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佑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話:“人們因技術發(fā)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命題者似乎既沒有設置具體的情境導語,也沒有什么具體的寫作提示,寫作指令“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也司空見慣。乍一看,這道作文題不僅沒有什么可圈可點的地方,似乎還會令考生產生無從下筆的錯覺。可仔細一想,該材料雖然只有簡短的一句話,但它不僅明確規(guī)定了“技術進步”這個寫作的基本前提,而且通過“人”“技術”“時間”這三個互為關聯(lián)的關鍵詞,建構了幾組富有哲理和思辨色彩的邏輯關系。材料不僅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而且給考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預留了十分廣闊的天地,可謂言簡意賅,大道至簡。
其實,今年高考甲卷作文巧妙避開了“關聯(lián)統(tǒng)編教材”“回歸傳統(tǒng)文化”“聚焦鄉(xiāng)村振興和大國重器”“呼應時政焦點”等眾多作文備考熱點,回過頭來考查學生結合具體語境咬文嚼字的功夫,從而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管理和把控時間。命題者立足于啟迪生命意識的覺醒和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高度,引導學生思考當代青年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信息化時代應該過怎樣的生活,思考自己究竟應該擁有怎樣的生命狀態(tài)……可以說,這道作文題不僅直擊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而且具有廣闊的視野和超前的戰(zhàn)略眼光,將對高中作文教學改革和高校人才選拔發(fā)揮積極的導向作用。
如此說來,考生審題時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該材料的核心立意呢?
一、咬文嚼字,讀懂材料
從邏輯關系上看,試題材料是一個轉折關系的復句。前半部分出現(xiàn)了三個關鍵詞(“人們”“技術發(fā)展”“掌控時間”),而這三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又十分微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之偏頗——其中,“人”是“掌控時間”的主體、“技術發(fā)展”是“掌控時間”的原因、手段或前提條件,而“更好地掌控時間”卻是“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或積極影響。簡言之,材料前半部分簡單陳述了一個客觀事實:科技的進步,為人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時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材料后半部分同時也陳述了一種客觀的社會現(xiàn)象:有的人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淪為時間的仆人。同樣,其中也包括了三個關鍵詞(“有人”“因為技術進步”“成為時間的仆人”),從“仆人”這個貶義詞來看,命題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不言而喻。從轉折關系復句的審讀邏輯來看,試題強調的重點應當是后半部分,即對因“技術進步”而淪為“時間仆人”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否定和批判。總之,今年高考甲卷作文材料的三個核心關鍵詞是:“人”“技術”和“時間”。材料用一個轉折關系的復句,通過正反對比,將科技進步對人們掌控時間的影響全面客觀地呈現(xiàn)在考生面前。其中蘊含著命題者的獨具匠心,考生不僅要明確材料中這三個關鍵詞的具體內涵,還要厘清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材料儲備,冷靜審視現(xiàn)實生活中“科技進步”對人們“掌控時間”的影響,并提出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方能契合試題材料的核心立意和價值取向。
二、厘清關鍵概念,把握寫作重心
材料中的關鍵詞“人”“技術”和“時間”及由其衍生出的“仆人”(主人)、“技術進步”、“掌控時間”、“時間的仆人”等相關概念,倘若考生不能準確依據(jù)特定語境確定材料中出現(xiàn)的這些關鍵詞的基本內涵,則有可能在審題時出現(xiàn)偏差,導致行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首先,考生必須明確“人”的具體內涵。材料中的“人”雖然涵蓋了古往今來的所有人,但其關注的重心還在于當今時代的人們,不僅指代普遍意義上的善于利用不斷進步的技術去掌控時間的“人們”(眾人、一般人),還包括信息時代被不斷進步的技術束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掌控時間,淪為時間仆人的那些人。聯(lián)系“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這個寫作指令來看,考生寫作的立足點應當是:身為“當代青年”的高中生,思考在科技爆炸的信息時代,自己應當如何巧借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與技術裝備,合理地掌控時間,砥礪奮進,建功新時代;而不是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技術大潮所裹挾,以至于因不能科學掌控時間而淪為技術(包括技術裝備)和時間的“仆人”。簡言之,今年甲卷作文中,考生所思考的“人”,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眾人”“普通人”,而是身為“當代高中學生”(“當代青年學生”“當代有為青年”)中的一份子。
