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瓊
“聽說讀寫”是英語的四大技能,其中聽力是人類接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語言學家River指出:“聽”在四項技能中處于首要位置,離開了“聽”其他一切都要讓步(李昌杰,2016)。英國語言學家Mary Underwood(1989)提出了“三段式”聽力教學,根據(jù)聽力理論及記憶心理規(guī)律,將聽力教學過程分為pre-listening(聽前)、while-listening(聽中)、post-listening(聽后)三個階段。
Pre-listening是介紹話題和激發(fā)興趣的階段;while-listening是理解和獲取文本信息以及進行必要語言輸入的階段;post-listening是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內(nèi)化和傳遞知識以及進行語言輸出的階段。在日常聽力教學中,有些教師以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緊、學生基礎差等為由,忽視post-listening環(huán)節(jié),將重心放在“聽錄音——做練習——核對答案”及教師的分析講解中,導致post-listening活動成為聽力的雞肋,大大降低其應有的效果及意義(董亞男,2018)。實際上,post-listening可以幫助學生運用相同或相似的話題進行操練,提高說、讀、寫語言技能,培養(yǎng)詞匯、語法、有用的表達等語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錢美華,2017)。本文以2013版人教新目標“Go for it!”為例,探討如何在聽力教學的post-listening環(huán)節(jié)中設計與讀、說、寫等相關的教學活動,發(fā)揮該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一、聽后朗讀
教材中的聽力材料語言地道豐富,是朗讀訓練的良好資源。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聽力素材,讓學生多聽、多讀、多模仿,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語感。
1.跟讀模仿、糾音
跟讀模仿是指通過邊聽邊讀,聽中練讀,了解吞音、弱化、失去爆破等語音規(guī)則,感受語音語調(diào)的變化(何鋒,章玉芳,2012),體驗說話者的意圖及情緒情感,進而幫助學生掌握語音語調(diào),使口語表達具有流暢性和連貫性,形成語感。
此外,還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翼課網(wǎng)、口語易、釘釘?shù)绕脚_進行跟讀模仿并糾音。筆者常利用翼課網(wǎng)布置朗讀作業(yè),讓學生跟讀模仿、糾音。
2.分角色朗讀/ Choral Reading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朗讀興趣,聽后可設計分角色朗讀,如小組讀、男女生讀、按學號單雙號讀等。筆者采用Choral Reading(合唱式朗讀)的形式讓全班學生參與進來,輪到的同學站起來朗讀,讀完立即坐下。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又能讓全班參與進來,也是學生樂于參與的一種朗讀活動。
二、聽后再說
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聽與說不分家,在英語學習中,聽是說的前提,只有聽懂了、聽清了,才能說得好、說得準。
1.改編對話
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是編者精心設計與編制的,涉及多個場景和話題,具有生活性及真實性,可作為學生對話的樣板。聽力結束后,可引導學生依據(jù)聽力材料創(chuàng)編對話,這是一個模仿與創(chuàng)造、學習與運用相結合的過程(錢美華,2017)。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Section A 2a 、2b聽力任務結束后,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以下是學生兩兩創(chuàng)編的一組對話:
A: What does Cheng Han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
B: 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A: Is he going to move to Beijing?
B: No. He’s going to move to Shanghai.
A: How is he going to be a teacher?
B: He’s going to learn how to teach children.
A: When is he going to start?
B: He is going to finish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first.
2.復述聽力材料
復述是在理解聽力文本材料的基礎上,內(nèi)化、吸收及表達文本內(nèi)容的過程 (李小漫,2014)。聽力材料一般比閱讀篇章要簡單,學生也更容易復述。在學生復述時,教師可適當搭建“語言腳手架”,諸如給出關鍵詞、圖表、相關句式等,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體會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八上Unit 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1c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關鍵詞的提示用剛學過的由because引導的表示因果關系的復合句來復述聽力內(nèi)容,鞏固所學語言知識。以下是一個學生的復述內(nèi)容:
John likes action movies and scary movies because they’re exciting. And he likes talk shows because they are enjoyable. He doesn’t like game shows or sitcoms because they’re boring.
