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載脂蛋白A1(ApoA1)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預測價值,為今后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擇啟東市中醫(yī)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經食道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顯示,35例為左心房血栓患者,85例為非左心房血栓患者。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評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利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研究NLR、ApoA1與各指標的相關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NLR、ApoA1預測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效能。結果 與非血栓組比,血栓組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占比及非瓣膜病房顫卒中風險(CHA2DS2-VASc)評分、左心房內徑(LAD)、NLR水平均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ApoA1水平降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CHA2DS2-VASc評分,以及LAD、NLR水平高,ApoA1水平低均是影響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高LVEF水平是其保護因素;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LR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均呈正相關,ApoA1水平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均呈負相關;NLR與LVEF呈負相關,ApoA1水平與LVEF呈正相關;ROC曲線分析顯示,NLR、ApoA1診斷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928、0.989,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ApoA1的AUC較大(均Plt;0.05)。結論 CHA2DS2-VASc評分、LAD及NLR水平高,ApoA1水平低均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高LVEF水平是其保護因素,且NLR、ApoA1水平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及LVEF均有顯著相關性,兩者均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以ApoA1的診斷價值較高。
【關鍵詞】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 ; 載脂蛋白A1 ; 心房顫動 ; 左心房血栓
【中圖分類號】R54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24.0029.05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24.010
心房顫動屬于臨床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是一種心血管病變,患者發(fā)生心房顫動時會造成心房激動頻率和心跳頻率明顯增加,而高頻的跳動會使患者左心房無法正常收縮,顯著降低血液在心房內流動,易形成左心房血栓;而血栓脫落后會伴隨血液到達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各組織器官,損傷腦部組織、神經系統(tǒng)功能等,對患者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為此,早期診斷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對指導臨床早期干預十分重要。經食道心臟超聲心動圖屬于檢測房顫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金標準,但其有創(chuàng)性,存在一定風險,無法廣泛運用[1]。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屬于炎癥標志物,能夠評估心血管疾病,且與心房顫動的復發(fā)、持續(xù)時間有關,在心房顫動患者體內水平明顯升高[2]。載脂蛋
白A1(ApoA1)為一種前蛋白,經血漿從外周轉移至類固醇生成組織,在膽固醇逆向運輸中分解代謝,在調節(jié)機體脂質代謝及血脂水平中有重要作用,而血脂水平與血栓發(fā)生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3],但目前較少有研究分析ApoA1與心房血栓形成之間的關系。故本研究探究NLR、ApoA1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預測價值,旨在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客觀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啟東市中醫(yī)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經食道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35例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85例為非左心房血栓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4年美國心房顫動管理治療指南概要》 [4]中心房顫動的診斷標準;②經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所證實;③無精神和認知障礙;④左心室血栓患者均經食道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內部回聲均勻、邊界清晰、不同于附近心肌組織密度團塊樣回聲影像[5]。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心臟病;②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惡性腫瘤疾病;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⑤造血系統(tǒng)疾病;⑥消化道出血;⑦接受過心臟瓣膜成形術;⑧存在甲亢性心臟??;⑨伴有血管畸形。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QDZYY-2020021),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①單因素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信息,包括年齡、性別、BMI、高脂血癥、糖尿病、飲酒史、吸煙史、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非瓣膜病房顫卒中風險評分(CHA2DS2-VASc)評分、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房內徑(LA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 ApoA1、 NLR。