啡因與毒品連接在一起。20世紀陜晉地帶咖啡因濫用現(xiàn)象嚴重的一個原因就是咖啡因濫用者并不認為身體的戒斷癥狀是由于咖啡因成癮造成,反而認為咖啡因是能消除這些癥狀的“解藥”,轉而攝人更多的咖啡因,這種現(xiàn)象反映出我國群眾對咖啡因的認識非常片面且不正確。1995年播出的焦點訪談節(jié)目《“面面兒”之禍》使咖啡因的危害性開始為人們所知,國家也開始加大開展對咖啡因的管制。隨著對咖啡因的打擊力度加大,濫用咖啡因現(xiàn)象萎縮,社會對咖啡因濫用的關注也逐漸冷卻,直到現(xiàn)在,已經鮮有人知道咖啡因還兼具毒品的身份。除了直接吸食“面面兒”“筋兒”等咖啡因毒品外,長時間食用高咖啡因含量食品如咖啡因片劑、咖啡、功能飲料甚至可口可樂等,都有可能導致咖啡因成癮或者慢性中毒。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變化,食用咖啡等咖啡因制品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卻很少有人了解咖啡因的危害性和安全劑量。隨著社會變革加劇,咖啡因制品流行更廣,為了防止不合理攝人咖啡因而產生的成癮現(xiàn)象,開展不當攝人咖啡因的宣傳教育,幫助群眾建立對咖啡因的正確認識很有必要。
考慮到咖啡因應用極為廣泛,對咖啡因的宣傳應當側重使群眾了解咖啡因的利與弊,幫助人們樹立正確使用咖啡因的觀念,而不宜像宣傳冰毒、海洛因等不存在生產醫(yī)療價值的毒品一樣一刀切。進行宣傳應當使群眾接受“適量攝入有益于身心健康,過量攝入危害健康”的觀點,同時宣傳內容也應當涉及咖啡因的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和每日攝入的最大安全劑量,以便群眾對此有明確的認知,特別應當注重針對青少年和孕婦的宣傳。此外,還可以對有關咖啡因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定進行普法,并列舉常見產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呼吁群眾關注產品中的咖啡因含量,減少無意識攝入咖啡因的行為。在宣傳方式上,可以通過官方媒體或自媒體,在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群眾接受度較高的網絡社交平臺上發(fā)布視頻或者文章,表達時盡量減少羅列數(shù)據(jù)等晦澀難懂的方式,而是以漫畫或者視頻講解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咖啡因的危害展示出來。
四、結語
文章聚焦當前網絡售賣的咖啡因片劑產品,從不同角度剖析了該產品存在的風險隱患,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將咖啡因片劑列為咖啡因復方制劑的解決方案,認為應加強政府和電商平臺共同監(jiān)管、進行咖啡因通識宣傳、添加咖啡因警示標識等監(jiān)管對策,以期能夠對加強精神藥品的合理管控、凈化咖啡因產品市場、構建統(tǒng)一的咖啡因管理體系略盡綿薄之力。但文章對該問題討論的目的不是引起群眾對咖啡因的抵觸,咖啡因雖然具有使用風險。但其安全性問題主要取決于其適用劑量和持續(xù)使用的時間。只要群眾樹立正確的使用觀念,政府不斷補充完善咖啡因管理規(guī)定,廠家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咖啡因產品生產,人們就可以將咖啡因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進行使用。
責任編輯: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