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治療單純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對患者血糖及胰島素指標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就診的60例單純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吡格列酮二甲雙胍與甘精胰島素治療)、觀察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聯(lián)合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治療),各30例。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治療前后BMI、餐后血糖波動幅度、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評分,以及治療期間低血糖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較對照組縮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BMI及FBG、2 h PG、HOMA-IR均顯著下降,觀察組患者FBG、2 h PG、HOMA-IR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餐后血糖波動幅度均顯著減小,觀察組餐后血糖波動幅度更?。慌c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HOMA-β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各評分均顯著升高,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兩組患者低血糖總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更低(均Plt;0.05)。結論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平穩(wěn)控制單純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島功能,且能夠降低低血糖發(fā)生風險,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具有較高可行性與安全性。
【關鍵詞】2型糖尿病 ;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 ; 吡格列酮二甲雙胍 ; 血糖 ; 胰島功能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1.0142.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1.046
2型糖尿病指一種以血糖高水平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臨床多以雙胍類、磺脲類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但長期應用會產生耐藥性,血糖控制不佳。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導致神經、血管出現(xiàn)病變,造成腎臟損害,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2型糖尿病治療的重點。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是臨床常用降糖藥物,其口服給藥方式較為方便,能夠加強胰島素的組織利用率;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能夠為患者機體提供基礎的胰島素,幫助患者控制基礎血糖水平,但其無法完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中血糖波動較大[1]。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模擬人體生理性胰島素分泌,進而達到維持血糖穩(wěn)定的作用,其注射時間較為靈活,不需額外增加注射次數(shù),因此患者用藥依從性較高[2]。但目前關于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治療單純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仍處于論證階段,基于此開展本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就診的60例單純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患者分別為16、14例;年齡46~72歲,平均(59.88±5.37)歲;病程2~10年,平均(6.33±2.03)年。觀察組患者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45~72歲,平均(60.23±5.43)歲;病程2~9年,平均(6.21±1.98)年。兩組上述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3]中的診斷標準者;入組前均經歷1個月常規(guī)降糖藥物口服治療,但血糖仍不達標者[4] [空腹血糖(FBG)≥ 7.0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G)≥ 11.1 mmol/L,連續(xù)2次糖化血紅蛋白(HbAlc)檢測≥ 6.5%]等。排除標準:對胰島素類似物過敏者;糖尿病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重要器官損傷者等。研究通過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吡格列酮二甲雙胍片(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80,規(guī)格:每片含鹽酸二甲雙胍500 mg,鹽酸吡格列酮15 mg)治療,1片/次,2次/d;并于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甘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51,規(guī)格:3 mL∶300 U)0.2 U/kg體質量,1次/d。觀察組患者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服用方法同對照組,同時于餐前皮下注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27004,規(guī)格:3 mL∶300 U],初始劑量為0.1~0.2 U/(kg·d),1次/d或2次/d,根據(jù)患者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但每天增減次數(shù)需保持在2~4 U/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BMI、餐后血糖波動幅度、血糖達標時間。記錄患者治療前后身高、體質量,計算BMI,BMI=體質量(kg)/身高2(m2);于治療前后使用血糖檢測儀(桂林優(yōu)利特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桂械注準20172400107,型號:URIT-26)檢測患者用餐前后血糖水平,計算餐后血糖波動幅度,餐后血糖波動幅度為2 h PG與FBG差值的平均值;記錄患者經治療后血糖水平達標時間。②血糖及胰島素功能。于治療前后測量FBG、2 h PG;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使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羅氏診斷公司Roche Diagnostics GmbH,國械注進20172225170,型號:cobas 6000 e 601)檢測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空腹胰島素(FINS),并根據(jù)測量結果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FPG×FINS/22.5。③自我保健能力評分。采用成人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評價量表[5]對患者自我保健能力進行評估。