其次,考生得明確“掌控時間”的具體內涵?!皶r間”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有三種:①物質運動中的一種存在方式,由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組成的連續(xù)不斷的系統(tǒng),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的表現(xiàn)。②指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時間。③時間里的某一點。由此看來,“時間”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如“一瞬間”、“一個機遇”),亦可以是時間中的某一小段(如幾小時、幾天、幾個月),還可以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如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乃至一輩子),它甚至還可以延伸到無窮的遠古和無限的將來。顯然,人們要“掌握”“無窮的遠古和無限的將來”的確有些不現(xiàn)實,甚至是癡心妄想。但若要說“掌控某個時間節(jié)點”“規(guī)劃某一段時間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抑或是“把握人生未來的時光或主宰自身的命運”,這也并非鏡花水月天方夜譚。在這個特定語境中,所謂的“掌控時間”可以理解為對時間的“把握”“掌管”“管理”“規(guī)劃”“安排”等,當你“把握住了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你就抓住了機遇;當你學會科學地管理自己的時間,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就會勞逸結合事半功倍;當你科學地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你就有可能主宰自身的命運,鑄就非凡的人生……
再次,考生須明確“時間的仆人”的具體內涵?!皶r間的仆人”是一個擬人化的比喻?!捌腿恕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為:“指被雇到家庭中做雜事、供役使的人”。顯然,身為“仆人”,在這個家庭中,他是沒有決定權和主體地位的,主要是聽從主人的指令。除了處于“附庸地位”,更重要的是,“仆人”是專門供“主人”“役使”的人,既然是被主人“役使”,自然缺乏主動積極性、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生活按部就班庸庸碌碌,其生活品位和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就存在很大局限。顯然,“時間的仆人”是指被時間“役使”的人,既然是被時間“役使”,那么,這種人的生活仿佛就是無休止的“苦役”,其幸福指數(shù)和生活品位可想而知,更甭提什么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價值了。由“時間的仆人”這個關鍵詞,我們自然聯(lián)想到“時間的主人”這個積極的立意。何謂“時間的主人”?顧名思義,就是積極地為自己的時間做主的時間的主人翁,小到具體的某一個時刻,某一個時間段,大到自己的一生,究竟該怎樣度過才“不負青春,不負時代”?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一生精彩紛呈不虛此行?既然是時間的主人翁,自然應當擁有極強的主體意識、很高的幸福指數(shù)、生活品質與生命品位,擁有獨立人格、健康心理、創(chuàng)新精神、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人生奮斗的拼搏者、生命意識的覺醒者和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者,也許,這就是“時間的仆人”這個核心概念應該帶給我們的啟示吧。
最后,考生還得明確“技術進步”的具體內涵?!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技術”一詞的解釋為:①人類在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并在生產勞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經驗和知識,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②指技術裝備。由此可見,“技術進步”涵蓋了涉及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鍛煉、休閑、娛樂)等各個領域因技術革新和科技進步而帶來的種種便利,包括但不限于5G手機、區(qū)塊鏈、智能機器人、chatG? PT、“學術格子”、抖音與微信、網上銀行、各種智能軟件和APP的使用等等。材料中的“技術進步”應當是考生寫作的一個必要前提,倘若考生拋開“技術進步”這個關鍵詞所規(guī)定的寫作情境去空談“把握時間”或“做時間的主人”,則嚴重偏離了今年甲卷作文的核心立意。無論考生談“更好地掌控時間”(爭做時間的主人),還是如何有效避免被不斷更新的“技術裝備”役使(淪為時間的仆人),都必須基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不斷更新的“技術裝備”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這個大前提,唯此,方能直擊材料內核,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三、植根生活沃土,凸顯思辨色彩
不少人覺得,今年高考甲卷作文就是干癟癟的一句話,考生一拿到試卷不知如何下手。倘若移植到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入生活的源頭活水,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徹底放飛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便能在“山窮水復疑無路”之時,洞見“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明媚春光。
