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教育背景下,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應以主題為閱讀主線,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去探究主題的內涵、意義、文化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內外資源整合,拓展主題內容以及開展學生小組閱讀活動等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標準化教學,策略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44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Standardized Teaching of English Thematic Reading in Middle School
HUANG Jie
(Changzhou Beihuan Middle School)
Abstract: In the ne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English thematic reading 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theme as the main line of reading, and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signifi cance,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hem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class and out-class resources, expanding the theme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group reading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Keywords: middle school English, thematic reading, standardized teaching, strategy
初中英語學習中,閱讀作為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才能達到《新課標》中的閱讀量要求。只有積累到一定的詞匯量、文化背景知識、語法等,學生才能熟練使用英語。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學生主動性不強;由于應試的壓力,閱讀教學僅僅是學生學習詞匯和語法的載體,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核心意義。英語主題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初中的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嶄新且相對有效的途徑。
1 英語主題閱讀標準化教學的內涵
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是以課內教材的單元主題為主線,將課內閱讀材料與課外閱讀豐富的材料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閱讀不再局限于課內,而是實現(xiàn)由課內向課外遷移的閱讀教學方式。詳細來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課內每個單元的主題作為這一階段的閱讀主題,以此為抓手,再從課外精選相同主題下相關聯(lián)、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將二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然后按照一定的規(guī)章和特定的流程,將教學過程標準化。同時,除了教學資源的整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性和主體性,注重學生的理解和生成活動的開展。對主題閱讀標準化教學進行實踐探索,充分結合課堂教師“前導”教學模式和課后學生“尾隨”自主學習模式[1]。最終實現(xiàn)整個主題意義的探究和構建,達到發(fā)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2 有效提升英語主題閱讀標準化教學的策略
2.1 補充課外教學資源,課內外教學合一
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需要根據(jù)本單元的主題,精心挑選和該主題相關聯(lián)的文章或其他方式的資源。僅僅是教科書上的閱讀材料無法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還要將課內外的閱讀資源巧妙地融合,再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對教科書上的主題內容進行有效的補充和拓展,做到課內外資源合一。
以譯林初中英語七下Unit8 Pets為例,該單元閱讀課的材料是兩首詩歌,一首關于狗,一首描寫貓。本單元教學閱讀課時,僅僅使用這兩首詩作為閱讀材料遠遠達不到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因此教師教學之前應該從課外選擇一些優(yōu)質的閱讀材料。比如:選擇一些描寫寵物或者描述如何飼養(yǎng)寵物等內容的文章。課外資源和課內文章有機融合,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以及組織相關的活動。
2.2 拓展主題相關話題,拓寬知識體系
課本每個單元的主題相關閱讀材料有限,教材篇幅有限,拓展性有限。教師在備課時,應從課外精選與主題相關聯(lián)的優(yōu)質文章,幫助學生拓寬相關知識體系。將課外的文章進行篩選和改進,和課堂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蛘呓處熆梢栽诮虒W環(huán)節(jié)中,將拓展學生知識體系的任務下發(fā)給學生。指導學生自行搜尋相關高質量的文章,再在班級內部開展研究、探討。有助于學生加強學習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主題閱讀學習交流
初中學生的自我主動學習能力有限,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分為多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確保組與組之間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均衡。小組內部,學生的英語能力應該有層級變化。分組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閱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協(xié)同性,相互幫助,共同完成閱讀任務。教師可以發(fā)布閱讀的相關主題,讓小組成員自主閱讀材料后,開展組內討論,發(fā)表每個人的觀點。組與組之間相互競爭,補充學習,提升所有學生的競爭性,讓閱讀課堂更加多彩。教師可以組織閱讀競賽活動,讓學生自己探究、尋找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然后交流分享各組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和競爭,完成各項閱讀任務,達到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
2.4 打造標準化任務型閱讀課堂
譯林初中英語的教材中每個單元都圍繞相應的主題,教師根據(jù)主題對學生開展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在任務型課堂中,教師根據(jù)主題、學生的知識水平,給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真實語境,發(fā)布不同的任務。在閱讀課堂中,學生需要閱讀教師提供的材料或自行搜尋相應文章,通過完成不同的任務,達到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文本內涵、挖掘主題背景的目標。標準化任務型閱讀課堂的特點就在于任務的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相似,學生能在真實的語境下,感同身受地閱讀相關內容。任務的設置嚴格按照特定的順序和步驟,由淺入深,遵循課程標準進行設計。同時,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閱讀技能,完成教師設置的各項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鍛煉,能夠將通過閱讀輸入的知識進行靈活地輸出,從而提升綜合英語素養(yǎng)。
2.5 學生為主導的討論式課堂
傳統(tǒng)的閱讀課堂基本都是教師為主導,學生閱讀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或者完成相應的練習。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主導性和參與性不夠。教師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時,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新型的討論式課堂。討論式的課堂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活動中心,就某一特定話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在閱讀交互過程中培養(yǎng)深刻理解閱讀材料、有效獲得信息加工的能力[2]。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或讓學生自行分組。然后,通過閱讀相關材料,讓學生進行小組內部討論。最后,回歸課堂大討論,就特定的話題,每個人或小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生生之間相互討論、評價或者師生之間進行討論。通過這個過程,不同的觀點、情感相互碰撞、融合,訓練辯證思維,升華情感、主題,生成新思想,綜合鍛煉和提升思維能力。
3 結 語
主題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引領下,挖掘文本主題,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學生作為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在教師的幫助下,探究主題的意義,去探尋主題背后的背景文化。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能形成完整連貫的教學思路和清晰的教學主線。學生的各項閱讀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形成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促進初中生英語能力的提升[3]。主題閱讀教學的活動形式多樣,教學手段多樣。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課堂真正回歸到學生手中。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接收者,更多時候需要自己去探索。文章中如果出現(xiàn)一個問題,學生就需要調動各方面的能力和資源,去尋找相關的閱讀材料并閱讀理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主題閱讀教學對學生整體英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的知識體系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完善,閱讀技能在各項任務的驅使下得到訓練,思維品質在不斷的討論中得以提升,文化意識在探究主題深意的時候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融入主題、語篇、語境和語用之中,將語言、文化和思維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文化理解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潔.基于新教材的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探索——江蘇省蘇州中學的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21,000(3):12-15.
[2]張湘.概念圖支持下的交互式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麗水學院學報,2011,33(4):4.
[3]仇圣云.關注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8,(10):144-146.
作者簡介
黃潔,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