其中,CHA2DS2-VASc評分為0~9分,分數(shù)與評分成正比,評分越高說明越容易發(fā)生血栓風險[6]。采集患者入院時空腹肘靜脈血液5 mL,采用全血細胞分析儀(濟南博坤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162221106,型號:BM830)檢測ApoA1、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水平,計算NLR比值, NLR=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選擇彩色多普勒心臟超聲診斷儀(上海寰熙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IE 33型)實施經食道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設置經食道心臟超聲心動圖探頭頻率為5.0 MHz,記錄LVEF、LAD、LVEDD。②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評估影響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③利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研究NLR、 ApoA1與各指標的相關性。④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NLR、 ApoA1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評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利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研究NLR、ApoA1與各指標的相關性;繪制ROC曲線,分析NLR、ApoA1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以Plt;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發(fā)生左心房血栓的單因素分析 與非血栓組比,血栓組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占比及CHA2DS2-VASc評分、LAD、 NLR水平均升高,LVEF、 ApoA1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發(fā)生左心房血栓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是否形成左心房血栓作為因變量(非血栓=0,血栓=1),以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素作為自變量,其中賦值情況如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否=0,是=1)、CHA2DS2-VASc評分(連續(xù)變量)、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否=0,是=1)、LVEF(連續(xù)變量)、LAD(連續(xù)變量)、ApoA1(連續(xù)變量)、NLR(連續(xù)變量),歸類于Logistic回歸模型。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CHA2DS2-VASc評分高、 LAD及NLR水平高, ApoA1水平低均是影響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OR=23.383、13.531、5.333、23.903),而高LVEF水平是其保護因素(OR=0.11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NLR、ApoA1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 NLR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 LAD均呈正相關, ApoA1水平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均呈負相關, NLR與LVEF呈負相關, ApoA1水平與LVEF呈正相關(均Plt;0.05),見表3。
2.4 NLR、ApoA1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診斷效能分析 ROC曲線分析顯示,NLR、ApoA1診斷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928、0.989,且其中ApoA1的診斷價值較高(均Plt;0.05),見表4、圖1。
3 討論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病情發(fā)生時,患者心臟會失去本身的節(jié)律,導致左心房血液淤滯,心房肌細胞出現(xiàn)纖維化,造成心室重構,增大心房,使心房局部形成渦流,損傷內皮細胞,激發(fā)一系列凝血機制,最終導致血栓形成,而心房顫動最常見的病理生理特點就是心功能受損、左心房血栓形成、心律紊亂等[7]。其中左心房血栓形成病因復雜,患者存在體循環(huán)栓塞風險,極易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如何預防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并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對于降低患者血栓事件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CHA2DS2-VASc評分高、LAD、NLR水平高,ApoA1水平低是影響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關獨立危險因素,而高LVEF水平屬于其保護性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功能降低、左心房增大與左心房自發(fā)顯影有關[8]。心房顫動患者心內膜發(fā)生損傷,心房肌結構被破壞,易導致血流形成渦流,使內皮細胞無法合成抗凝物質,以至于血流淤滯加重,形成血栓[9]。另研究表明,CHA2DS2-VASc評分是評估心房顫動患者預后的指標,也是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10]。LAD越大,血流越緩慢,左心房功能越低,患者越容易形成血栓。NLR水平越高說明炎癥程度越重,當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處于炎癥反應時,炎癥中大量中性粒細胞會誘發(fā)凝血纖溶機制紊亂,損害左心房內膜,造成血小板聚集,促使左心房內血栓生成[11]。ApoA1為一種復合脂蛋白,其水平降低意味著機體血脂代謝異常,而隨著脂蛋白在動脈內壁中的積聚,會引起ApoA1沉積在主動脈瓣血管內膜上,隨著沉積物堆積,形成越來越多的斑塊后會促進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進一步促進血栓形成[12]。針對上述危險因素,當CHA2DS2-VASc評分升高時,可及時給予抗凝治療;且可通過監(jiān)測LAD、ApoA1、NLR水平,預測患者發(fā)生左心室血栓的風險,及早給予針對性措施,預防血栓形成。
