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勞動教育對學生人格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不重視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且對開展勞動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對勞動教育產生錯誤認知,認為勞動教育不重要。基于此,在新時代背景下,筆者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加強家校合作,提升勞動素養(yǎng)
雖然當前的小學勞動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如有的家長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并不需要進行勞動教育;有的家長認為學生參加勞動是一種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此外,有的家長雖然知道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但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忙,對孩子缺乏耐心,就會采用命令或強制的方式讓孩子參與勞動,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吃苦耐勞的品質。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場所,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有關鍵性的作用。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實踐活動,與孩子一起動手、一起學習,共同參與勞動教育。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融入勞動教育要素,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與服務性勞動,并借助語文課內外的勞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學校與家長要加強合作,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勞動素養(yǎng)。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家長可以在家里種植蔬菜、花卉,讓學生參與這些植物的養(yǎng)護;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房間、洗衣服。家長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快樂、獲得成就感。其次,家長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教育活動。學??梢远ㄆ谘埣议L參加講座和研討活動,讓家長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勞動教育。學校還可以鼓勵家長帶領學生參觀生產車間、農業(yè)基地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從而對勞動產生熱愛之情。最后,教師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參與各種公益活動或深入農村、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如社區(qū)義務勞動、鄉(xiāng)村公益事業(yè)。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或開展義務勞動。
二、融合教學內容,體會勞動
不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等息息相關。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勞動教育的名人故事、優(yōu)秀詩歌等,并將其運用到閱讀與寫作中。在《小學生必讀經典古詩詞》中有許多詩詞都涉及了勞動教育,如《憫農》《詠鵝》。教師可以把這些詩詞中的相關內容作為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詩詞時體會勞動的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教師也可以把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勞動的辛苦和收獲成果的快樂。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日積月累”部分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俗語時,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觀察瓜地里的種子與小苗,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這粒種子與這株幼苗獲得勞動成果?”。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種植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勞動技能。
三、開發(fā)校本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課程是指由學校自主開發(fā)的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其不僅能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也能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產生不知不覺的影響,因此,學??梢越M織教師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觀察、記錄校園中的花草樹木、教室里的衛(wèi)生情況、校園內的綠化景觀等。如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所在學校不僅安排了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還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了勞動實踐課程,并且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打掃教室、清理衛(wèi)生死角、種植花草等,也會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生活技能??傊?,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是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才能切實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勞動的過程與方法,并在動手實踐中提高勞動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將寫作素材“在勞動中學習”作為切入點,開展打掃教室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傳授打掃衛(wèi)生的技巧,引導學生參與打掃教室活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觀察,發(fā)現(xiàn)其他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同學們,在剛剛打掃教室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哪些同學打掃得最干凈?”“你們在打掃衛(wèi)生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什么?”等,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到自己打掃衛(wèi)生時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明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并改正不足,還能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勞動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開展社會實踐,增強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勞動教育的理解與認識。同時,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現(xiàn)代社會中,有哪些人的經歷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似,并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說:“我在過節(jié)時看到有賣花的小女孩!他們經歷應該相似?!比缓螅處熆梢宰寣W生在放假的時候,開展實地采訪調查,嘗試了解賣花的小女孩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只有讓學生真正了解勞動的艱辛,才能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講述自己所經歷的事情,深化對勞動精神與人生意義的理解,還能夠從眾多普通人身上汲取正能量。
五、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勞動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用科學的態(tài)度與方法研究并掌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特點、要求等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確定教學內容,并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還應通過恰當?shù)奶釂栆龑W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快樂與生活的美好。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實際情況與接受能力來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時間。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三課《畫楊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種植園里觀察楊桃的生長情況,并采用實際觸摸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楊桃的特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種植園里給楊桃澆水、施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楊桃的生長習性。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讓你們畫楊桃,你們會怎么畫呢?”。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際勞動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思維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勞動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六、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養(yǎng)成勞動習慣
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先開展簡單、基礎的勞動活動。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難度較高、具有挑戰(zhàn)性的勞動任務。教師還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要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一是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活動,如在進行“做一名小農民”的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組,再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家里種植蔬菜或其他植物,然后采用“積分評價法”對學生的勞動成果進行評價,并對學生說:“在完成這次寫作任務后,你們能把自己種植的蔬菜或其他植物帶到學校來給老師看看嗎?完成得好的小組,我會給你們打高分并給你們獎勵?!倍墙處熞浞职l(fā)揮榜樣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勞動活動。如在“小小志愿者”活動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學生面前做示范,并引導學生學習。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學生說:“參加這次活動后,你們已經成為志愿者了,為學校、社會做出了貢獻。你們在今天的活動中學習到了什么呢?”教師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結語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學生的了解,將勞動教育融入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多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多花時間與精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以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成長與進步。教師還要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途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滲透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xiāng)縣民族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