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潤華,楊欣虎
(青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青島 266555)
中華廉潔文化具有典范的民主性、廣泛的人民性、鮮明的時代性[1],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廉潔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我們要根據時代的變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去看待廉潔文化的變化與發(fā)展,用唯物辯證法去分析和解決大學生培養(yǎng)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結合時代特點探索和創(chuàng)新以廉潔文化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教育教學方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廉潔文化是關于廉潔的理論定義和行為方式及兩者相互關系的總和,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的保護網,要傳承和弘揚先進文化,以廉潔文化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廉潔思想是以廉潔文化助推大學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思想來源。先秦時期,孔子和孟子兩位先賢便提出了“民本論”和“民貴論”的民本思想。他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以德化民”,其中核心的要求即以德化廉。《周易》曰:“君子以厚德載物?!惫糯看蠓蛞簧非蟆叭恍唷?,即“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德”位于“三不朽”之首。
文化的本質是人化[2]。大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因此,教師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前,國家的硬實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文化軟實力的能動作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優(yōu)秀的詩詞、典故、格言等文化載體包含著優(yōu)秀的廉潔文化思想。教師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用于大學生的成才教育中,不斷增強大學生對廉潔文化的認同。
全球化不僅拓寬了大學生學習交流的視野,而且也帶來了文化和價值觀念上的交流碰撞。一方面,社會中的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一些拜金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自由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蔓延至高校,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因此,在新時代,國家、社會和高校應不斷挖掘并宣傳中華廉潔文化,使大學生切實感受到國家從積貧積弱到今天變得繁榮富強經歷的艱辛。
高校開展廉潔文化教育,不僅要教育廣大青年要有“德”有“廉”,而且要培養(yǎng)廣大青年立大志。這個立大志不是圍繞著企業(yè)家口中的“先掙它一個億”的金錢目標,而是以他心中裝著多少“人”來衡量的。如果一個人所有的志向都是為了自己一個人的利益而奮斗的,那就是“小志”;如果一個人的志向裝下了他的國家乃至全人類,那就是“大志”。這種大志不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需要從“小志”到“大志”,從“自我”到“集體”。因此,教師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引導大學生堅定信仰,從而正確認識世界并積極改造世界。
第一,廉潔文化的理論與現(xiàn)實結合不夠深刻。廉潔文化教育歸根到底是培育人們的思想的過程,而人們的思想是從社會實踐和社會存在中產生的,并反作用于社會實踐和社會存在。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社會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變化,環(huán)境的改變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廉潔文化教育時,應注重實踐探索,避免一味的課堂說教,避免空談脫離實際。
第二,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的整體合力不強,教育模式單調。從教育的大系統(tǒng)來看,我們可以將教育分為主體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和內容系統(tǒng)。從教育的主體系統(tǒng)來看,大學生教育的主體系統(tǒng)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維度,三個維度在塑造大學生的人格上具有共同的目標,都旨在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但三個維度缺乏“協(xié)同性”。從教育的管理系統(tǒng)來看,大學生教育管理系統(tǒng)包括黨政管理部門、基層教學院系和學生群團組織。各個系統(tǒng)要相互配合、協(xié)同發(fā)力。但在大學生廉潔文化的教育工作上,各系統(tǒng)之間的配合并不默契,表現(xiàn)為責任分配不具體、整體合力不強。從教育的內容系統(tǒng)來看,大學生成才教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事實上,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時,往往側重于智育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重知識的傳授,往往忽視德育、美育及勞動教育。
第三,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目前的大學生大都是“00”后,他們思維敏捷,主體性意識更強。如果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上采用單一的說教方式,其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只會引起學生的排斥。教師要想通過廉潔文化教育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在保持教學內容的思想厚度的基礎上,必須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審美特點和喜好。
第一,大學生在自我認知和文化認知方面出現(xiàn)了新特點。當前,網絡信息冗雜,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織,導致對事物充滿好奇并具有強烈自主意識的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出現(xiàn)物質主義與后物質主義交織的情況。對于新時代大學生在自我認知中出現(xiàn)的新特點,廉潔文化教育應當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尤其針對后物質主義的大學生群體,廉潔文化教育不僅僅要培育其廉潔文化意識,更要為其實現(xiàn)自我價值搭建平臺、鋪平道路。在文化認知上,一方面,大學生的思想具有開放性,對待多樣的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的審美喜好存在差異,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塊,接受符合個人審美的信息,甚至只跟志同道合的群體交流。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當前,不管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對大學生給予極高的關注度,但是部分家庭由于多種原因,總是不能與學校實現(xiàn)良好的對接。部分家庭充斥著功利化的教育,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就都萬事大吉,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應付考試的機器。父母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孩子。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孩子成為德才兼?zhèn)渲说年P鍵因素。父母若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只是依賴學?;蛏鐣牧疂嵨幕逃?,很難在孩子心底種下理想信念的“種子”。
