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香鳳,鐘 燕,詹春華,劉金娣
(贛南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女性漏尿癥也稱尿失禁,是指女性不受自身控制地排出尿液,且隨著婦女年齡增加,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已成為危害女性心理健康的疾病之一[1-2]。壓力性漏尿癥是指患者進行劇烈活動、用力等增加腹部壓力時尿液會不自主地排出;功能性漏尿癥由患者精神障礙,認知能力差等導致;畸形性漏尿癥由輸尿管異位導致[3-4]。漏尿癥發(fā)病機制復雜,難以徹底治愈,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正常生活,因此預防女性漏尿癥至關重要[5-6]。超聲檢測可以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觀察,對盆腔疾病進行準確預測,且價格較低。盆底超聲檢查可以很好地評價患者肌肉功能和受損情況,且數(shù)據(jù)直觀可靠;腹直肌超聲檢查能夠很好地診斷患者腹直肌分離和盆底功能障礙問題[7-8]。本文探討盆底超聲聯(lián)合腹直肌超聲在女性漏尿癥病因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漏尿癥患者提供更好的診斷依據(jù)。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女性漏尿癥患者40 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接受健康檢查的女性40 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年齡(52.39±5.61) 歲,產次(1.87±0.19) 次。觀察組年齡(57.33±6.32) 歲,病程(3.19±1.27) 年,產次(1.22±0.23) 次;其中壓力性漏尿癥22 例,功能性漏尿癥12 例,畸形性漏尿癥6 例。兩組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批準。
納入標準:觀察組符合宋巖峰的《女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9]診斷標準;無盆腔類婦科手術史;兩組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對照組無漏尿癥者。排除標準:妊娠婦女;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盆腔臟器脫落患者;依從性較差,且具有精神疾病者。
兩組均采用盆底超聲聯(lián)合腹直肌超聲檢查,操作如下:第一,檢查前適當飲水,護理人員做好健康教育,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tài),保證診斷過程中情緒平穩(wěn),適當充盈膀胱。第二,腹直肌檢查:選用E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深圳開立生物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選擇L14-5WU探頭,頻率6~12 MHz,常規(guī)消毒,將耦合劑涂抹于患者腹部,探頭置于患者腹部進行臍水平、臍上3~5 cm及臍下3~5 cm腹直肌檢查,水平測量靜息和卷腹狀態(tài)下的腹直肌間距。第三,盆底超聲檢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保持膀胱充盈;陰道超聲檢查時探頭套上無菌包膜套,消毒后在探頭上涂抹無菌耦合劑,置于陰道外口和尿道外口之間,取正中矢狀切面由腹側向背側依次進行掃查,顯示恥骨聯(lián)合、恥骨后間隙、膀胱、膀胱頸、尿道,截取患者靜息以及屏氣用力時膀胱、膀胱頸、尿道的圖像,做好相應的記錄。調整探頭,以經過恥骨聯(lián)合下緣的水平線為參考線,使恥骨聯(lián)合中軸線與經過恥骨聯(lián)合下緣的水平線呈45°角,分別在平靜和壓力(做最大Valsalva動作)狀態(tài)下檢查,Valsalva操作時間持續(xù)6 s以上,可見盆腔器官移動,先后收集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數(shù)據(jù)。3 名識別掃描圖像人員均具有5 年以上影像科工作經驗,對于有不同意見者,查閱資料并組織討論得出一致結果。
比較兩組靜息和最大Valsalva動作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傾斜角、膀胱頸移動度(尿道與膀胱頸連接部至恥骨聯(lián)合后下緣的距離);比較兩組在靜息和卷腹狀態(tài)下臍水平、臍上3~5 cm及臍下3~5 cm腹直肌間距;比較兩組尿道內漏斗口形成情況。
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尿道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膀胱頸移動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最大Valsalva動作下觀察組尿道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膀胱頸移動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狀態(tài)下超聲檢查情況比較
兩組靜息和卷腹狀態(tài)下觀察組腹直肌間距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直肌間距比較 單位:cm
觀察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為40%,高于對照組的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女性漏尿癥是威脅中老年婦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陰部疼痛和腹部墜落感及身體異味,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加重患者對社交的恐懼,影響其正常生活[10-11]。漏尿癥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尿道括約肌功能退化,導致控尿功能衰弱,患者出現(xiàn)不自主的漏尿,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器官功能的衰退,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2-13]。由于患者對漏尿癥的認知不足,導致就診率較低;由于治療時間長且難以徹底康復,患者更加焦急和暴躁,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對于癥狀較輕的漏尿癥患者,早期診斷非常重要[14-15]。臨床常用的漏尿癥診斷方法有尿動力學檢查,但是尿動力學檢查可能會造成感染,影響診斷的準確性。超聲檢測對早期漏尿癥患者的診斷效果最佳,能準確預測女性盆腔疾病和漏尿癥的病因,幫助醫(yī)生獲得更具體的信息,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16-17]。
盆底超聲可以清楚地顯示盆底結構,準確評估盆底功能障礙程度,且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靜息狀態(tài)下尿道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和膀胱頸移動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最大Valsalva動作下觀察組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漏尿癥患者盆底結構發(fā)生了改變,在壓力狀態(tài)下,膀胱頸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尿道受到一定的壓力時,尿道傾斜角和膀胱尿道后角均會加大。膀胱頸可移動,移動度越大,說明患者的盆底支撐功能受損越嚴重;尿道傾斜角反映尿道的不穩(wěn)定性,尿道傾斜角越大,說明女性漏尿癥概率越高;膀胱尿道后角反映膀胱肌肉控制功能,當膀胱尿道后角增大時,說明機體內控尿功能障礙。當機體盆底功能障礙時,尿道口松弛,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升高。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尿道內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對照組(P<0.05)。
腹直肌分離可引起腹壁疝,還可導致腰痛和盆底功能障礙,腹直肌超聲可以精確測量腹直肌間距,評估患者盆底功能受損程度,為漏尿癥患者提供診斷信息[20]。本研究顯示,靜息狀態(tài)和卷腹狀態(tài)下觀察組腹直肌間距均大于對照組(P<0.05),說明漏尿癥患者腹直肌間距會增大,腹直肌超聲可以準確顯示腹部肌肉形態(tài),通過測量腹直肌間距判斷障礙程度。
綜上所述,采用盆底超聲聯(lián)合腹直肌超聲檢查可評估女性漏尿癥病因,真實、準確地反映患者腹直肌及盆底結構與功能并預測療效,為臨床決策、干預提供可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