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濤
(鹽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四川 涼山 61570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主要表現(xiàn)為臨床三聯(lián)征(淋巴結腫大、咽峽炎、發(fā)熱),且多發(fā)于兒童,若未能及時予以治療,患兒則可隨著病情加重,出現(xiàn)噬血綜合征、腦膜腦炎等并發(fā)癥,從而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損害。在診斷時,醫(yī)生應將個體癥狀、臨床體征與血液學指標相結合?,F(xiàn)階段,臨床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常用的藥物是更昔洛韋,其主要是通過抑制病毒復制而產生抗病毒作用,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但其不良反應較多,影響患兒預后[1-2]。重組人干擾素α-1b 是一種基因工程新藥,其不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還可與更昔洛韋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以使得抑制病毒復制的效果更佳,臨床常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肺炎、輪狀病毒性腸炎等疾病的治療中,且現(xiàn)已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3]。故本研究選取了鹽源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2 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旨在探討重組人干擾素α-1b 對患兒療效及血清學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鹽源縣人民醫(yī)院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42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21 例)中男患兒11 例,女患兒10 例;年齡2~10 歲,平均(4.58±0.67)歲;病程2~6 d,平均(3.95±0.68) d;脾腫大2 例,淋巴腫大8例,咽頰炎9 例,肝腫大2 例。觀察組(21 例)中男患兒12 例,女患兒9 例;年齡2~9 歲,平均(4.62±0.71)歲;病程為2~7 d,平均(3.88±0.73) d;脾腫大1 例,淋巴腫大7 例,咽頰炎10 例,肝腫大3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EB 病毒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伴有臨床三聯(lián)征:淋巴結腫大、咽峽炎、發(fā)熱;②經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等診斷確診;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④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免疫功能缺陷;②存在感染性疾?。ǜ窝撞《靖腥?、巨細胞感染);③合并嚴重并發(fā)癥;④藥物過敏;⑤近1 個月內接受過其他治療(抗病毒方案相關);⑥合并嚴重原發(fā)性疾?。ǜ文I、造血系統(tǒng)疾病等)。此研究已由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予以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退熱、保肝、臥床休息、補液、維持酸堿平衡及水電解質平衡等。同時予以對照組靜脈滴注注射用更昔洛韋(湖北潛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09,規(guī)格:0.25 g),使用劑量:5 mg/(kg·次),2 次/d,12 h/次,滴注時間>1 h/次。予以觀察組患兒更昔洛韋聯(lián)合肌肉注射人干擾素α-1b 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10006,規(guī)格:10 μg∶1 mL),人干擾素α-1b 注射液使用劑量:1 μg/(kg·次),2 次/d,更昔洛韋使用方法同對照組。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后,依據《兒童EB 病毒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4]中的相關標準評估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其中顯效:治療3 d 后,患兒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淋巴結、脾腫大等消退1/2 以上,體溫恢復正常;有效:治療7 d 后,患兒臨床癥狀好轉,淋巴結、脾腫大等消退1/3~1/2,體溫恢復正常;無效:治療7 d 后,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淋巴結、脾腫大等消退1/3 以下或未發(fā)生消退,體溫仍然較高。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癥狀消失時間。統(tǒng)計兩組患兒咽峽炎消退時間、淋巴結縮小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脾臟腫大消退時間、肝臟腫大消退時間。③免疫炎癥反應。治療前后取患兒靜脈血2 mL,以3000 r/min 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yōu)利特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桂械注準20172220142,型號:URIT-8020A)檢測兩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干擾素-γ(IFN-γ)水平;另取靜脈血2 mL,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02220342,型號:BC-7500(NR) CRP]檢測兩組患兒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WBC)。④不良反應。治療期間,統(tǒng)計兩組患兒惡心、腹瀉、皮疹、嗜睡、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腎功能損傷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經K-S 法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行(±s)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比之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組別例數咽峽炎消退時間 淋巴結縮小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脾臟腫大消退時間 肝臟腫大消退時間對照組218.12±0.931.72±0.234.25±0.578.63±1.476.25±0.876.58±0.86觀察組216.45±0.711.45±0.122.85±0.367.23±1.254.12±0.634.51±0.75 t 值6.5414.7699.5163.3259.0878.313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兒免疫炎癥反應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IFN-γ、WBC 水平均降低,血清IgG、IgM 水平均升高,觀察組降低/升高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免疫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兒免疫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FN-γ:干擾素-γ;WBC:白細胞計數;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組別例數IFN-γ(μg/L)WBC(×109/L)IgG(g/L)Ig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2120.44±3.428.63±1.46*18.16±2.5513.26±1.84*8.36±1.279.46±1.15*1.18±0.211.34±0.27*觀察組2120.57±3.856.51±1.34*18.29±2.3811.53±1.42*8.29±1.4812.29±2.28*1.15±0.241.57±0.26*t 值0.1164.9020.1713.4110.1645.0790.4312.812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發(fā)病主要是由人類皰疹病毒(EB 病毒)感染所致,具有急性、自限性、傳染性強、累及多器官等特點,由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較高,且易對患兒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故臨床及時診治在患兒預后改善中意義重大。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治療中,更昔洛韋主要是通過競爭性抑制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以阻礙其轉錄及復制,并抑制其表達,進而發(fā)揮抗病毒作用,達到控制病情進展的目的,但其在應用中部分患兒易發(fā)生不良反應,且病情易反復,因而導致患兒預后欠佳[5]。
重組人干擾素α-1b 屬于一種生物活性細胞因子,通過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以誘導其合成、分泌多種抗病毒蛋白,可有效抑制細胞內病毒的復制,發(fā)揮治療疾病的效果,促進患兒臨床癥狀恢復,且通過肌肉注射可使得局部藥物濃度提高,臨床效果佳[6]。此外,重組人干擾素α-1b 在體內主要是通過腎臟分解代謝進行消除,且其半衰期短,故不易引起患兒發(fā)生不良反應,安全性高[7-8]。本研究中,比之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各項癥狀消失時間更短;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 治療,有助于緩解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IFN-γ可反映機體的炎癥反應及感染程度狀況,其水平升高表明機體炎癥反應加劇,病情惡化;WBC 可作為評估機體炎癥損傷狀況的敏感指標,其水平降低表明患兒的炎癥反應減輕,病情好轉。血清IgG、IgM 可反映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其水平升高表明患兒的免疫力提高,病情改善。重組人干擾素α-1b 在應用中主要是通過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激活自然殺傷細胞,以及提高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細胞毒性,進而有利于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提升免疫力[9-10]。同時重組人干擾素α-1b 還可通過抑制EB病毒入侵,以減輕機體的炎癥刺激,進而改善機體的炎癥反應,降低炎癥介質水平[11-12]。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FN-γ、WBC 水平更低,血清IgG、IgM水平升高,表明重組人干擾素α-1b 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有助于調節(jié)患兒免疫炎癥反應指標表達水平。
綜上,采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 治療,有助于緩解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調節(jié)免疫炎癥反應指標表達水平,且安全性良好,療效顯著。但本研究還在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樣本量少、未進行遠期隨訪等,后期可擴大樣本量,進行遠期隨訪,以更準確觀察重組人干擾素α-1b 的治療效果,為今后疾病治療提供更有價值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