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田
“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边@是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的話。對此,我深表認同。
教育,應是溫婉的、寧靜的,于無聲處的聆聽花開。
雙休日結束后,孩子們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飛回了校園。打破校園寧靜的不只是孩童稚嫩的聲音,還伴隨著班主任諸如“注意安全別摔了”“別亂扔垃圾”等話語。每每聽到這樣的聲音,我總會想起初為人師的那一年。
那一年,剛剛踏上三尺講臺的我,沒有任何班級管理經(jīng)驗,單純地認為,用響亮的聲音壓倒孩子們的聲音,他們便會“俯首帖耳”,乖乖按照我的想法行事。于是,為了讓學生安靜認真地聽講,坐姿端正、不做小動作、不竊竊私語,我的每一節(jié)課幾乎是“聲嘶力竭”地講課。我的聲帶很累,但是課堂效果不盡如人意,走神溜號的學生大有人在,這讓我很困惑。
當時,同學年有一位姓劉的老教師,我從未見過她大聲對學生喊話,但她班級的學生一直是安靜、懂事、乖巧的,一切按部就班。這其中一定有什么奧秘。于是,我利用閑暇時間向劉老師請教。剛進入話題,我忍不住向劉老師大吐苦水:其他班級的學生那么規(guī)矩,為什么我班的學生不聽話,我怎么都“壓”不住他們呢?我覺得自己有些倒霉,怎么遇上這么一群不聽話、不服管的孩子。
聽到這里,她問我,是否考慮過換一種方式去管理班級?比如:可以輕言細語地與學生交流,可以心平氣和地給學生講道理,可以卸下所謂壓制學生的“神器”,放輕聲音,也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溝通。老師越是高聲語,學生越會受情緒影響而變得煩躁起來,這才是導致他們不聽話、聽不進去話的根本原因。這種情況下,老師若一味地采用“以噪制噪”的方式去管理班級,只會適得其反。
聽了劉老師的話,我一改往日的作風,不喊、不躁,更多的是通過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會在與學生的約定中產(chǎn)生默契。而后,我的班級出現(xiàn)了神奇的變化,孩子們開始變得聽話、懂事,按我提出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無論是上課、下課,學生變得規(guī)矩而不失活潑,禮貌而不失熱情。作為老師,將自己的聲音低下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孩子們的心也隨之安靜下來。
教育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關愛,如涓涓細流浸潤兒童心靈。
在某年一年級新生中,我們班有一個對家庭依賴心較重的男孩———小澤,開學頭幾天一進教室就哭鬧著找媽媽。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這種情況也算是常見,孩子從幼兒園小朋友轉變?yōu)樾W生需要個過程。基本上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大多會適應學校生活。
一天早上,我正在辦公室備課,突然走廊傳來小澤哭嚷的聲音:“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學!我要找媽媽……”接著,就聽到科任教師安撫的聲音和凌亂的腳步聲。顯然,小澤又開始哭鬧了。為了讓小澤能夠適應角色轉變,我得幫助他做心理建設,助推一下這個孩子。
科任教師把他帶到了辦公室交給了我。望著小澤漲紅的小臉,我沒有立刻去安撫他的情緒,而是選擇靜默。大概是他見我沒像科任老師那樣安慰他,他的情緒也不再暴躁,逐漸安靜下來,并不時地用眼角瞟向我。
我看到他書包上有個蜘蛛俠的圖案,就問他“喜歡蜘蛛俠嗎?”他對我點了點頭。見此情形,我心里一喜,問他:“為什么喜歡蜘蛛俠呢?”他沒有回答,我便自問自答:“因為蜘蛛俠勇敢、善良,還能在危難時救助別人,他是最棒的,對嗎?”小澤用力地點點頭,表示認同。于是,我又問:“你也想做一個像蜘蛛俠這樣的人,對嗎?”又收到一個點頭。我笑著對他說:“你看,你想做蜘蛛俠這樣的人,首先就得勇敢。懼怕上學,就是不勇敢的表現(xiàn),對嗎?”小澤又一次緩緩點頭。我繼續(xù)說道:“蜘蛛俠是個善良有愛心的人,你也是愛媽媽的,那就不該在媽媽上班的時候在學??摁[,這樣會讓媽媽無法安心工作,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他又緩緩搖了搖頭。望著他羞愧的小表情,我知道我的話,他聽進心里了。果然,自那以后,他再沒有哭鬧找媽媽。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每位教師也是學生,一面教、一面學,學習如何用愛心去理解孩子,用細心去呵護孩子,用耐心去包容孩子,用童心去感知孩子。相信在教育這條漫漫長路上,只要用心品味,我們都能成為那個一邊安靜種植、一邊聆聽花開、有著豐盈收獲的園丁。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