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琪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是育齡女性常見疾病之一。妊娠前,發(fā)生甲亢時,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會使人體長期處于亢奮狀態(tài),出現(xiàn)易激惹、焦慮、出汗、食量增大但消瘦、乏力、心率增快等癥狀;甲亢還可引起月經失調、不孕。同時,妊娠后發(fā)生甲亢也較常見:據國外的報道,其發(fā)生率可達0.02%~0.2%,容易導致流產、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也會造成影響。
此時正逢一年一度的母親節(jié),為表示對全天下母親的敬意和關懷,我們就來聊聊妊娠期合并甲亢的情況。當妊娠期合并甲亢時,很多甲亢的典型癥狀(如甲狀腺腫大、浸潤性突眼等)表現(xiàn)得并不明顯,而且孕期的高代謝癥狀也容易與甲亢的高代謝癥狀相混淆,所以臨床確診很依賴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等;而相關抗體的升高也可作為重要參考。但需要強調的是,放射性131I檢查可能對胎兒不利,因此嚴禁應用。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或注意哪些情況呢?通過下面幾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問題一:甲亢患者如何備孕?
未控制的甲亢對妊娠期的母子影響較大:母體內的甲狀腺刺激抗體會通過胎盤屏障,刺激胎兒的甲狀腺,引起新生兒甲亢,并且針對母親的甲亢治療可能導致新生兒甲亢,建議甲亢治療穩(wěn)定,停藥后觀察半年,確認無復發(fā)再開始備孕;采用放射性131I治療者,需等待半年再開始備孕;手術治療患者,術后3個月病情穩(wěn)定后可開始備孕。
甲亢治愈的標準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癥狀消失、促甲狀腺素受體轉陰、甲狀腺功能三項恢復正常。另外,在備孕至分娩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保證維持在正常水平:治療初期每2~4周復查,穩(wěn)定后可適當延長至4~6周。
問題二:甲亢患者意外懷孕怎么辦?
在甲亢的治療過程中,有一種情況并不罕見:患者甲亢的癥狀控制得很好,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懷孕……在欣喜之余,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也接踵而至,比如:現(xiàn)在正吃著藥呢,孩子還能不能留?以后又該如何治療?
第一,對于處于規(guī)律治療階段、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完全不用考慮放棄孩子的問題。第二,應根據甲亢程度(通過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來決定后期如何治療,總的原則是維持FT4水平處于正常值上限或略高于上限。如果甲狀腺功能正常或僅有輕度甲亢,可以考慮不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只需密切觀察;如果病情較重,則需進行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問題三:妊娠期出現(xiàn)甲亢如何治療?
當妊娠期出現(xiàn)甲亢時,首先要分清是一過性甲狀腺毒癥還是真正病理上的甲亢,然后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妊娠期一過性甲狀腺毒癥是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關性的甲亢,在孕婦中的發(fā)生率為2%~3%。該病主要發(fā)生在妊娠早期,是由于突然升高的HCG刺激甲狀腺表面促甲狀腺素受體,引起FT3、FT4輕度增高,并伴有劇烈惡心、嘔吐等反應,但甲亢癥狀相對較輕,患者通常無甲狀腺疾病史,甲狀腺相關抗體也均為陰性。隨著孕期進展,HCG水平逐漸回落,甲狀腺功能多可逐漸恢復正常。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其實并不需要藥物治療;過度的藥物治療反而容易引起甲減癥狀,對孕婦和胎兒也會造成傷害。
妊娠期病理上的甲亢往往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史,可出現(xiàn)心慌、消瘦、多汗,查體有甲狀腺彌漫性腫大及突眼癥狀,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等相關性抗體陽性。對于未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相關癥狀逐漸加重,難以自行緩解。此時,就需要進行甲狀腺藥物治療了。
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甲亢的藥物主要有兩種: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兩種藥物效果相當,只在具體選擇上存在差別:甲巰咪唑可導致胎兒皮膚發(fā)育不全,且丙硫氧嘧啶與血漿白蛋白結合率更高,胎盤屏障透過率低,因此妊娠早期應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療;而丙硫氧嘧啶存在一定的肝毒性,故妊娠中晚期應使用甲巰咪唑治療。丙硫氧嘧啶與甲巰咪唑的等效劑量比是10∶1到15∶1(即丙硫氧嘧啶100 mg≈甲巰咪唑7.5~10 mg);妊娠過程密切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治療初期每2~4周復查,穩(wěn)定后可適當延長至4~6周。另外,在治療過程中,應盡可能縮短用藥周期,當血清FT4恢復至正常值上限或略高于上限后即可停藥;不推薦使用FT3作為監(jiān)測指標,當孕婦FT3達標時,胎兒TSH就已經非常高了。
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對于控制甲亢誘發(fā)的心率加快效果明顯—但是,β受體阻滯劑與自發(fā)性流產可能存在關聯(lián)性,還可能誘發(fā)胎兒生長遲緩、產程延長等并發(fā)癥,因此,合并甲亢的孕婦應在醫(y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
最后,如果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或用藥后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可以在妊娠的4~6個月期間進行手術治療。注意:妊娠早期和晚期不宜手術,以免發(fā)生流產。
問題四: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期間可以哺乳嗎?
首先,哺乳期間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是安全的——具體來說,當丙硫氧嘧啶劑量<300 mg/d或甲巰咪唑劑量20~30 mg/d時,對產婦及新生兒均較安全。從藥代動力學角度來說,推薦選擇丙硫氧嘧啶治療,其母乳中藥物濃度僅為母體內血清藥物濃度的1/10,遠低于甲巰咪唑在母乳中的濃度(近似于母親血清中藥物濃度)。同時,為進一步規(guī)避對新生兒的風險,抗甲狀腺藥物應在哺乳后立即服用,服藥后4小時再進行下一次哺乳,此時乳汁中的藥物濃度很低,對新生兒幾乎無影響。
問題五:對新生兒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如Grace病、橋本氏甲狀腺炎等)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父母存在甲狀腺疾病,子女發(fā)生此類疾病的概率會增加—不過,此病不一定會發(fā)生。
當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甲狀腺素的刺激時,可能誘發(fā)甲亢,主要表現(xiàn)為心動過速和甲狀腺腫。另外,新生兒甲亢也可能發(fā)生在出生后10天左右,這主要是由于母體內有抗甲狀腺藥物存在,致使疾病發(fā)生時間有一定的推遲。
對于具有甲亢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如存在家族史、妊娠期間母親接受過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出生后應密切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發(fā)現(xiàn)明顯的甲狀腺毒癥,F(xiàn)T3、FT4水平增高,或TSH水平降低,可考慮新生兒甲亢。
除此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膳食攝入對妊娠期甲亢至關重要。甲亢患者代謝明顯增高,對營養(yǎng)物質需求量也特別高,所以甲亢患者要注意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同時,注意減少碘制品的攝入,不吃海帶、紫菜、海魚、海蜇皮;多攝入高蛋白、高鈣食品,如雞肉、淡水魚,多吃蔬菜、水果;戒煙戒酒,不喝濃茶、咖啡,不吃辛辣食物;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保持心態(tài)平和。最重要的,家人要照顧孕婦的情緒,避免病情加重,做好孕期治療和保健,共同孕育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