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英語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征。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yǎng)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考英語說明文的選取緊密聯(lián)系學生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征,反映社會新發(fā)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題,有著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開展好英語說明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提升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高階思維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的過程。
1.解析說明文語篇結構,提高學生語篇建構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注重通過解析語篇結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以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語試卷C篇為例,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其語篇結構,制作思維導圖,概括本篇說明文的結構特點,以提高學生的語篇建構能力(見右圖)。
第一部分為文章第1自然段,通過現(xiàn)象,提出說明的事理——我們可以讓時間慢下來(slow down time);第二部分為文章的第2-6自然段,說明“slow down time”現(xiàn)象的原因、方式方法或建議;第三部分為文章第7自然段,呼應開頭,提出作者寫作目的。
2.研讀語篇,挖掘文本的主題意義和育人價值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說明文作者的寫作目的,通過探究,與作者產生共鳴,充分實現(xiàn)說明文的育人價值。學習完每篇說明文后,教師應追問兩個問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你的收獲是什么?學完這篇文章后,對你的影響是什么?
例如,學習完2021年北京市中考英語試卷C篇說明文后,在深入挖掘說明文的育人價值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article?”“What is the impact on you after studying this article?”一名學生談到了自己的收獲:“我過去非常不愛吃新鮮的農副產品,就愛吃肉,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深深認識到吃新鮮農副產品的好處,為了健康,我打算自己動手種一些農副產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边@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說明文的育人價值。
3.內化語言,解決真實問題
內化語言,夯實語言基礎。內化語言包括內化詞匯、語法結構與語言特色,有多種形式,如加工語塊、改寫文章、口語展示等多種形式。以加工語塊為例,加工語塊就是根據(jù)一定的語法知識,對現(xiàn)有語塊進行拆分、填充和重新組裝等。通過對語塊的加工進行書面表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名學生學習完2019年北京市中考英語試卷C篇后完成了以下語塊加工(第4-6自然段說明slow down time 的建議):“Expose ourselves to as many new experiences as possible. Give ourselves new challenges, meet new people, and expose our minds to new information, hobbies and skills. Increase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ur minds process. Give our whole attention to an experience—to what we are seeing, feeling, tasting, smelling or hearing. Focus your attention outside of yourself…”
遷移運用,解決真實問題。只有創(chuàng)設情境真實的學習活動,學生才能感受到英語學習與真實世界、真實生活的關聯(lián)。因此,教師必須選擇聚焦真實問題的主題,立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存在以及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和形成創(chuàng)造性解決方案的動力。如在學習說明文之前,教師應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如“What do you think of exposure to nature”“How to slow down our time”“How to help children try more vegetables”“How to buy a green product in our daily life”,等等。
解決真實問題的語言運用,教師需要關注說明文的探究價值。實踐任務不應是簡單地羅列或復述所學知識,而是要立足真實生活解決問題。這需要學生整合知識、技能和方案,結合自身經驗,通過“分析問題—提出可能性方案—不斷校正方案”等探究過程,合理解決問題,發(fā)揮說明文的育人價值。
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2021年北京市中考英語試卷C篇說明文后,開展了遷移創(chuàng)新性活動,布置了如下作業(yè):寫短文投稿,幫助身邊不愛“fresh produce”的人,開展英文宣講。英文網(wǎng)站“Health Home(健康之家)”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有很多兒童和青少年不喜歡吃新鮮的農副產品。針對這一問題,向社會征集主題為“How to help kids and children try more fresh produce”的文章。假如你是學校英語社團的優(yōu)秀學員,請寫一篇短文投稿,內容包括你對吃新鮮農副產品的觀點和看法;吃新鮮農副產品的好處;通過哪些方法和活動,可以讓孩子喜歡吃新鮮的農副產品(至少提出3條建議)。英文提示詞有“enjoyable, benefits, improve health, risk, ways”等。通過這樣的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發(fā)揮說明文的育人價值。
總之,說明文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制定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教學目標,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本文系北京教育學院“卓越計劃”初中英語市級骨干高級研修班課題“基于主題意義下中考英語說明文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XYJG2022-21)研究成果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