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自菊
俗話說:習慣決定人的命運,學習習慣關系學生成績的好壞。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個人成材與否的關鍵因素。然而,如今的小學生卻存在許許多多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愛玩小動作、存在惰性和自控制能力差等等。原因很多,有內在的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家長過度溺愛或者不重視;學生自身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還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發(fā)展。為此,我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數(shù)學學習習慣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數(shù)學學習習慣,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與同行商磋。
一、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主要途徑。尤其是數(shù)學學科,它知識嚴謹、邏輯性強、循循漸進、難度較大。加之,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結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學生如果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開小差玩小動作,課后便會感到云里霧里一片迷茫,造成知識斷鏈,甚至會削弱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講、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首先,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滿激情,富有趣味性,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興趣。同時,利用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多樣,誘發(fā)興趣。其次,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集中思想,專心聽講。用心聽教師的知識講解,用心傾聽同學對知識見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數(shù)學是一門知識嚴謹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勤于動腦思考。使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努力做到能思考問題,會思考問題。并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然而,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卻不善于思考問題,不愛動腦筋,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課堂回答問題隨大流,沒有自己的主觀,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和課后盡量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他們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他們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維。比如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讓優(yōu)等生發(fā)言,鼓勵他們多思考,對于難度較小的題目,讓基礎相對較薄弱的同學發(fā)言,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獨立思考的欲望和興趣。調動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三、培養(yǎng)學生善于糾錯的良好習慣
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卻不改正。對于小學生的錯誤,莫過于兩種情況:一、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偸谴中拇笠?,不重視一些微小的錯誤,認為小錯誤無關痛癢;二、知識掌握不透徹,理解不深刻、模棱兩可。針對上述問題,我采取了以下解決的解決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一、以學生互動的形式進行糾錯。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yè)。一般來說,學生在檢查同學作業(yè)時比檢查自己作業(yè)更細心,通過對別的同學作業(yè)的檢查認識到自身所犯的同類錯誤。二是以學生相互討論的形式進行糾錯。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中發(fā)現(xiàn)錯誤,分析錯因,糾正錯誤。使學生從中進一步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三、樹立榜樣的作用、對認真改錯和討論時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進行表揚。小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通過對善于改錯同學的表揚,可以促使別的學生向做得好的學生看齊,爭取也能得到老師的褒獎。四、督促學生人手一本錯題集。通過錯題收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糾錯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錯誤進行歸納、梳理。并要求他們經(jīng)常對錯題集中的題目,進行溫習,持之以恒,使他們今后再不犯今天所犯的錯誤。
四、培養(yǎng)學生梳理知識的良好習慣
(一)提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提前預習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的初步了解,預習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老師授課時,能有的放矢地得以解決,對自己在預習時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查漏補缺。尤其是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預習更是必不可少的。我教學生的預習方法:一是,先讀書,對數(shù)學的概念進行畫一畫做批注;二是對數(shù)學知識多動腦想一想;三是對數(shù)學的習題勤動手做一做。數(shù)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科目,它需要理解去掌握,并通過練習去應用。如對于特定的公式的理解,要求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最后,做一做課本上的課后習題,測試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找到自己的疑難之處??偠灾?,預習是提高聽課效果的最佳途徑。
例如:在教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之前,要求學生在課前利用空余時間,通過剪、拼、量等方式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這樣既滲透了數(shù)學轉化思想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新授時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而不是機械的記憶。
(二)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
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對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有利于學生鞏固、理解、掌握和運用已學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讓他們課后進行復習是很難的。尤其是數(shù)學這個科目,它連續(xù)性非常的強,因為前面所學知識是后面所學知識的基礎,后面所學知識是前面所學的延伸和發(fā)展。如果前面知識掌握不牢固,就會影響后面的學習。如果學生一旦上課沒有聽懂,接下去的課就很難進行。因此,教師需要在家庭作業(yè)中,布置與當天授課內容同步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當天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并在第二天對家庭作業(yè)進行詳細的講評,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逐步培養(yǎng)形成的。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服務,讓學生受益終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