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詩童
近年來,頸椎病越來越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反復發(fā)作的疼痛正在壓垮頸椎脆弱的年輕人,有網友甚至把頸椎病評為“當代年輕人的不死癌癥”。在年輕人聚集的內容社交平臺上,病友們不僅會分享自己患病的經歷,還依據自己治愈和保健的過程,整理發(fā)布了很多頸椎病“自救指南”——戴頸托、“倒頭大法”、按摩、熱敷、貼膏藥、正骨……這些方法真的靠譜嗎?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頸托在網絡上悄然走紅,有支架型、可充氣型,還有可加熱型、可按摩型,宣稱能起到固定矯形、支撐減壓等作用,甚至打上了“骨科醫(yī)生推薦”的標簽。不少年輕人也把戴頸托當成防止長時間低頭、矯正脖子前傾等不良體態(tài)的便捷手段。有網友推薦說:“戴上頸托,工作多久脖子都沒那么累了!”
對此,專家指出:“頸托的功效沒有那么‘神’,它限制了頸椎的活動,跟打石膏的原理是一樣的。”佩戴頸托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第一是做完頸椎手術后,需要保護頸椎不能隨意活動;第二是頸椎有急性的、充血性的損傷,且疼痛比較劇烈時需要佩戴。在只有輕微頸椎病的情況下,不主張長時間佩戴。
專家介紹,雖然頸托能夠對肌肉起到保護作用,但是長時間佩戴會導致頸部肌肉力量減弱,肌肉平衡性變差,使得頸椎情況更差。尤其是充氣型頸托作為醫(yī)用頸椎牽引器,部分患者佩戴時會出現(xiàn)頭暈等癥狀,且頸椎牽引雖然是治療頸椎病重要的手法之一,但是頸椎牽引不是次數越多越好,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過度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松弛,加速頸椎的退行性病變,降低頸椎的穩(wěn)固性。
“平躺在床上,把頭向后仰掛在床沿幾分鐘,每晚頭朝下躺5分鐘,起來之后立刻就會覺得脖子舒服好多。”這就是網上流傳的“倒頭大法”,有網友推薦“倒頭大法”不僅不用動就能緩解頸椎問題,還有增加腦供血、輔助睡眠等很多好處。
對于這種“倒頭大法”,專家認為是非常不可取的。枕骨,也就是后腦勺,是一定要有東西承托住的。對于長期低頭族來說,頸椎曲度會變直,或者有頸椎曲度變直的趨勢,“掛”久了會出現(xiàn)頸椎前移的情況。同時,頭后仰掛著,會讓血液迅速聚集在頭部,導致頭暈。對于有血管硬化、椎動脈硬化的人來說,這個動作更是非常危險,“促進頭部血液循環(huán)”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有些人在睡覺時肩部著床,只有后枕部挨著枕頭,讓頸椎懸空?!斑@種懸空會使頸椎后側肌肉用力,產生緊張乃至痙攣的情況。”因此,專家建議,躺臥時應該用枕頭托住頸椎,避免長時間懸垂頭部或仰頭。在枕頭的選擇上,高度應在一拳至一拳半(10~15厘米),傳統(tǒng)蕎麥皮或記憶保健枕等材質均可。枕頭能完全托住頸椎,并且頂出頸椎的正?;《?,可以減輕頸椎關節(jié)的壓力,讓緊張的肌肉放松下來,從而減輕對神經血管的卡壓。
在很多網友分享的頸椎病自救指南中,能看到熱敷、貼膏藥、按摩、正骨等方法。有人洗澡時用熱水澆脖子,或用吹風機熱風吹脖子;有人測評不同的膏藥,分享緩解肩頸疼痛的方法;也有人依賴按摩、肩頸推拿或中醫(yī)正骨……
專家認為,貼膏藥、熱敷確實可以暫時緩解頸椎不適,起到輔助放松的作用,但要注意避免皮膚過敏或損傷,而按摩、推拿、正骨則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guī)中醫(yī)院,首先經過醫(yī)生檢查判斷患者病情的輕重。如果是很輕的頸椎病,只有頸肩部不舒服,沒有神經壓迫,是可以做推拿按摩的。如果病情較重,做推拿按摩后反而可能會使病情(比如疼痛、麻木等)加重。
保護頸椎,只讓頸椎被動放松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對頸椎進行主動的鍛煉,比如頸椎操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肩頸問題。頸椎操的種類有很多,主要都是通過上下左右輕緩轉動頭部、頸部的方式來達到對頸部的局部鍛煉。一方面增加頸部肌肉的力量,牽拉、舒展肌肉的彈性、柔性;另一方面,通過往左、往右、往后仰、往前低頭等動作提高關節(jié)的活動度。
保護頸椎,要將被動放松和主動鍛煉結合起來,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電腦,注重作息規(guī)律,避免長時間吹空調、吹風扇等,以免造成頸部受涼,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