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延萍
(甘肅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讓學生會讀英語、讀好英語一直是英語教學的追求。然而,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學生在課上讀、念、講英語的機會不多,久而久之其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為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有必要將多維互動模式用于英語教學當中,通過組織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張口讀英語的機會,使其在對話、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英語發(fā)音、語法,理解英語的含義,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合作學習理論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美國學者提出,認為學生在團隊學習過程中能夠收獲更加理想的學習成果[1]。合作學習是一種結構化的、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主張教師將2~6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根據合作學習理論,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組織合作學習教學活動,為多維互動教學的有效落實奠定了基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也可以與組內單個成員、組內全部成員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學習互動,互動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行為主義理論于二十世紀初被俄羅斯科學家提出。這一理論認為,語言學習過程是一個持續(xù)的“操作”過程,即刺激—反應—強化。行為主義理論為多維互動教學的有效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根據這一理論,教師可以在應用多維互動教學時設計低難度、中等難度、高等難度的互動教學任務,通過逐步提高互動任務的難度增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效率。
交際教學法將語言的實際運用作為教學重點,主張通過交際讓學生掌握語言的含義,領會語言應用的方法。交際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組織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根據交際教學法,教師可以設計師生交際、生生交際、學習小組之間的交際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互動學習的條件,久而久之提升學生的口語應用能力。
1.從教師與學生個體互動切入,激發(fā)深度學習意識。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淺層學習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死記硬背英語詞匯、語法、句式;機械套用閱讀理解方法、習作技巧等[2]。學生停留在英語學習的淺層學習狀態(tài),不能深切領會英語知識的內涵,不能總結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與技巧,容易陷入無效學習的陷阱當中。要使學生擺脫這一學習狀態(tài),需要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與幫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個體進行交流、互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與學生個體互動的角度切入,設計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質疑,教師回答;學生回答、教師表揚(或批評)等師生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形成深度學習意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在與教師進行互動時存在負面情緒,如恐懼答題出錯受到批評,擔憂提出的問題受到教師嘲笑等。教師只有消除了學生互動學習的負面情緒,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將學習發(fā)現分享給教師,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深度學習水平。
2.從教師與學生群體互動切入,升華英語學習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情感,有利于促進學生與英語知識的深度交互,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效率。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積極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其在良好氛圍的影響下產生英語學習興趣,逐漸生成良好學習情感。然而,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的教學互動很難調動起學生的互動學習參與度,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交流。由此,教師可以從與學生群體互動的角度切入,組織互動教學活動,以此優(yōu)化互動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平等溝通的過程中產生積極、正面的學習情緒。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第一冊The underdog 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章閱讀興趣,領會Paul 由underdog 到big guy 逆襲成功的秘訣,教師可以在課上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討論回答。例如,教師可在課上展示文章中的3 幅照片,并提出問題:What’s an underdog?通過提出簡單問題,為學生提供群體之間互動學習的機會,讓其在綜合討論之后給出答案。這樣,教師完成了與學生群體的互動教學,不僅消除了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對話教學的緊張性,還為學生樹立了積極參與互動的學習觀念,為學生持續(xù)學習、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3.從學生與學生個體互動切入,提升英語認知水平。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多維互動教學方案,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3]。大多數英語教師本身具有多年的英語學習經驗,儲備了較為豐富的詞匯、語法知識及閱讀、習作、聽力習題技巧,其英語認知發(fā)展水平與學生的英語認知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如果只安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很容易限制學生英語認知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為此,教師有必要在英語教學課堂中設計學生與學生個體互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彼此鼓勵、彼此促進的過程中認識、理解、吸收英語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圍繞英語課程教學的主要知識點提出問題,借助問題驅動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以前后桌為單位討論問題。這樣,學生能夠在個體互動的過程中基于自身的認知水平對英語未知問題進行探索,在不斷探索、不斷發(fā)現、不斷交流的過程中總結英語知識點,從而強化學生的認知。
4.由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切入,發(fā)展多元英語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關鍵。然而,部分學生傾向于應用抄寫、朗讀、背誦等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學習英語,英語思維存在固化問題。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教學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習小組視作一個教學單位,將班級的所有學生分成不同的教學單位。接著,教師可以根據英語課程教學需要設計主題討論活動,讓學生先在組內進行討論,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對組的討論。這樣,學生先在組內范圍討論本人對英語教學內容的看法,如英語文章中的陌生詞匯應當怎樣解釋、英語文章中的從句語法應當怎樣解讀等。在完成小范圍討論之后,由教師給予引導語,引導學生進行組組討論,如:“第一小組很完美地解釋了這個英語詞匯的詞根、含義,其他小組還有哪些要補充的嗎?”通過教師的組織,各學習小組有了對話的“窗口”,能夠在課堂上交換各組討論收獲的知識點。這樣,不同學習小組的學生能夠跳脫出自身的局限,進行英語探究學習,其學習英語的視角更加多元,英語思維的發(fā)展自然也更加多元。
