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山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語文閱讀的形式豐富多樣,有深閱讀和淺閱讀、有整本書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等。其中,群文閱讀是新興的一種閱讀方式,它是讀者圍繞某一主題,選擇與該主題相關的系列文章進行整體閱讀和思維構建,最終達成共識的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擁有一定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觀點。
不同文本根據文章主題可以劃分為同一類型,從而實現文本的分類和整合。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指導課程中,教師先要明確本次閱讀的文章主題,然后根據主題選擇相關的閱讀文本,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讓學生實現文本整合閱讀。群文閱讀的閱讀主題具有多元化的設計方法,教師不僅可以選擇時間、事件、景物、人物等文本內容方面的主題,還可以選擇教育、成長、愛、生命、人與自然等文本情感內涵方面的主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記念劉和珍君》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走進魯迅”這一閱讀主題,并根據主題篩選課內外關于魯迅先生的閱讀文本,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并深入了解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領略他人眼中的魯迅先生。閱讀魯迅先生詩作《自題小像》,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句詩中體會魯迅先生眼中的自己,“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表達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表達了詩人甘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高尚精神。閱讀臧克家作品《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還有蕭紅作品《紀念魯迅先生》,能夠從他人角度感受到魯迅先生的精神境界以及生活中的魯迅先生。閱讀魯迅先生作品《故鄉(xiāng)》《吶喊》等,可以體會到魯迅筆下的社會是一個人性冷漠、思想愚昧的社會,他所痛恨的不僅是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剝削,更是陳腐的封建思想和封建舊勢力給人民百姓帶來的苦難,所以其作品具有揭露和鞭笞封建舊思想、舊勢力,體現對社會的憂患意識,提出對社會變革的希望的意義。在通過文本整合的閱讀之后,學生就能夠對魯迅先生的人物性格和個人魅力擁有更加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夠系統(tǒng)地體會其作品內涵,進一步感受魯迅先生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的文學成就。
群文閱讀的閱讀指導方式,并非將多篇文本以孤立的形式一一呈現,也不是只要與閱讀主題相關,就無所取舍照單全收式雜亂無章的閱讀。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需要根據一定的線索結構,安排科學合理的閱讀順序,讓學生能夠依照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或其他思路來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鍛煉其思維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見解。
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常用的群文閱讀指導方式有三。其一,舉一反三。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這篇文章時,可以根據“北京胡同”這一主題,為學生引入更多的相關文章,讓學生對此主題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首先,教師根據《胡同文化》的文本內容,讓學生了解北京胡同的特點:方正、多、靜、雜,從而體會北京人悠閑自在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tài)。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季羨林的《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和馮雪梅的《北京的胡同》等多部作品,幫助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作者筆下的北京胡同文化,并且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之處。其二,分組遞進。同一主題的系列文章中會有優(yōu)秀和普通的區(qū)別,所以學生在進行整合閱讀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有所甄別、選擇和側重,對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為重點掌握的內容,進行更加認真詳細的閱讀和分析,并逐漸閱讀其他層次的作品,以保證在群文閱讀時,層次分明,主次有序,突出重點。例如,在進行以“北京胡同”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時,學生首先要明確這類文章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并對其進行重點詳細解讀,而“北京胡同”系列文章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所以應當將其作為閱讀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并使用大量時間對其進行剖析和探究,然后將《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和《北京的胡同》作為輔助資料閱讀,以提升整體閱讀效果。其三,反復閱讀。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要對其重點文章的重點內容、重點段落進行反復閱讀和吸收、品味,從而加深自己對該類主題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設計問題是語文教師經常使用到的教學方法,它能夠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起點。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設計問題的方法,突出文章重點,有效整合文本,引起學生思考。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的閱讀教學時,可以選擇“北平”這一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指導。除了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之外,教師還可以選入梁實秋的《北平的冬天》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片段,作為輔助閱讀。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若郁達夫、梁實秋、老舍三位先生的身份是導游,那么請問,哪一位導游更能讓你感受到北平的魅力?”“在這三篇文本中,哪一篇的哪一段落更加打動你?”“請從這三篇文章中,概括出北平的特點?!薄叭恼路謩e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請舉例說明。”“三位作家由于生平經歷和心境不同,其寫作風格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描寫北平的時候,都體現了憂慮和傷感之情,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能夠實現對文章的深度閱讀,進一步提高整體閱讀水平。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指導時,不僅要為學生提供適量的文本閱讀,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還要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閱讀目的,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圍繞“古典文學中的人物”這一主題,對教材中的古典文學選文,如《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進行群文閱讀設計:(一)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計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文學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并理解其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二)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運用小組討論的方法,促使學生對閱讀內容充分討論交流,進行合作學習,并分析作者高超的人物描寫手法;(三)組織學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情境設置,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群文閱讀的熱情;(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歸納總結法,對文本內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進行歸納總結,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學生掌握了不同的閱讀方法之后,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增強自己的閱讀興趣。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指導方式,它可以根據閱讀主題,實現文本整合;遵循文本結構,展現文本內容;依據問題設計,體現群文聯合;依照閱讀策略,提升閱讀效果??傊?,有效落實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形成一定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對閱讀文本形成整體的印象和見解,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