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臨夏市八坊小學 甘肅 臨夏 731100)
在小學階段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間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其中閱讀就是為了吸收語文知識,而寫作就是對語文知識的應用。通過加強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讀寫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綜合素養(yǎng),這也是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當中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語文教師是比較注重閱讀教學的,但是相應的卻忽視了寫作教學,沒有將兩者結合起來。另外,雖然有些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讀寫的重要性,但是卻使得該項工作的開展流于形式化,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為學生開展科學有效的讀寫結合訓練,并且總結歸納當下的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學當中產(chǎn)生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就是讀寫結合教學法,這是將寫作與閱讀進行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讀寫結合教學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能夠全面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進行實際的寫作過程中,能夠通過閱讀文章不斷進行積累,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寫作質量能夠明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課堂中離不開閱讀,通過在大量的閱讀下,能夠確保學生有效提高自身的語言認知能力,深入的理解課堂當中的語文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方法以及寫作技巧。為此,教師應當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為學生強調(diào)寫作與閱讀之間的關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能力而言發(fā)揮著積極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閱讀、寫作間并不相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另外,語文教學中要尤為重視閱讀、寫作間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聯(lián)系,通過這種方式必定能夠提高學生在讀寫方面的表達能力。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可以為學生搭建語文素材積累的橋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深入體會閱讀材料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并且了解文章描述的內(nèi)容。有些作者在寫文章時會大量的使用裝飾性的詞語,部分作者在這些文章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比較注重情感的表達,在課堂當中通過閱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從文章當中感受到文字與情感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確保學生能夠從中真正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而言,通過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相關的語文知識,對知識的內(nèi)化有很大優(yōu)勢?;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階段必須要基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權、寫作權,并不是單純的背誦、模仿寫作,反而需要將閱讀、寫作運用到實踐過程中,這對整個語文教學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對教材以及課外書籍進行簡單的文字性閱讀,在教學當中運用這樣的閱讀方法是狹義上的閱讀。教師以廣義的角度進行閱讀教學時,閱讀會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比如可以對生活當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閱讀,利用這樣新穎的閱讀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內(nèi)心塑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情感。當進行像“家人”類型題材的寫作當中,很多學生的寫作作品當中包含著多種虛假信息,那是因為學生沒有從生活的角度上進行閱讀,沒有對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產(chǎn)生相應的感受。根據(jù)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進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工作時,有必要應用相應的廣義閱讀教學模式,以確保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能夠良好的應用濃烈情感以及觀察元素,以此來加強學生在讀寫學習當中運用的寫作技巧。
閱讀是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前提條件,要想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有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以當前的讀寫結合教學而言,其中最基礎的就是學生要通過大量的語文閱讀積極的開展寫作訓練,在寫作的過程當中,通過運用平時在閱讀當中積累的語言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水平。根據(jù)實際的讀寫教學情況而言,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會將教材以及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但是沒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缺少著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不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導致了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進行課外閱讀活動,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很難在整體的寫作過程當中融入閱讀帶來的相關知識,不能有效積累閱讀素材。
在進行教學時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才能夠有效的進行寫作,確保寫出來的文章能夠生動形象。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教學時,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認知偏差,對于一部分教師而言,利用華麗的詞藻以及摘抄好詞好句, 寫作內(nèi)容部分脫離生活,就是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然而這種文章類型已經(jīng)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產(chǎn)生了脫離,學生很難在寫作過程中將自身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訓練教學,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純的依靠教材內(nèi)容以及教學知識進行學習,不能將語文閱讀以及語文寫作進行深入的了解。小學語文學習的關鍵之處就是讓學生練習,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階段對閱讀、寫作的內(nèi)容練習不足,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離不開閱讀和寫作。進行讀寫結合練習為的就是將學生閱讀中的積累運用到寫作過程,實現(xiàn)活學活用,但是就現(xiàn)今教學的實際情況可知,學生寫作過程中基本上很難做到得心應手,追其原因主要是學生難以準確理解文章內(nèi)涵,就教師而言關于閱讀訓練力明顯不足?;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有必須要重視讀寫結合訓練,為學生營造更多鍛煉時機,在日積月累下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
在進行小學語文讀寫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閱讀、寫作之間脫離的情況,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將閱讀、寫作分別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全面發(fā)展而言并不利。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當前在教學階段卻面臨著一些阻礙,具體的表現(xiàn)是:目前,語文教材內(nèi)容中讀寫間難以進行有效結合,現(xiàn)今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以課文為主,文章的內(nèi)容對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來說,具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就教材中內(nèi)容來說,只是在每一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有設計,雖然較為合理,但是對閱讀、寫作結合教學而言,很難實現(xiàn)整體學習;很多教師并不注意讀寫結合教學,也很難有效展開。面對該發(fā)展背景,教師將閱讀、寫作作為單獨的兩部分,這樣必定會導致學生難以有效將閱讀中內(nèi)容轉化成為寫作內(nèi)容,使得閱讀、寫作長期處于分離的狀態(tài)。
