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鋒,許友良,廖林茂,劉躍群,璩向南,王建田
(1.南通江山農(nóng)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通 226017;2.中化作物保護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3.隆回縣七江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湖南隆回 422205)
氯噻啉是南通江山農(nóng)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用于防治蚜蟲、粉虱、飛虱、薊馬和葉蟬等害蟲的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很好的內(nèi)吸、滲透作用,同時具有低毒、高效、應用范圍廣等特點[1]。氯噻啉使用量的增加帶來了食品中殘留問題,因此高效的殘留檢測技術對氯噻啉的規(guī)范使用和應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近年來氯噻啉殘留檢測相關文獻報道進行了歸納整理,對各檢測方法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分析,以期為食品中氯噻啉的殘留檢測提供參考。
液相色譜法是以單一溶劑、混合溶劑、緩沖液等液體作為流動相,利用不同物質(zhì)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由于吸附性能、分配系數(shù)等不同而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力不同,進而將目標物從復雜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后進行檢測的一種分析技術,具有高效、分離時間短、選擇性高等優(yōu)點。李青等[2]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5 種茶葉中氯噻啉殘留進行了分析,使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波長270 nm)對氯噻啉的光譜進行分析,通過對比3 種流動相組合的檢測結果,篩選出最佳條件為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體積比10 ∶25 ∶65),在此檢測條件下測得的線性方程為y=50 803x-977.95(線性范圍為0.05 ~0.80 μg·mL-1),相對系數(shù)為R2=0.999 8,檢出限為0.1 mg·kg-1;往茶葉空白樣品中添加0.05 μg·mL-1、0.80 μg·mL-1和1.50 μg·mL-1共3 個添加水平的標準溶液,按上述檢測方法處理后得到5 種茶葉中氯噻啉的回收率在80%~110%,RSD 小于10%,滿足茶葉中氯噻啉殘留量的日常檢測要求。賀敏等[3]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對水稻及其環(huán)境中的氯噻啉殘留量進行檢測,使用二氯甲烷對糙米、谷殼、莖葉、土壤和水樣進行提取,以弗羅里硅土和活性炭組成的吸附劑進行凈化,紫外檢測波長為270 nm,通過加標回收試驗得到回收率為89.27%~98.11%,變異系數(shù)為0.55%~3.64%,最小檢出量為0.2 ng,稻田水中氯噻啉的檢出限為0.000 4 mg·L-1,在土壤、植株、谷殼、稻米中的檢出限分別為0.005 mg·kg-1、0.010 mg·kg-1、0.020 mg·kg-1、0.005 mg·kg-1,該方法適合應用于水稻及其環(huán)境中氯噻啉殘留量的檢測。高智席等[4]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譜法對水果中氯噻啉殘留量進行了測定,前處理過程采用乙酸乙酯+環(huán)己烷(體積比1 ∶1)為提取劑對樣品進行提取,以乙腈+水(體積比60 ∶40)為流動相,流速為0.8 mL·min-1,進樣量為20 μL,檢測波長為230 nm,該方法操作簡便、快速且費用較低,適用于水果中氯噻啉殘留的檢測。
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是將液相色譜和質(zhì)譜進行串聯(lián)后對目標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先進技術,這種將二者結合起來的分析技術擴展了可分析化合物的范圍,將目標物從復雜化合物中高效分離,通過離子結構解析實現(xiàn)定性定量分析,此技術具備高效的分離能力和準確的分析能力,且具有高分辨率、高靈敏度和高檢測速度等優(yōu)點[5]。劉松南等[6]采用QuEChERS 前處理結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建立了茶葉中氯噻啉殘留量檢測的方法,茶葉樣品采用乙腈進行提取后使用PSA、C18和GCB 等材料進行凈化,凈化后移取上清液加入等體積純水進行稀釋后上機檢測,使用C18色譜柱對目標物進行分離,流動相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設為0.30 mL·min-1,質(zhì)譜端在ESI 正離子模式下選擇多反應監(jiān)測模式,外標法定量;結果表明氯噻啉線性關系良好(線性范圍為1 ~500 μg·L-1),相關系數(shù)為0.999 9,定量限為0.01 mg·kg-1,采用烏龍茶和綠茶樣品開展了加標回收試驗, 在0.01 mg·kg-1、0.30 mg·kg-1和3.00 mg·kg-1共3 個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為87.0%~101.0%,相對標準偏差為2.1%~13.1%,該方法高效、準確、特異性好、分析速度快,可滿足檢測需要。