量表由26個條目組成,對應劃分為運動管理(7個條目)、病情觀察(7個條目)、衛(wèi)生管理(5個條目)、飲食管理(4個條目)、飲水管理(3個條目)5個方面,采用0~3分的4級評分法,得分越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越好。④低血糖發(fā)生情況。于每日3餐前及睡前進行血糖檢測,必要時凌晨1~3點進行加測,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低血糖發(fā)生情況。若血糖≤ 3.9 mmol/L但無癥狀記為非嚴重低血糖,分為日間非嚴重低血糖與夜間非嚴重低血糖;血糖≤ 3.9 mmol/L并伴有嚴重癥狀記為嚴重低血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BMI、餐后血糖波動幅度、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BMI均顯著下降,餐后血糖波動幅度均顯著縮小,觀察組餐后血糖波動幅度更??;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相比,觀察組更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及胰島素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FBG、2 h PG、HOMA-IR均顯著下降,HOMA-β均顯著升高,觀察組FBG、2 h PG、HOMA-IR降低幅度更大,HOMA-β升高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各評分均顯著升高,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低血糖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口服降糖藥物(如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方案,但隨著病程的延長與病情的加重,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進一步下降,血糖控制難度增加,越來越多的患者需聯(lián)合使用胰島素治療[6]。甘精胰島素能夠有效補充患者基礎胰島素,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但其對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較差。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主要由門冬胰島素和德谷胰島素聯(lián)合制成,通過改變德谷胰島素的體內構象變化,有效模擬機體胰島素分泌,延長其藥效,相比于甘精胰島素,其半衰期更長,控糖效果更加平穩(wěn),控糖時效更長[7]。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BG、2 h PG均更低,餐后血糖波動幅度更小,血糖達標時間更短,自我保健能力評分均更高,提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能夠平穩(wěn)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HOMA-IR、HOMA-β能夠分別反映患者機體胰島素抵抗和分泌情況。胰島β細胞在受損后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加劇血糖波動,加重患者病情。甘精胰島素能夠對患者基礎胰島素進行補充, 但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效果并不顯著;而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能夠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有利于胰島素分泌,優(yōu)化血糖控制,速效與超長效基礎胰島素聯(lián)合能夠實現(xiàn)對基礎與餐后胰島素水平的同時補充,縮小血糖波動幅度,改善胰島功能[8-9]。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OMA-IR更低,HOMA-β更高,提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胰島素水平,恢復受損胰島β細胞,改善胰島功能。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其中夜間低血糖往往由于發(fā)現(xiàn)不及時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傷。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起效更快,藥物半衰期較長,給藥后24 h內血清濃度分布均勻,能夠實現(xiàn)更加平穩(wěn)的血糖調控效果;與甘精胰島素比,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藥代動力學更加穩(wěn)定,降糖效果也較為平穩(wěn),進而避免低血糖發(fā)生[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總發(fā)生率更低,提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發(fā)生風險。
綜上,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平穩(wěn)控制單純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島功能,且能夠降低低血糖發(fā)生風險,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具有較高可行性與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玲曉, 吳文俊, 詹偉彬. 雙時相門冬胰島素不同給藥方案對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相關指標的影響[J]. 中國藥房, 2015, 26(33): 4644-4646.
劉潔.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治療T2DM的臨床療效研究[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22, 33(14): 2114-2117.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4, 22(8): 2-42.
賀延嬌, 王蕊, 郭斌. 口服降糖藥聯(lián)合不同胰島素類似物治療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9, 19(4): 472-476.
羅芹, 閆桂環(huán), 李建榮. 成人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評價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09, 15(17): 1617-1619.
張春, 郭紅偉. 門冬胰島素聯(lián)合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22, 17(4): 128-130.
李水嬌.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聯(lián)合參芪降糖顆粒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22, 17(8): 164-166.
陸玉蓮, 錢鐵鏞, 陳一丁, 等. 口服降糖藥分別聯(lián)合不同胰島素類似物治療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8, 21(23): 2785-2789.
鄔培紅. 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5): 99-101.
羅雅蘿.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對T2DM患者胰島素穩(wěn)態(tài)模型的影響分析[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22, 33(21): 3206-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