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舊、餓”等13個生字,會寫“柴”字,探究“柴”的字源,理解柴字的意思。
2.借助關鍵詞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和富人家孩子富裕的生活,重讀關鍵詞,讀出小女孩的無助和富人家小朋友生活的美好。
3.學習對比寫法并學會運用,
通過有感情的讀體悟對比手法,把對比運用于習作,表達對小女孩的關切。
【教學過程】
一、寫字導入,走近人物
1.導入:看老師在黑板寫一個字,“柴”字怎么組詞?
(骨瘦如柴、火柴、干柴)
柴是形聲字。“木”表意,篆書形體像樹木,表示柴是用來做燃料的樹木;“此”表聲,有彼此之意,燒火的木柴不止一根,也有彼此的意味。本義是柴火?!抖Y記·月令》中這樣寫道:“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p>
2.我們一起寫一下“柴”字,觀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在寫的時候注意上面部分略扁,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間要緊湊一些。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由“柴”字導入,引導學生慢慢靠近賣火柴的小女孩。柴,火柴,賣火柴的小女孩,由字到詞再到短語,循序漸進導入課題?!?/p>
二、分類識記詞語,滲透對比手法
1.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這
些詞語你會讀嗎?
舊圍裙、又冷又餓、打成卷、沒掙到
擦燃、火焰幾千支、蠟燭
富商、明晃晃、劃出、噴香
2.大家讀一讀這些詞語,有
什么發(fā)現(xiàn)?對“掙”“幾”“晃”“噴”四個多音字進行組詞。
3.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我發(fā)現(xiàn)第一行的詞語都是描寫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第二行是小女孩做出的改變,第三行是小女孩想象出來的美好生活?!毙∨⒌谋瘧K處境和美好的生活形成了對比,從詞語就能看出來。
【設計意圖:在識記詞語環(huán)節(jié)把詞語分成三類,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聯(lián)想到描寫小女孩悲慘生活的句段,聯(lián)想到描寫小女孩做出的努力和描寫小女孩最后想象出來的美好生活的句段。讓學生從詞語朗讀開始就對文本有了梳理的意識。】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們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
1.全班交流。板書:溫暖、食物、節(jié)日的幸福、家人的疼愛……
馬斯洛的五大層次需求理論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食物是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想要獲得奶奶的疼愛是屬于安全需要,因為只有在奶奶身邊,小女孩才會感覺到安全。小女孩所渴望的都是低層次的需要,連最低層次的需要都滿足不了,小女孩是多么的悲慘啊!
2.帶著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第二天清晨……火柴?!?,讀出小女孩的可憐,讀出你對她的關切。(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就是內心的愿望,通過深層次剖析小女孩的需求層次,學生深切體會到小女孩的可憐,內心會產(chǎn)生對她的憐愛,這個時候讓學生讀小女孩已經(jīng)死去這一段,教學時機掌握適切。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帶著問題去閱讀,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問題清晰了,文章的脈絡就清楚了?!?/p>
四、細讀課文,仔細品味
1.小女孩為什么會在大年
夜凍死街頭呢?請同學們讀第1~4自然段,找出小女孩處境的句子。
預設:
“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青一塊?!痹谟掷溆趾诘耐砩?,小女孩赤腳走在街上,怎么能不冷不餓不害怕?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注意把“又冷又黑”“赤著腳”重讀,把“紅一塊青一塊”讀得緩慢低沉就能讀出小女孩的可憐。
“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保ǔ鍪疽曨l:富人在家里有說有笑烤著火爐,小女孩縮成一團躲在墻角。)她太冷了,別人在家里還烤著火爐,她在大街上穿著單薄,還沒有鞋,多冷啊,她只能蜷著腿縮成一團。再來讀讀這句話,把“蜷”和“縮”重讀就能讀出她的無助。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保ǔ鍪緢D片:凍僵的一雙紅紅的僵硬的彎曲的手)通過“僵”這個詞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一直就這么凍著,小手真的會凍僵,活動不便。即使手凍僵了小女孩也不能回家,多么缺少關愛的小女孩??!讓我們齊讀這三句話。(生齊讀)
小結: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就很容易深入到人物內心,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處境,激起內心的共鳴,達到共情。
2.我們概括一下,把描寫小女孩的悲慘處境的詞語填寫在魚骨圖上(見圖1)。
圖 1
小結:概括來說,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赤腳坐在墻角,蜷著腿縮成一團,手幾乎凍僵。
3.再讀第5~9自然段,把小女孩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畫下來,做好批注。
預設:
“小女孩覺得……多么舒服呀!”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多么漂亮啊!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小女孩在烤著火爐,多么舒服啊!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要讀出美好的感覺。
“她坐在美麗的……在向她眨眼睛?!倍嗝疵利惖漠嬅?,你來美美地讀一下。
“奶奶出現(xiàn)……那么慈愛?!薄澳棠虖膩怼利??!毙∨⒖偣膊寥剂宋宕位鸩?,有兩次看到了奶奶,奶奶的疼愛對小女孩來說多么重要。齊讀這兩句,讀出對奶奶的愛和希望奶奶回到自己身邊的渴望。(師讀別的小朋友享受的生活的句子,生讀小女孩在挨凍受餓的內容)小女孩的處境和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學生讀第1~4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小女孩處境的句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自讀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慘處境,有利于學生深入文本,感悟小女孩的痛苦。設計概括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讀第5~9自然段,把描寫小女孩劃著火柴后看到的美好景象的句子畫出來。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知道其實這些美好的畫面就是別的小朋友所享受的幸福生活。這些美好和小女孩的處境形成強烈的對比,以樂襯哀,形成鮮明對比,對學生體悟小女孩欲哭無淚的痛苦有很好的支撐作用。】
五、引導質疑,再悟人物處境
1.剛才我們知道小女孩兒為了把奶奶留住,擦著一大把火柴,為什么小女孩這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呢?
2.你從課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預設:“她不敢回家……”因為有一個暴力的爸爸。文中提到媽媽只有一個地方,還是關于媽媽的拖鞋,她的媽媽去哪里了?“可能得了重病去世了?!薄翱赡懿豢叭淌馨职值谋┝﹄x開了。”“可能小女孩小時候父母就分開了,小女孩一直跟著奶奶生活?!蹦棠淌切∨⑽ㄒ坏奈拷灏。∥覀冊賮砜础顿u火柴的小女孩》的創(chuàng)作背景。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訪問意大利。在圣誕節(jié)即將到來的時候,在熱鬧的街道盡頭他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手臂上掛著個籃子,背著個瘦弱的嬰兒,有氣無力地乞討著。不遠處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手都凍僵了火柴一根也沒有賣出去。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設計意圖:小女孩家庭的貧窮不僅與小女孩的父母有關系,也有社會的原因,師生共同分析原因,能夠幫助學生從深處理解課文內容,體悟小女孩的痛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p>
六、寫信寄哀思
給小女孩寫一封信,表達出對她痛苦的感同身受,如果在現(xiàn)在的社會,希望她能有幸福的生活,可以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
(生寫信并展示評價)
課后大家可以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如《堅定的錫兵》《海的女兒》《拇指姑娘》等,希望你們能從中學到新的寫作方法,有新的感悟和發(fā)現(xiàn)。
(作者單位:山東煙臺市蓬萊區(qū)海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