第三,廉潔文化教育存在形式主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是對立統(tǒng)一的,沒有絕對的教育內容,更沒有絕對的教育形式。教育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只重視形式,忽視內容,忽視被教育者的主體性。當前,部分高校教師開展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時,還存在著“走過場”的問題。同時,教育內容老套,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深度,均是廉潔文化教育存在形式主義問題的反映。對于這些現(xiàn)實性的問題,高校必須采取解決措施,否則,廉潔文化教育就沒有價值,變成“沒有生命、干巴巴”的說教。
近年來,學校在部分通識課程(如思想道德與法治、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融入廉潔文化,探索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教學路徑,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高校開展廉潔文化理論教育,將廉潔文化闡釋、學理解釋相貫通。不論是傳授自然科學知識還是人文知識,教師都應自覺地將廉潔文化融入其中。高校從社會發(fā)生的熱點和學生產生的疑點中探索問題,在充分闡釋中華廉潔文化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同時,以更新穎、學生更欣賞的方式方法給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具有更扎實的廉潔文化理論功底。
高校將課堂教育延伸到實踐教育。一方面,針對當前廣大“00后”大學生群體的審美特點,高校主動并富有創(chuàng)新性地將廉潔文化資源納入教學數據平臺,通過哲理型、文學型和藝術型的傳達方式,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廉潔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化環(huán)境、歷史遺址文物、博物館和紀念館等資源,通過情景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方式開展廉潔文化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激發(fā)學生主動去了解和學習中華廉潔文化的內生動力。
家庭和學校共同構成大學生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知識教育,而是道德教育[3]。良好的家風是影響學生成才的關鍵因素,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是父母的“影子”。筆者分析了一些社會實例,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高校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教育,應在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上下功夫[4]。父母不僅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思想變化,更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形象。父母的示范教育是說教式教育所不能比擬的。
高校大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古板的教育方法和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必須堅持多樣性教育與創(chuàng)新性教育相結合。首先,高校可將廉潔文化知識融入大學生思政和法律知識當中,使法律教育、道德教育與廉潔文化教育相結合。其次,高??筛鶕煌昙壍恼n時安排,有計劃地增加中華廉潔文化選修課,讓學生重溫傳統(tǒng)故事,達到洗滌學生心靈的目的。最后,網絡是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高??梢詫⑴c廉潔文化有關的知識以圖片、影視、文學、音樂和繪畫等形式融入互聯(lián)網教學平臺,注重廉潔文化的創(chuàng)新型研發(fā)導向,積極與BAT等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合作,研發(fā)出更多可以影響當代青年的網絡廉潔文化產品。同時,高校師生可以通過實踐課教學開展關于廉潔文化的歌舞劇、小品、書畫展或散文征集等活動,使廉潔文化以令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學之中,實現(xiàn)培育德才兼?zhèn)涞娜瞬诺哪繕恕?/p>
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營造崇廉尚潔的校園環(huán)境。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弘揚崇廉拒腐社會風尚,拓展利用廉潔文化資源[5]。廉潔文化能浸潤大學生的心靈。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廉潔文化傳播的內容和載體,主動迎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特點。例如,高??梢砸愿栉鑴 勇耙暤刃问綖檩d體,融合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制片技術,將廉潔文化中的人物典故以全新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大學生面前。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化平臺,積極開展關于廉潔文化的主題活動。同時,在校園內,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宣傳教育陣地,使廉潔文化宣傳教育發(fā)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在文化浸潤的同時,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一方面,高校要增強大學生對廉潔文化的認同。對廉潔文化的認同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因此,無論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還是人文社科領域,高校都應積極主動地把具有優(yōu)秀的廉潔文化思想的詩詞、典故、格言等文化載體融入教學中。另一方面,高校要增強大學生崇廉尚潔、甘于奉獻的思想自覺,正確引導大學生認清“自我”與“集體”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自覺主動地將清正廉潔、甘于奉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廉潔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廉潔文化的傳播方式,以廉潔文化浸潤大學生的內心,培育大學生具有高潔自律的人格。廉潔文化教育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具有長期性、階段性和復雜性的系統(tǒng)工作。同時,我們更要認識到廉潔文化教育的極端重要性,不斷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維度中汲取力量,協(xié)同發(fā)力。我們要從“知”上樹立大學生“崇廉尚潔”的意識,從“行”上培育大學生“躬行踐廉”的舉止,使大學生在廉潔認知和廉潔行為上真正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