相關研究顯示,NLR對血栓形成具備一定預測價值,被認為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13]。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伴隨嚴重的炎癥反應,而中性粒細胞可顯著升高,引起心室、心房重構,LAD增大,造成心房內血流緩慢,導致心功能受損。NLR異常升高提示炎癥反應中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較多,而隨著炎癥反應的增強,機體調節(jié)免疫的淋巴細胞計數(shù)降低,免疫功能降低,炎癥與免疫平衡失調,進一步損傷左心房內膜,導致血管中血小板及纖維蛋白的聚集,促進血栓形成。血脂代謝異常會影響機體血流學異常及機體微循環(huán)障礙,且臨床中提到,載脂蛋白是血漿中脂蛋白主要構成物質,主要負責運轉血漿中膽固醇,在脂蛋白代謝中,通過調節(jié)轉移酶活性促進脂類運輸,有效將外周組織多余膽固醇轉運至肝臟處,促進血管中游離膽固醇的清除,避免沉積在血管壁上,減輕左心房血栓形成風險[14]。本研究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NLR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均呈正相關,ApoA1水平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均呈負相關,NLR與LVEF呈負相關,ApoA1水平與LVEF呈正相關;ROC曲線分析顯示,NLR、ApoA1的AUC分別為0.928、0.989,診斷價值較高,這說明NLR、ApoA1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診斷效能較高;且其中ApoA1的診斷價值較高,分析原因在于,ApoA1被認為是直接抑制細胞炎癥因子生成的蛋白質,主要存在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在膽固醇反向轉運過程中,可發(fā)揮重要的核心地位。通過檢測其水平可直接反映血管壁受損情況,相關研究顯示,ApoA1水平降低表示患者血管壁更易發(fā)生脂質物質沉積,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概率[15],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因此,ApoA1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通過檢測ApoA1水平,可預防血栓形成。
綜上,CHA2DS2-VASc評分、LAD及NLR水平高,ApoA1水平低均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高LVEF水平是其保護因素,且NLR、ApoA1水平與患者CHA2DS2-VASc評分、LAD及LVEF均有顯著相關性,兩者均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以ApoA1的診斷價值較高。但ApoA1不是患者常規(guī)測量項目,且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今后可加大樣本量進一步評估ApoA1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湯裕華, 顧新剛, 陳錦霞, 等. 經食道超聲心動圖評價的非瓣膜性房顫左心房血栓形成與腦鈉肽相關性分析[J].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8, 34(2): 187-189.
孟祥柱.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和心房顫動相關性的meta分析[D]. 南昌: 南昌大學, 2020.
石傳欣. 血脂檢驗在心腦血管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對ApoA-1水平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天地, 2020, 17(1): 12-13.
梁峰, 胡大一, 沈珠軍, 等. 2014年美國心房顫動管理治療指南概要[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4, 4(19): 9-16.
梁浩, 張娜, 趙樂, 等. 血漿腦鈉肽和同型半胱氨酸對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預測價值[J].中國醫(yī)藥, 2021, 16(7): 999-1003.
劉驊, 劉啟明. CHADS2評分與CHA2DS2-VASC評分孰優(yōu)孰劣[J]. 中外醫(yī)療, 2014, 33(6): 196-198.
雷志博, 張智文, 曹選超, 等. 血清白蛋白預測老年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臨床價值[J].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21, 40(8): 996-999.
譚穎, 吳棘, 曾德才, 等. 左心房結構功能參數(shù)聯(lián)合心臟生物學標記物預測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自發(fā)顯影的價值[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9, 28(3): 230-234.
楊志鵬, 鄧愛華, 王長遠, 等. 血清D-二聚體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合并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預測價值[J]. 中國醫(yī)藥, 2022, 17(8): 1140-1144.
沈才杰, 孫立勤, 陳曉敏, 等. CHA2DS2-VASc評分與非瓣膜病陣發(fā)性心房顫動轉為持續(xù)性心房顫動的關系[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3, 17(5): 376-377.
梁浩. 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的關系[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22, 30(12): 1058-1064.
王宏宇, 付茜, 蘇福祥. 載脂蛋白B/載脂蛋白A1比值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多支病變及斑塊易損性的相關性[J].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2, 51(7): 577-582.
羅秋林, 李民鳳. 尿酸聯(lián)合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預測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病人左心房血栓的價值分析[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0, 18(3): 473-477.
王嵐峰, 楊麗華, 周立君, 等. 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血栓形成與脂蛋白(a)和纖維蛋白原濃度的研究[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2, 30(7): 417-418.
宗道然. 載脂蛋白B/A1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后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J].河南醫(yī)學研究, 2023, 32(7): 1237-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