語文教師應當通過靈活的教學語言以及新型的教學手段,提高語文課堂的吸引力,進一步推進小學教育事業(yè)的前進,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讀寫能力,進而優(yōu)化語文教育工作。進行教學改革的前提,就是教師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為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全面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力,教師就必須要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暢所欲言,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狀態(tài)領悟,閱讀材料當中的中心思想。例如,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以及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的尋找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進行論證,通過論證結果,尋找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當中起著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當中的論點有一定了解。在接下來的教育工作當中,要是要引導學生結合論點實現(xiàn)自主思考以及寫作,讓學生能夠對論點的主觀看法,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幫助教師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課堂質量。
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在進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階段,為了將讀寫閱讀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應當杜絕一些生搬硬套的教學模式。有效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以此為基礎開展讀寫結合訓練。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時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指導,積極的為學生拓寬閱讀知識面,在教學當中逐漸為學生開發(fā)出更多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年齡特點的閱讀資源。在實際的寫作訓練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通過課外閱讀資源的方式,套用相關框架,確保閱讀教學可以為寫作訓練而服務。在小學階段,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確保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提高課堂的創(chuàng)新性。
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到了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階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始應用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其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如視頻、音頻等資源。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新的認知,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不但可以為學生展現(xiàn)出生動形象的知識資源,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耳目一新的感覺。依托于該種教學方式,小學語文讀寫課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聲情并茂,以此來讓學生在讀寫結合訓練當中逐步強化自身的寫作技巧。
例如,在“桂林山水”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當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不僅可以讓刻板的知識內(nèi)容變得生動形象,還可以通過優(yōu)美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獨特魅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可以確保整個課堂氛圍更加的有趣、活躍,對“桂林山水甲天下”有著直觀的了解,豐富學生的視野。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積累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這樣在寫作過程中會更加靈活的運用。作為語文教師,可以依托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方式,展現(xiàn)出優(yōu)美的風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積累來進行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讀寫結合能力。與此同時,在此基礎上,學生在進行課文的預讀過程中,一般會留下一些閱讀空缺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利用這些空缺的部分,讓學生了解文章中的大概思想,演講課程內(nèi)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訓練自身的寫作方法。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引導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動性,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同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詞句是比較精練的,但是這與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寫作能力并不相符,教師不能將其直接作為讀寫結合訓練的知識材料。應當在教學之前深入發(fā)掘閱讀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尋找閱讀素材,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閱讀視角以及寫作素材。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利用的過程當中,有必要深入挖掘課外閱讀資源,盡可能的尋找一些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相符的書籍,這樣在符合學生學習上需求的基礎上,還能夠讓學生獲得多樣化的文化熏陶。另外,課外閱讀資源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興趣,更愿意閱讀。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讀寫結合訓練進行針對性指導,進一步激發(fā)出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情感思想,提高讀寫結合教學質量。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當中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深度挖掘閱讀素材背后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以宏觀的角度欣賞作品,確保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yǎng)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對學生未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心,由于其年齡特點,使得學生活潑好動。如果小學語文在教學過程當中缺少趣味性以及生動性,很難激發(f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因此也導致了讀寫結合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為實生創(chuàng)建出生動有趣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讓學生能夠愛上語文,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相處當中,應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扮演相關的活動角色。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提高學生的讀寫思維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一些有角色對話的文章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前對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能夠結合自身感興趣的角色進行人物扮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印象,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理解語文知識,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變得積極主動。另外,教師在開展這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當為學生尋找適合進行角色扮演的文章,因為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適合這樣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運用靈活的教學模式,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而強化學生的寫作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游戲當中掌握好相關知識,對于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有深刻的認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寫作水平。
結合以上研究可知,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應當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根據(jù)學生的相關特點,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能夠為學生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寫作教學策略以及閱讀訓練方法,確保學生能夠在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水平。另外,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提高學生讀寫能力,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文學素養(yǎng)、語文核心素質的提升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