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 張海濤
隨著體育中考改革,體育課程難度增大,隨之而來的是教什么、教多少、怎樣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以運動訓練學為切入點,引入項群練習的概念,通過業(yè)余訓練和學校體育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了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身心素質以及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體育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球類和體能項目,因此,體育教學以球類結合體能訓練為出發(fā)點,把中考項目按照供能系統(tǒng)劃分為幾個項群,通過球類練習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通過田徑教學提高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度等身體素質,在提高學生運動技巧的同時提高中考成績。
1.新體育中考項群教學的原則及特點。我們通常把運動項目的類屬聚合命名為“項群”,以全面身體鍛煉結合專門性訓練為切入點,把不同運動項目劃分為不同的項群去訓練。
新體育中考具體的項目項群劃分為——速度耐力性項目:800 米(女)跑、1000 米(男)跑、跳繩;速度性項目:50 米跑、蹲踞式起跑、實心球、球類的跑位及節(jié)奏;力量性項目: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實心球、立定跳遠;靈敏性項目:足球、籃球、排球練習。
2.教學方法。以田徑和體能訓練及跳繩為主,進行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度等全面身體素質練習。重點訓練負荷,科學設置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比例,增強項群訓練的針對性;合理制訂訓練計劃,教學周期按年級增長循序漸進。
以足球、籃球的訓練為例,可以列式為:學校的管理(體育課和體健課的結合)+興趣(教師的教法)+球性的培養(yǎng)(學生課上和課下的系統(tǒng)性、周期性的練習)+過桿速度+技巧+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體育中考成績。
3.教學實踐。我們選出4 個水平差距不明顯的初三年級自然班做實驗,通過應用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訓練學理論,進行一定時間的科學訓練,和不按照訓練理論訓練的班級的體育成績進行對比,進而得出結論。
我們以初三(6)班、(10)班、(19)班、(20)班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2022 年4 月中旬到6 月中旬,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跟蹤實驗。其中(19)班、(20)班以項群訓練作為理論支撐,(6)班、(10)班教學方式為傳統(tǒng)教學。調查顯示,(6)班體育成績提高了3.31 分,(10)班體育成績提高了3.51 分,(19)班體育成績提高了4.19 分,(20)班體育成績提高了4.55 分。
從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分析出,項群分析教學法的運用,將中考體育教學任務合理化、簡捷化,提高了教學效率,為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打下良好基礎。以運動生理學為理論支撐進行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
設計一節(jié)訓練課的初衷是幫助運動員提高身體技能,強化心理素質,加快恢復時間,而學生的訓練重點是全面發(fā)展身心素質,全面提高身體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制訂訓練計劃時應科學合理,通過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學生訓練的信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