學生根據(jù)“人們因技術發(fā)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這半句話,自然可以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從高速公路、高鐵動車到飛機乃至宇宙飛船,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交通設施和手段不斷更新,人們不僅節(jié)約了大量的旅途時間以從事其他工作,而且出行方式的選擇也日趨多樣,這就為人們更好地“管理”和“把握”(“計劃”“安排”)自己的時間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如果沒有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方面的科技進步,人們就會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旅途上,自己可以做主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同樣的道理,由于5G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智能APP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網絡銀行”“網上問診”“電視購物”“網店”“雙十一購物狂歡”……科技的日新月異,各種技術裝備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身處高度信息化時代的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僅僅憑借一部手機就能搞定許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各種人性化的電子產品相繼問世,并得以廣泛流行。人們在追求便捷和高效的同時,不僅節(jié)約出大量可以自主安排的時間,而且可以提高人們的科技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提升人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拓展人們的發(fā)展空間。
人們常說: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因為“技術”的進步而“更好地管控”時間呢?答案顯而易見。考生從材料中“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這轉折的后半部分來看,的確有人因為“技術進步”而變成了“時間的仆人”。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技術裝備”的不斷更新,反而導致有人因此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把握”自己的時間呢?比如眾所周知的網絡游戲、抖音、微信、釘釘以及chatG? PT,當你合理使用它時,它們就是你的“拐杖”和“翅膀”;當你過分依賴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時,它們就成為束縛你成長的牢籠。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失去掌控時間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淪為技術裝備和時間的奴隸。一旦淪為“時間的仆人”,所謂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本體生命意識的覺醒、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高品位的人生,胸懷遠大的理想和實現(xiàn)崇高的人生價值,都將化為泡影!
由此可見,考生須一分為二地審視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和不斷更新的各種技術裝備,冷靜地思考這些新技術給當代人帶來了哪些便利和積極的影響,同時,還得思考其有可能存在的各種不利因素乃至使用風險。進而理性思辨,號召當代青年善假于物,努力提升科技和信息素養(yǎng),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和技術裝備,合理利用時間,科學規(guī)劃人生。同時,還要防止自己迷失于各種先進技術和技術裝備之中,謹防自己淪為技術和時間的奴隸。
簡單地說,要寫好今年高考全國甲卷作文,考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考生要抓住材料核心關鍵詞,明確界定其深刻內涵。試題材料包括“人”“技術”和“時間”三個核心關鍵詞,其中,“人”既包括能利用科技進步更好地控制時間的“人們”(時間的主人),又包括不能科學利用科技進步而不能合理掌控時間的“有的人”(時間的“仆人”),尤指身為“當代高中生”一份子的自己;“技術”涵蓋了涉及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鍛煉、休閑、娛樂)等各個領域因技術革新和科技進步而帶來的種種操作技術以及先進裝備;“時間”既可以是片刻須臾,亦可以是經年累月……“掌控時間”,它暗含著“能科學合理地掌控時間”和“不能科學合理地掌控時間”這兩方面的內容——前者可做“時間的主人”;后者則淪為“時間的仆人”。
其次,考生得厘清三個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材料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材料中“人”“技術”和“時間”這三個關鍵詞中,“人”處于主體地位,是“技術”和“時間”的“主導”;“技術”只是“人”駕馭“時間”的方式、手段或原因與前提;而對通過“技術”實現(xiàn)對“時間”的“掌控”(合理駕馭)才是材料的終極價值。該材料的價值取向為:提倡科學利用“技術”,合理掌控“時間”,爭做“時間”的“主人”。
