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化教學要以育人為根本目標,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教師應當打破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格局,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項目、沉浸在項目中、層層深入地完成項目、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引導學生進入項目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沉浸在項目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完成項目時,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子任務;而引導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時,教師則要讓學生反思、交流學習過程和結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項目化教學;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袁婷(1986—),女,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小學。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載體、以問題為引領、以任務為驅動力的學習方式。小學美術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較強,尤其適合采用項目化教學。在開展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采用跨學科的視角設計課程實施方案。實踐證明,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思維,深化學生的美術探索,也能明顯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一、明確教學課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開展項目化教學前,教師需要先確定項目化教學的課題,找到能夠引導學生進入項目的內容。教師既可以把教材中相關單元、課時的內容當作項目化教學的課題,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需求等來開發(fā)課題。教師需確保項目化教學的課題既關照學生的美術學習目標,同時也關照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能力發(fā)展需求。要讓項目化教學的課題真正帶動學生深度學習,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探究,教師確定課題時就不能“走過程”,簡單地加入流行語等內容,而應當基于美術課程本體,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進行
設計[1]。
比如教授人美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家鄉(xiāng)的小吃”“家鄉(xiāng)的藝術”“發(fā)現(xiàn)老房子的美”“家鄉(xiāng)的老房子”“家鄉(xiāng)的歷史與發(fā)展”等節(jié)時,筆者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設計了項目化教學活動。為便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完成項目,筆者確定了“尋找家鄉(xiāng)的美”這一項目化教學課題,讓學生從“吃之戀”“衣之韻”“行之實”“住之情”等方面調查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特色景點、歷史遺址,并據(jù)此完成美術創(chuàng)作。這樣的項目化教學活動,能有效推動學生進行美術實踐,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夠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參與項目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地進行了調查、訪談,有學生主動用手機將家鄉(xiāng)的風景拍下來,還有學生在現(xiàn)場即興創(chuàng)作,用畫筆將家鄉(xiāng)的景色描繪出來。這樣的跨學科項目化教學活動,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特色產品、特色景點,領略到家鄉(xiāng)的風采,對家鄉(xiāng)的美形成獨特的感受。
由此可見,在設計項目化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項目化教學課題為抓手,推動學生參與實踐,從而建構科學的美術知識體系,掌握美術技能,積累生活經(jīng)驗。良好的項目化教學不僅要引發(fā)學生對美術課程本身的思考,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項目化教學前,教師要認真篩選、優(yōu)化項目化教學的課題,確保項目化教學的課題真正促使學生深度學習。項目化教學的課題應當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來,回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確定課題后,教師可以通過精心發(fā)掘相關的課程資源、素材豐富項目化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二、搭建學習支架,驅動學生學習
支架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可以是具體的方法、步驟,也可以是某種學習策略、路徑等。確定項目化教學的課題后,教師要根據(jù)項目化教學課題設計學習支架,精心設計相關的問題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問題、任務的驅動和引領下,沉浸在項目中,完成高質量的學習活動。為搭建有效的支架,教師要深入研究美術學科知識,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水平,找尋合適的教學策略,確保學習支架發(fā)揮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此外,教師還要明確,學習支架只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時的暫時性輔助,搭建支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教學手段,一種教學策略,其目標是促進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學習,教師不僅要善于搭建學習支架,還要善于拆除學習支架。
比如教授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畫影子”這一節(jié)時,筆者便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搭建了學習支架。在以往,部分教師教授這一節(jié)內容時過于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影子,但卻忽略了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影子、學習相關表達技巧,于是學生雖然能欣賞影子,卻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為了讓學生既能感受影子,又能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筆者設計了這樣的項目化教學活動—“真與假:影子的認識與表現(xiàn)”,并確定了兩個階段的教學任務:第一階段引導學生感受影子,第二階段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影子和學習相關表達技巧。在實際教學時,筆者先展示了一些和影子有關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影子,比較畫了影子的畫作和沒有畫影子的畫作。隨后,筆者以下列問題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科學認識影子、學習相關表達技巧。問題1:這些有影子的畫美嗎,美在哪里;問題2:請結合所學數(shù)學知識思考,事物和影子有怎樣的關系;問題3:畫家們除了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創(chuàng)作影子,還采用了哪些方法,請從顏色、構圖等方面進行分析;問題4:你能畫出有影子的畫嗎?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記住了軸對稱相關知識,并通過欣賞畫家們的作品掌握了如何利用繪畫技巧科學地展示影子。為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美術知識體系,筆者引導學生總結了畫影子的方法、步驟等。在學生掌握上述知識后,筆者再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有影子的畫。于是學生在畫水面上的影子后有意識地增添了一些波紋,讓影子具有波光粼粼之感;也有學生故意拉長了森林中樹木的影子,展現(xiàn)清幽靜謐之感。在這樣的項目化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學習支架感受、欣賞了影子,又掌握了相關的科學知識和繪畫技巧,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使學生順利創(chuàng)作出了個性化的作品。