陸小磊等[7]建立了乙腈勻質(zhì)提取、固相萃取凈化結合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檢測茶葉中氯噻啉的方法,該方法具有高速、高效、準確的特點,且在實際樣品檢測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滿足國內(nèi)外對茶葉中氯噻啉快速檢測的要求。徐煒楓[8]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對甘藍樣品中氯噻啉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在基質(zhì)標準溶液為0.008 7 ~0.087 0 mg·L-1時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shù)為0.997 9,方法檢出限為0.01 mg·kg-1,在0.01 mg·kg-1、0.10 mg·kg-1、1.00 mg·kg-1添加水平下,甘藍中氯噻啉回收率為89%~130%,相對標準偏差≤12%,該方法前處理速度快,結果準確性好,可以滿足甘藍中氯噻啉殘留量的檢測需要。李曉貝等[9]利用QuEChERS 前處理方法結合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對青菜中的氯噻啉殘留量進行了檢測,在0.01 ~1.00 mg·kg-1的濃度范圍內(nèi),得到的加標回收率為77.2%~87.9%,相對標準偏差為2.5%~3.0%,檢出限為0.000 2 mg·kg-1,定量限為0.01 mg·kg-1,可滿足青菜中氯噻啉殘留的檢測需求。侯建波等[10]采用QuEChERS 前處理結合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對蜂王漿中氯噻啉進行檢測,使用純水對樣品進行稀釋后采用甲醇對目標物進行提取,以PSA、C18和無水硫酸鎂作為分散劑進行凈化后上機檢測分析,該方法快速準確、靈敏高效,可作為蜂王漿中氯噻啉殘留量的測定方法。周大衛(wèi)[11]建立了QuEChERS 結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檢測肉品中氯噻啉殘留的方法,使用酸化乙腈對樣品進行提取,采用PSA 和C18對提取液進行凈化,液相端使用C18柱對目標物進行分離,在流速0.30 mL·min-1條件下采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在ESI 正離子模式下采用多反應監(jiān)測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氯噻啉在10 ~400 ng·mL-1濃度范圍內(nèi)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為5.0 μg·kg-1,回收率在91.41%~93.51%,相對標準偏差在2.4%~3.2%,該方法高效、準確、重復性好、操作簡便,可為肉品中氯噻啉殘留的檢測提供參考。鐘莉萍[12]建立了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同時測定瓜類蔬菜及糧谷中農(nóng)藥殘留量的方法,樣品用乙腈∶甲酸(體積比99 ∶1)提取,經(jīng)QuEChERs處理后用C18色譜柱分離,流動相采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在ESI 正離子模式下采用多反應監(jiān)測模式進行檢測,外標法定量,該方法靈敏度可以滿足檢測要求,操作簡便且準確性、重復性均較好,適用于糧谷和瓜類蔬菜中氯噻啉殘留的檢測分析。
免疫分析技術是基于抗體與抗原或半抗原之間的特異性識別反應建立的一種生物化學分析法,由于具有快捷、經(jīng)濟的特點而適合于農(nóng)藥殘留現(xiàn)場快速檢測,目前免疫分析正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方法的穩(wěn)定性、對檢測對象的通用性、超高的靈敏度是新型免疫方法的發(fā)展趨勢[13]。華修德等[14]建立了一種基于NaYF4:Yb,Er 上轉換熒光納米材料的上轉換熒光免疫層析(Upconversio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UICA)方法,并將其用于農(nóng)產(chǎn)品中氯噻啉的定量檢測,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和抗樣品基質(zhì)干擾能力強等優(yōu)點,經(jīng)條件優(yōu)化后,其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為97.37 ng·mL-1,檢出限(IC10)為26.30 ng·mL-1, 線 性 范 圍(IC10~IC90) 為26.30 ~363.08 ng·mL-1,UICA 對大米、 桃、 番茄、小麥、梨和黃瓜等樣品的平均加標回收率為71.8%~97.2%,該方法可以為大米等農(nóng)產(chǎn)品中氯噻啉殘留的檢測工作提供參考。方松等[15]等建立了檢測氯噻啉殘留的間接競爭酶聯(lián)免疫分析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該方法特異性強、準確度高、快速簡便、成本低廉,可同時測定多個樣品,可應用于甘藍、水等樣品的檢測,為氯噻啉快速檢測和免疫試劑盒的研制提供了基礎。
本文概述了食品中氯噻啉殘留量的主要檢測方法,為食品中氯噻啉殘留的檢測提供了參考。隨著生產(chǎn)過程中氯噻啉的推廣和用量的增加,以及檢測對象基質(zhì)種類的擴大,需要根據(jù)具體食品特征對氯噻啉的檢測條件進行優(yōu)化,并對建立的檢測參數(shù)進行驗證和優(yōu)化,確保檢測方法的準確可靠,進而促進氯噻啉的安全規(guī)范使用和應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