Mary likes game shows and sitcoms because they’re relaxing. She also likes talk shows because they are wonderful. She doesn’t like action movies or scary movies because they’re meaningless.
3.小組拓展討論
以八上Unit 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1a-1d為例,學生復述完聽力內(nèi)容后,安排四人一組進行拓展討論,設置以下場景:假設每組有一臺電視機,小組成員先輪流說出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并陳述理由,經(jīng)過討論再確定小組共同觀看的節(jié)目。小組活動結束后,各小組長依次匯報每組討論的內(nèi)容,其他學生根據(jù)各組匯報,共同完成班級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統(tǒng)計表。最后,公布最受本班歡迎的電視節(jié)目。以下是一個小組的匯報內(nèi)容:
In my group, May likes Host Competition because it’s wonderful and enjoyable. Jack likes A Bite of China because it has lots of delicious food. Ann’s favorite TV show is 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As for me, I want to see Peppa Pig, it’s very relaxing and I love the cute pig. At last,we choose to watch 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 because it’s meaningful and fun. We can learn more from it.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引導學生在一定情境中扮演角色,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學生在感悟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了語言鍛煉的機會,展示自我的平臺,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在七上
Unit 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A 2a-2d后,設計如下的角色扮演活動:周一早上上學途中,Sunny遇到了Mike和Paul,Mike精神抖擻,而Paul卻滿臉疲憊,呵欠連天,Sunny詢問兩人原因及周末活動。
角色扮演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又讓學生在理解聽力材料的基礎上加入想象,有利于發(fā)展交際能力及個性化思維。
5.采訪
采訪是學生基于聽力內(nèi)容進行情境性問答,要求圍繞聽力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提問和回答。如七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Section B,在學生理
解聽力內(nèi)容的基礎上可設計采訪任務:四人小組中一人扮演記者,采訪另外三人,采訪內(nèi)容各種各樣:What’s your favorite day/ color/ fruit/ vegetable/ month?鞏固對聽力文本的掌握情況。
6.辯論
辯論是學生聽說能力的更高體現(xiàn),是對學生英語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綜合考量。當聽力材料的觀點具有兩面性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訓練學生分析和評價的思維能力(錢美華,2017)。如在完成九年級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A 2b聽力教學后可設計以下辯論活動:
正方: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反方:Sixteen-year-old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正反雙方各自闡述觀點和理由,教師適時引導或追問,及時評價與反饋,促使雙方最終達成共識。
三、聽寫結合,以聽促寫
對于縣城學校初中生來說,寫作是一種難度較高的語言輸出活動。教師可在聽后根據(jù)聽力材料布置適當?shù)膶懽魅蝿?,如根?jù)聽力內(nèi)容填空、小練筆等,以聽促寫,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1.缺詞填空
教師可將聽力材料挖空,讓學生根據(jù)自身記憶及對聽力的理解填補空缺部分,使學生在重溫聽力材料的過程中鞏固已獲得知識,鞏固及加強對聽力內(nèi)容的理解(蔡炳成,2017)。如聽完八上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ection B 1d、1e后完成短文填空任務。
復現(xiàn)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既能鞏固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通過把對話改編為篇章的范例,提高學生的語篇能力。
2.聽后寫作
聽后寫作讓學生圍繞聽力材料,依據(jù)所聽信息,用文中的主題從另一角度寫出一段文字,盡量采用聽力材料中的重點句型及好詞好句,以聽促寫,活學活用,提高寫作能力。如八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B的1c、1d,可以讓學生以Tina 和Bill的生活習慣為主題,參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How often do you eat fruit?等相關信息進行寫作。
英語寫作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學生怕寫,老師怕改。而聽后結合聽力材料進行寫作,降低了難度,學生有話可說,有句可寫,易于下筆,有利于激發(fā)寫作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增強語感,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綜上,在post-listening環(huán)節(jié)活動設計中,教師要在悟透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post-listening環(huán)節(jié)活動任務,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在加工、內(nèi)化所聽語言信息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出,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殷云菲,2018),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人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魏文琦
實習編輯 楊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