第三,考生要明確寫作者身份,弘揚時代主旋律。試題指令“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提示考生,必須明確自身“當代青年”的主體地位,必須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當代青年”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合理地利用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科學掌控自己的“時間”,爭做“時間”的主人,努力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第四,結合現(xiàn)實,突出思辨。今年高考甲卷作文審題難度不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話可說,但如果考生脫離生活實際,不能掙脫常規(guī)思維的束縛,僅僅就“技術進步”和“掌控時間”的某一方面高談闊論:或拋開“技術進步”,空談“做時間的主人”;或拋開“時間的主人(仆人)”,高談技術革新與培養(yǎng)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或無法厘清“技術進步”與”掌控時間”和淪為“時間的仆人”之間的邏輯關系(得益于科技進步、科技產品更新、技術裝備迭代,工作學習更便捷高效,能節(jié)約更多自由掌控的時間,通過提高自身的科技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獲取更多自主發(fā)展的機會。同時,由于紛繁復雜的科技產品鋪天蓋地地襲來,倘若人們對它過于依賴,就有可能迷失自我,淪為技術的附庸和時間的奴仆);或只是簡單羅列“技術進步”與”掌控時間”和淪為“時間的仆人”的生活現(xiàn)象;或不能結合“技術進步”便于人們更好地“掌控時間”的具體事例來暢談“當代青年”應善假于物,利用“科技進步”和“先進的技術裝備”合理“掌控時間”,從而扼住命運的咽喉,鑄就輝煌的人生;或不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的典型事例來分析如果不能科學利用“科技進步”合理“掌控時間,就有可能心為“物”役,被各種技術手段和技術裝備(如智能設備)所束縛,淪為“技術”的附庸和“時間”的奴仆。那么,考生作文就有可能陷入“扁平化”的泥潭,從而失去應有的生活質感和深刻的思辨色彩。
【教師下水】
乘“科技”之正,馭“時間”之車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身處科技突飛猛進、技術裝備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當代青年是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淪為技術的附庸和時間的奴仆,還是善假于物揚長避短、爭做時間的主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薄敶嗄陸c時俱進,敞開胸懷熱情擁抱新“技術”,科學掌控“時間”。
提起技術進步,人們會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chatGPT這個“萬能程序幽靈”。運用chatGPT編寫代碼、承擔客服服務、撰寫招聘信息、創(chuàng)作文案、記錄會議和文件摘要,不僅質量有保障,而且省時高效。借助于“學術格子”這款“科研材料制作大師”,人們一分鐘就能完成成果報獎、項目結題、課題申報、年終匯總、專利認證等科研材料制作,再也不用熬更守夜勞神費心了……由此可見,倘若當代青年能夠與時俱進,掌握先進科技,就能借助先進技術和裝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贏得更多自主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主宰自身命運,鑄就輝煌人生。
“君子使物,不為物使?!薄敶嗄陸硇詫Υ冗M“技術”,切莫淪為“時間的仆人”。
根據(jù)美國媒體的相關報道,在一項對一千名18歲以上大學生的調查中,高達89%的受訪者承認在完成作業(yè)時使用過chatGPT。在國內某高校,一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僅僅輸入20字的提問,利用chatGPT生成的一千多字的論文,居然獲得了90多分的好成績。乍一看,這些借助chatGPT完成作業(yè)和論文任務的大學生還很時髦,但仔細一想,我們?yōu)槭裁匆鲎鳂I(yè)寫論文呢?作業(yè)就好比是思維體操,通過溫故知新,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身能力;而寫論文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倘若這些智能訓練任務都能讓chatGPT等先進技術來代勞,長此以往,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又如何得以提升呢?倘若學生沉迷于這種掩耳盜鈴的滑稽戲,一旦淪為技術的附庸,荒廢了大把的寶貴青春,我們又怎么能把握那些轉瞬即逝的機會,去主宰自己的人生呢?!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當代青年應給“青春”插上“理性”的翅膀,巧借科學技術,合理掌控時間,扶搖而上,展翅翱翔。
通過25年的精心準備,鄧清明苦練過硬技術,終于圓夢“飛天”,笑到了最后;接續(xù)奮斗26年,北斗團隊自力更生,終于突破了技術的“卡脖子”痛點,搶占了發(fā)展制高點,翱翔星空,惠及全球;歷經34年的精鋼淬火,“大國工匠”徐立平潛心鉆研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的數(shù)控整形技術,在“刀尖”上“舞”出了精彩人生……眼下,不少新村民從田間走進直播間,將手機變成新農具,利用直播帶貨,讓鄉(xiāng)村振興搭上了電商這趟時代快車,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驚世之傳奇。
總言之,科技是把雙刃劍。倘若故步自封泥古不化,我們就有可能被時代的車輪碾得粉碎;倘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我們就有可能為先進技術所束縛,失去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淪為技術和時間的奴仆!荀子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鼻f子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古圣先賢的警示言猶在耳,當代青年豈能心為物役,與高品質的生活和高品位的人生失之交臂呢?!
(作者單位:四川省古藺縣藺陽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