整合互動材料對于提升多維互動教學質量有著積極意義[4]。如果教師將教學目光局限于教材本身,容易出現學生互動學習視野局限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拓寬英語教學視野,從多種渠道配置英語互動教學資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師應注意整合英語課程教學中固有的教學資源,如教科書中的教學資源、教輔書中的教學資源、配套練習冊中的教學資源,隱藏在校園生活中的英語教學資源等。通過整合教科書和現實生活中的英語資源,使學生建立英語學習與生活的關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持續(xù)化學習意識。另一方面,教師應注意根據英語互動教學需求,挖掘課外教學資源。比如,在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第二冊Workshop How Big Is The Universe 一課中,為了使學生在多維互動的過程中理解文章所談論的關于宇宙大小的基本觀點,教師可以將NASA 的宇宙紀錄片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Telescopes引入教學課堂當中,通過呈現課外教學資料,開闊學生的互動學習視野,使學生在廣泛觀看、廣泛閱讀、廣泛討論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涵養(yǎng)。
1.應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互動興趣。學生是多維互動教學的參與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熱情互動,才能夠使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發(fā)揮其應有的教學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英語朗讀能力、英語表達能力。但是,英語學科本身具有詞匯量多、固定搭配多、語法復雜的問題,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了無效記憶、無效背誦的學習問題,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習得性無助的學習心理。這種情況下,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多維互動,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來解決。在互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圍繞互動教學的主題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借助趣味化的、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英語互動學習產生興趣。接著,教師還可在具體情境中與學生展開情境互動。例如,教師提出簡單或具有啟發(fā)性質的英語問題讓學生解答,使其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英語學習自信,繼而消除負面的學習情緒。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地在情境中進行英語互動,使學生在良好氛圍下感受互動學習的趣味,逐漸升華學生的互動學習情感。
2.應用討論教學法,提升口語互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口語能力,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5]。根據交際教學理論,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設交際學習平臺,使其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引用教材中的英語原文句式,應用英語詞匯、固定搭配造句,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互動能力。討論教學法的教學思想與交際教學理論在本質上是極為相似的。教師可以將討論教學法用于課程教學當中,借助具體的討論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需要注意的是,一節(jié)高質量的英語教學課程由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構成,而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教學目標并不相同。教師只有根據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教學需求合理組織討論活動,才能夠發(fā)揮討論教學法的教學作用。比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在于啟發(fā)學生的英語探究意識,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組織同桌圍繞陌生的英語詞匯展開討論,引導其在討論過程中用已掌握的英語知識介紹陌生詞匯。再如,練習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在于鞏固學生的新知學習成果,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用英語討論英語填空、英語選擇、完形填空等英語問題,使學生在綜合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已學內容,同時鍛煉學生的英語分析、英語表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一般,不能理解較復雜的單詞、短語。對此,教師可以鼓勵這類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或者應用電子詞典查找英語單詞,使其能夠跟上互動教學的節(jié)奏,不斷提升自身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
3.應用實踐教學法,培養(yǎng)實踐應用素養(yǎng)。多維互動主張學生在說英語、用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英語[6]。根據多維互動的教學主張,教師可以將實踐教學法用于課程教學當中,通過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說英語、用英語,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素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實踐活動的組織要與英語課程教學主題相契合,才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深刻的學習感悟。因此,教師在應用實踐教學法組織多維互動時,要設計多元化、個性化的實踐教學活動。比如,在進行口語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閱讀英語文章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表演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英語文章進行改編,使其在改編英語文章、表演英語劇本的過程中對英語教學內容形成深刻感悟。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我是一日教師”實踐活動,由學生作為“一日教師”在講臺上對英語句式、語法等內容進行講解,使其在一對多的互動過程中內化、吸收并用于新知。在進行閱讀訓練時,針對有疑義的閱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英語辯論活動,讓學生在英語辯論過程中把握英語文章的本質,找出正確的閱讀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英語課程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應把控實踐活動的時間,確保學生用更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收獲,從而強化應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將多維互動模式用于英語教學當中,有利于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主體性差、積極性不足等教學問題,使學生在課上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聽、說、讀、寫英語的能力。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多維教學模式的特征合理設計師與生、生與生互動教學方案,并將情境教學法、討論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融入互動教學當中,進一步增強多維互動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