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軍
(六盤水市鐘山區(qū)第二十二小學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伴隨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化,教育領域也開始嘗試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通過對于微課資源的應用可以顯著地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提高數學教學水平與教學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應用微課資源,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不但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方式,同時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手段?;诳茖W的提問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積極、更加活躍,進而發(fā)揮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進行高效地學習。然而,通過相關調查研究可知,一些教師沒有準確地理解與把握新課改的內涵,缺乏對于師生交流內涵的準確理解與把握,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會發(fā)生“滿堂提問”的情況,而且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十分簡單,就會造成課堂存在高度活躍的虛假情況[1]。不僅如此,在教師進行提問時往往都會為學生留出有效的思考時間,然后再要求學生結合教師的提示展開思考。如此一來,就會削弱課堂提問的價值,影響到對于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對此的了解不足,錯誤地覺得堅持以生為本,即為把課堂完全地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研究與討論。如此一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夠進行自由地走動,離開自己的座位,和其他同學展開交流或是直接向教師請教問題。從表面上看,數學課堂十分和諧,然而從實際上分析這種教學形式是無效的,會導致課堂發(fā)生結構邏輯混亂。除此以外,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主學習能力與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師進行完全放手,就很難能夠實現原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遵循教學規(guī)律,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與啟發(fā),使得學生可以由簡單到復雜,慢慢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思考與學習,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在教育領域中也開始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微課視頻憑借其短小精悍、生動形象的特點,被廣泛地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然后,通過相關調查研究發(fā)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未充分發(fā)揮微課資源的作用,對于微課的了解不足,于是會產生了很多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很多教師缺乏對微課的全面認識,更有甚者,還會把微課等同于PPT,許多教師認為微課的主要作用是解決重難點知識,由于教師的認識存在片面,因此會影響到微課資源在于數學教學中的應用[2]。除此以外,微課教學會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也會要求教師有著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與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然而,當前一些數學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不足,特別是很多年齡大的教師對于新鮮事物的學習與理解能力不強,無法靈活地運用微課資源,于是就會影響到微課視頻作用的發(fā)揮。
新課程改革明確地指出,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即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統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個人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機協調,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地思考、探究、交流與合作。教師要合理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科學地安排教學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得基礎差的學生可以解除疑惑,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使得學習基礎良好的學生可以更加科學、高效地學習相關的知識。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微課視頻,將數學知識進行合理安排,引導學生認真地觀看微課視頻,科學、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在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微課視頻進行預習,提高預習效果,準確地厘清知識脈絡,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預習水平。
新課程改革大力地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現有的教學經驗科學地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基于此使得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照本宣科,無法顧及到每位學生,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開展教育工作,不能夠做到分層教學,這樣就會發(fā)生“學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下”的情況[3]。為了改變現狀,教師要靈活地利用微課資源,結合相同的知識點制作出層次深淺不一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狀況科學地選擇微課視頻,組織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此基礎上,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科學性,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的目的。
在數學學習中,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比較枯燥乏味,覺得數學知識十分抽象,除此以外,數學學習也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所以,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低下,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甚者,還有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微課資源,科學地導入新課,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借助于音樂、視頻與文字等多種不同的方法,使得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十足,有效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在課前階段,教師要實現網絡資源和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制作短小精悍、豐富多彩的微課視頻,進而吸引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在課前階段借助于微課視頻認真地預習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得學生可以掌握課堂的學習內容與重難點知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假如反復多次地觀看視頻,就不能夠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就要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學習中進行認真地傾聽或者向老師提問進行請教,這樣才可以使其學習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分數”的相關知識以前,教師要制作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有關的知識,使得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質疑,并且?guī)е鴨栴}認真地參與課堂學習,使得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又如,在“圓柱”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于微課視頻展示現實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圓柱形物體,其中包括蠟燭與搟面杖等,使得學生可以了解一些物體的形象特征,教師再借助于微課視頻為學生形象生動地展示圓柱體的展開圖,而且要在旁邊標注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使得學生可以認真地理解與把握計算公式的來源,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于微課視頻的應用能夠使得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判斷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科學、高效地導入新課,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借助于微課資源攻克重難點問題,特別是在為學生講解抽象、枯燥與乏味的數學知識與數學原理時,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微課資源,在此基礎上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更加清晰、透徹地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因為微課的針對性很強,所以,在講解過程以及演示過程方面都會相對十分深入,這也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不僅如此,微課資源有著強大的動畫演示功能,可以更加靈活地為學生展示相關的知識,而且微課有著強大的回放功能與重播功能,學生可以反復多次地觀看微課視頻,從而更加深入地研究疑難知識,更好地實現對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師講解重難點知識時要認真地觀察學生的反應情況。