教師應明白,搭建支架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有一個抓手,是為了幫助學生梳理美術知識,從而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在開展小學美術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善于設計學習支架,充分發(fā)揮支架的育人功能,彰顯支架的育人價值,還要善于聚焦學生美術認知的模糊點,探尋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地方,應用支架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和討論,促進學生深度
學習。
三、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實踐
在小學美術項目化教學中,教師應當從主導者轉變?yōu)檩o導者,讓學生在項目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需求。為此,教師不僅要善于確定項目化教學的課題,讓學生沉浸在項目中,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美術知識,積極地進行實踐嘗試。也就是說,在開展項目化教學時,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地引導學生學習,而是要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優(yōu)質資源、素材,讓學生找到有效的方法與路徑自主學習。
比如教授人美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設計生活標志”這一節(jié)時,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欣賞生活標志,深入感受生活標志的功能、作用和意義,并順利完成設計生活標志的任務。設計生活標志的方法眾多,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這些內容并不現(xiàn)實,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項目化教學活動中分層推進,讓學生由完成子任務逐步了解相關內容。為完成上述教學任務,筆者以“生活標志”為關鍵詞,設計了“走近生活標志”項目化教學活動,并分解出若干子任務,引導學生欣賞、分析和創(chuàng)作任務生活標志。筆者設計的子任務1為“欣賞生活標志”,在完成這一子任務時學生要在學習之余尋找生活標志,并試著賞析這些生活標志。為方便學生完成這一任務,筆者還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單,讓學生以此為依據(jù)賞析生活標志,感受生活標志的直觀美、簡潔美;筆者設計的子任務2為“分析生活標志”,在完成這一子任務時學生要通過觀察生活標志、觸摸生活標志對生活標志的創(chuàng)意進行分析;筆者設計的子任務3為“創(chuàng)作生活標志”,在完成這一子任務時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生活標志,這一活動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
由此可見,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將項目化教學活動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完成學習任務,逐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用大腦分析、用小手描繪,讓學生充分體驗美術創(chuàng)作的魅力,積累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四、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交流創(chuàng)作過程
在美術項目化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后反思自己的實踐過程,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在學生反思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使用的學習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積極主動地進行質疑、批判、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通過反思、交流集聚集體的智慧。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評價自己和同學的作品,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膚淺走向深刻,使學生成為美術課堂上的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評價者[2]。
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留給母校的紀念”一節(jié)時,在學生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之后,筆者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并說出在項目化教學活動中自己最滿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筆者還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對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一方面學生可以關注同學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否主題突出、特點清晰、色彩鮮艷,同學對創(chuàng)作材料的應用是否恰當?shù)?;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回顧同學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在小組展示活動中,學生之間進行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互動和交流,他們對相關美術知識形成了深刻的認識。
為使學生順利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教師要為學生的展示預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此外,教師還要明確在學生展示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反思,讓學生明晰學習目標,把握知識的本質,提升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結語
在開展小學美術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以育人為根本目標,完善項目化教學的內容,優(yōu)化項目化教學的形式,通過高質量的美術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在完善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美術學習自然發(fā)生、深度發(fā)生、持續(xù)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葉明明.項目式學習法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6):138,140.
[2]徐麗.基于項目化學習模式下培養(yǎng)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J].小學教學研究,2022(24):5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