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福 肖燕榕 余海華
三明市第二醫(yī)院心電圖科 福建省三明市 366000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怯筛鞣N因素導致冠狀動脈血管功能或/和結構異常,引起心肌缺血,進而導致心肌細胞氧供需平衡被打破,最終引起心肌細胞壞死而出現的心血管疾病[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工作節(jié)奏逐漸加快,人口老齡化現象逐漸加劇的過程中,冠心病的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而且表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2]。冠心病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所以對冠心病進行準確、經濟、快速地診斷成為現階段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之一。心電圖檢查因為具有無創(chuàng)、檢查人群不受限、能動態(tài)觀察、操作簡單方便、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成為了現階段評估冠心病的首選檢查手段[3]。心電圖QRS 波群反映心室的除極過程,有研究表明下壁導聯病理性Q 波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病變程度有一定的診斷價值[4]。目前,對未達病理性Q 波的波型(即q 波)的臨床意義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單一導聯出現q 波。本研究探討心電圖Ⅲ導聯QRS 波群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意義。
選取三明市第二醫(yī)院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月收治的擬診為冠心病的患者80 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氣促、心悸、胸痛等;年齡33~89 歲,男43 例,女37 例,體質量指數為(24.9±3.2)kg/m2;64 例患者伴高血脂,23 例患者伴糖尿病,54 例患者伴高血壓;35 例患者存在吸煙史,14 例患者存在飲酒史。納入標準:心電圖Ⅲ導聯存在病理性Q 波;Ⅲ導聯無Q/q 波;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具有完整病歷資料和影像資料。排除標準:既往接受侵入性心血管手術治療者;有心房顫動、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絞痛病史者;惡性心律失常者;起搏心率;外界因素引起心電圖存在Q/q 波者。病理性Q 波定義為Q 波寬度≥0.04 s;Q 波振幅大于同導聯R 波的1/4;不該出現Q 波的導聯上出現了Q 波。否則定義為q 波。
心電圖檢查:盡可能在患者出現自覺癥狀時開展心電圖檢查,協(xié)助患者保持平臥位,全身應保持放松,室內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胸前、踝部、手腕皮膚充分顯露,選擇酒精或者生理鹽水進行擦拭,選擇日本福田FX-8222T 型12 導聯心電圖,增益設置為10 mm/mV,依次連接好6 個胸導聯,在四肢處有效連接肢體導聯,告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盡可能不說話、不動,紙速為每秒25 mm,對心電圖圖像進行采集。由2 名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心電圖室醫(yī)師負責分析采集到的相關圖像,通過討論得到統(tǒng)一結果。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在心電圖檢查第2 天開展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采用橈動脈穿刺,造影速率設置為每秒25 幀,選擇軟件對造影檢查結果進行分析。任一血管狹窄程度大于50%則判斷為冠心病。
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計算心電圖Ⅲ導聯QRS 波群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析其診斷效能。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采用檢驗。以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48 例患者證實為冠心病,包括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31 例,微血管性心絞痛3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 例;另外32 例患者為非冠心病患者,其中冠狀動脈硬化癥15 例,擴張型心肌病1 例,心肌炎1 例,心血管神經癥5 例,肥厚型心肌病5 例,其他5 例。
80 例患者,心電圖檢查Ⅲ導聯Q 波23 例,q波13 例,見表1。將冠脈造影檢查作為診斷金標準,心電圖Ⅲ導聯Q 波的診斷靈敏度為47.92%(23/48例),特異度為78.13%(25/32 例),準確度為60.0%(48/80 例),心電圖Ⅲ導聯q 波的診斷靈敏度為27.08%(13/48 例),特異度為28.57%(14/49例),準確度為33.75%(27/80 例),心電圖Ⅲ導聯Q 波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均高于心電圖Ⅲ導聯q 波(P<0.05)。
表1 心電圖Ⅲ導聯Q/q 波檢查結果(例)
冠心病診斷手段包括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心臟磁共振、冠脈CTA、心肌灌注顯像、超聲心動圖、運動平板試驗、心電圖等[5]。其中冠心病的診斷金標準為冠脈造影檢查,但其是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手段,而且檢查費用昂貴,不能成為常規(guī)的篩查方法[6];在對心肌活力進行評估時,心臟磁共振是準確性最高的方法,然而其對腎功能不全及造影過敏者受限、幽閉恐懼癥患者的耐受性不理想,而且檢查所需時間較長,進而對其臨床應用造成一定限制[7];冠脈CTA 的檢查費用比較昂貴,而且患者需要呼吸輔助,同時存在輻射,不能作為冠心病的首選診斷方式;心肌灌注顯像對設備和操作者具有較高要求,無法在基層醫(yī)院推廣[8];超聲心動圖檢查和操作者的熟練程度和手法密切相關,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其臨床價值;運動平板試驗不能用于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同時運動受限患者也不能完成。
本研究8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48 例患者證實為冠心病,另外32 例患者為非冠心病。心電圖檢查Ⅲ導聯Q 波23 例,心電圖檢查Ⅲ導聯q 波13 例;心電圖Ⅲ導聯Q 波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均顯著高于心電圖Ⅲ導聯q 波(P<0.05),與牛濤等[9]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在診斷冠心病時,心電圖Ⅲ導聯QRS 波群具有一定價值。采用心電圖檢查是在患者體表放置電極,對心肌生物電現象進行采集,能對心臟興奮傳導及恢復時的電位變化進行準確反映[10]。正常的QRS 波群能準確反映心室去極化,導聯不同其振幅和形態(tài)也存在差異,如單獨的Q 波、S 波及R 波,如果Q波形的振幅大于5 mm,選擇大寫字母進行表示,相反則是q 波。在Ⅲ導聯中,Q 波是最容易出現的,主要表現為QS 型或者QR 型,病理性Q 波能對心肌壞死程度、心功能損傷程度進行準確反映,是對缺血性心臟病進行預測的主要指標,能對心肌梗死的位置及范圍進行反映。然而并不是冠心病患者所特有,異常 Q 波可出現在心肌病、心肌肺源性心臟病、肺栓塞、自發(fā)性氣胸等,所以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在接受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時,應充分考慮其他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和患者病史等,防止漏診或誤診。
總之,在臨床診斷冠心病患者時,心電圖Ⅲ導聯QRS 波群具有一定價值,可以作為診斷冠心病的初步篩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