部分學生可以很快地理解與把握難點知識,然而,另外一些學生在學習時無法快速地理解相關知識,因此,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要充分考慮知識的難度。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演示方法與講解方式,合理地把握微課視頻的層次性,使得不同學生都可以更加高效地學習相關的知識,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地發(fā)揮對于學生的啟示作用[4]。特別是很多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對此,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學習技巧與學習方法。利用微課視頻的優(yōu)勢加強對于學生的啟發(fā)與引導,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學習相關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其自制能力不強,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容易會被外界事物吸引,出現精神溜號的情況。微課視頻的畫面十分生動有趣、豐富多彩,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加認真地學習相關知識,更加認真聽教師解答疑難問題。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相關內容時,小學生會覺得該部分的學習存在較大難度,會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與畏難情緒,所以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要充分重視溫故而知新,借助于線段劃分多邊形,將多邊形分割成學生比較熟悉與了解的多個形狀,如,三角形與長方形等,使得學生可以借助于所學的數學知識對多邊形面積進行計算。然后,再對多個圖形的面積進行求和,得出多邊形的總面積,基于此可以更好地降低學習的難度,攻克重難點問題,對新舊知識進行良好的銜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很多學生會存在精神溜號、交頭接耳的情況,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不濃。因此,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微課視頻,實現動靜的有機結合,更加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可以準確地把握與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與產生過程,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領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微課視頻,通過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與有把握知識的本質,然后在微課中融入趣味性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高效、科學地組織開展微課教學活動,要科學地進行提問,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得學生可以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要在課前制作微課視頻,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興趣愛好為其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比如,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小豬佩奇、奧特曼與熊大、熊二等卡通人物,于是,教師就要實現這些卡通人物和數學知識的有機融合。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拿出兩個奧特曼的玩具,其中的一個玩具較長,另外一個相對較短。教師要鼓勵學生猜測這兩個奧特曼玩具哪個更長,引起學生的關注。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出很多奧特曼玩具,學生展開對比分析,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認真的觀察,分辨出哪個更長、哪個更短。接下來,教師再在導入米、分米等長度單位,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科學地應用微課資源,打破傳統教學存在的束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得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當“除法出現余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要借助于微課視頻展示“橘子豐收”的圖片或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劉伯伯的家中有果園,今年收獲了大量的橘子,現在他要招待10 位朋友.假如劉伯伯摘下來20 個橘子,那么每個人能夠分兩個。此時,劉伯伯還會有剩余的橘子嗎?”,然后,再提出第二個問題:“假如劉伯伯摘下21個橘,請問每位朋友可以分到幾個橘子呢?此時會有剩余的橘子嗎?”。通過這種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認真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且實現對于知識的轉移,實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存在的重要關聯,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除此以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進行認真地觀察、組織與總結,然后將此作為教學內容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意識與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充分地認識到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并且其中蘊含大量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也是十分趣味橫生的,鍛煉學生的探究意識[5]。教師要借助于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不同物體的形狀,而且鼓勵學生談談圖形的基本特點與性質,幫助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重要關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
數學學科有著很強的邏輯性,不同的知識直接有著密切關聯,所以,學生不但要認真地學習新知識,而且要學會對于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銜接,更加高效地學習新知識,更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假如學生忽視了復習工作,那么可能就會對當時所學的難點知識進行遺忘,然后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就會面臨更大的難度。微課有著很強的趣味性、可重復性以及存儲性等基本特征,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復習與鞏固所學的知識[6]。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要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銜接,而且要把制作的微課視頻放置到學習平臺上,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情況,科學地復習與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實現對于相關知識的內化,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相關內容時,在講解切割拼接法時,教師難以借助于教學語言對推導公式進行科學、準確的描述。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微課視頻進行動態(tài)化地展示。首先,切割平行四邊形,使其變成矩形,如此一來,就實現了新舊知識的有機融合,使得展示過程變得十分生動形象,幫助學生明確與了解圖形的變化過程,使得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舊知識科學、高效地理解與把握新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對于微課資源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得學生可以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所以,教師就要在預習工作中、課堂教學中與重難點知識講解中靈活地微課資源,這樣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學生可以高效地理解與準確地把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