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慶
【摘要】為了有效提升當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成效,將注重發(fā)散性思維的思維導圖滲透到習作教學中,分析思維導圖的特點及其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意義所在,并基于實際教學經(jīng)驗,提出思維導圖于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措施,以期更好地促進當前語文習作教學的提質增效。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意義;習作教學
經(jīng)由低年級階段語言文字、詞、句的積累和鋪墊,在中高年級階段,語文課程迎來了習作內容的教學。相比于其他教學內容而言,習作教學是更具綜合性的一種考察形式,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對字、詞、句、篇的應用,在寫作文時還需要學生輔之以一定的觀察力、創(chuàng)新力、想象力、情感的敏銳洞察力、邏輯分析能力等。但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思維卻常常會不自覺地陷入教師所提供的關鍵詞或范例上,限制了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制約了學生優(yōu)質作文產(chǎn)出。為了有效破除學生寫作思維的壁壘,筆者將注重發(fā)散性思維的思維導圖滲透到習作教學中,并基于自身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實際,展開了思維導圖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探索和研究。
一、思維導圖的特點
思維導圖最大的特點就在于發(fā)散性,它如同我們頭腦中思維的“地圖”,能將我們頭腦中儲存的知識、過往經(jīng)歷、熟知的常識等進行有序地規(guī)整,并在“地圖”的指引下,引導我們從主流出發(fā),展開發(fā)散性地思考和聯(lián)想,到達各分支點中。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習作教學中,能有效破除學生思維定式的弊端,帶領學生由一個知識點出發(fā),輻射至多個知識點,既能有效回顧已學習過的字、詞、句、篇及相關寫作手法,又能充分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實現(xiàn)更為優(yōu)質、高效的習作教學。
二、思維導圖于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以寫作主題為基礎,選定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匯
實現(xiàn)思維導圖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首先要找到思維導圖最初的起點,再由此出發(fā),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而這個思維導圖最初的起點就是寫作的主題。立足于筆者自身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實際,發(fā)現(xiàn)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習作板塊內容都會設定確切的寫作主題,如“豐富多彩的活動”“一件記憶深刻的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讓生活更美好”“有關我自己的故事”等,這些主題限定了寫作的內容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了指明了作文的文體趨向和可運用的文章寫法。因此,教師不僅要將教材所提供的寫作主題作為思維導圖的起點,還以其為基礎選定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匯,由關鍵詞匯進一步推動思維導圖的建構。如在涉及“一件記憶深刻的事”的寫作主題中,教師抓住學生對“事”的情感認知,設定了四個關鍵詞匯,分別是“快樂”“難過”“感動”“懊悔”(如下圖所示),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已有生活經(jīng)歷中能引發(fā)自身產(chǎn)生難過、快樂、感動或懊悔等情感共鳴的事情,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2.以思維導圖為主體,搭建學生寫作邏輯框架
邏輯框架就如同行文的思路,在完整邏輯框架的助力下,寫作也將變得更加事半功倍。學生頭腦中有“內容”可寫后,可以進一步采取措施,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能晰地呈現(xiàn)整個行文邏輯框架的優(yōu)勢,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推動學生將“內容”科學、有序地放入不同的文章框架結構上。如下圖所示,在“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寫作中,教師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清晰羅列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主要描述的內容,具體為:第一段—簡要說明“這種事物是什么”,并引出主題;第二段—通過舉例論述“這種事物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第三段—回歸主題,再次點題。在這其中,如果學生在某一段落寫作中存在疑難之處,教師還可以就某一段落內容繼續(xù)延展和細化思維導圖,搭建起更加完整、細致的寫作邏輯框架。在思維導圖所呈現(xiàn)的邏輯框架引導下,學生不僅能更高效地完成寫作,在將來遇到類似題材寫作時,也能輕而易舉地依托所搭建的寫作邏輯框架將其拿下。
3.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促進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能說、會說,才會寫。要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質增效,教師更要在課堂中搭建起“說”的實踐舞臺,讓學生用“說”表達自己的寫作思路,以“說”的形式打下作文的初稿。充分考慮到學生通過低年級學習的鋪墊,已具備一定語文應用能力基礎的特點,為此,教師將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同思維導圖相結合,以小組合作為依托,讓各個小組的同學依據(jù)思維導圖中所呈現(xiàn)的寫作邏輯框架嘗試“說”出自己的作文,厘清自己作文的思路和結構,還能在組員交流的過程中促進組員間寫作思維的碰撞,充實學生的寫作思路。此外,在小組合作交流之余,還將以隨機抽選的方式,請出班級中的幾位同學來分享自己文章,在班級學生共同分享與探討的過程中,分享者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傾聽者也能學習分享者在文章中對邏輯框架思維導圖的應用及其他優(yōu)秀的經(jīng)驗見解,共同營造語文習作課堂教的良好生態(tài)。
三、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意義
1.推動教學回歸學生本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學生是教師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唯有始終由學生出發(fā),科學、合理地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契合學生特點、彰顯學生興趣、體現(xiàn)教學要點、符合學生所需,學生才能收獲開啟學習之門的鑰匙,使學生成為知識的“門中人”。因此,在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地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激活學生的已知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循循善誘,逐步引導,讓學生循著思維導圖的輻射行徑搭建起習作學習的橋梁,參與至思維導圖的建構過程中。它也更契合學生自身各方面需求,學生本位得以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在實際參與的推動下深度彰顯。
2.攻克當前習作教學難題,拓展學生的習作思維
習作教學重在對學生綜合語文應用能力的訓練。攻克當前習作教學中的難題,更要找準重點,在習作教學中將焦點聚集于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拓展教學的面,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推動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發(fā)揮。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幫助學生由當下的寫作主題出發(fā),回顧已學過文章中的相關寫法,幫助學生盡快找準寫作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并再度由一種相關聯(lián)寫法輻射至幾種優(yōu)秀范例,聯(lián)想到與自身切實相關的生活經(jīng)歷等,不斷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
四、結語
作為一名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基于教學實際開展思維導圖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的策略探討,還要積極將這些策略于習作教學實際中落地,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收獲到了比以往習作教學更好的成效。在此筆者將自身親身實踐的優(yōu)秀教學經(jīng)驗進一步整合和總結,以期更好地助力當今語文習作教學的質量及成效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李婷.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C]//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2023.
[2]沙海燕.談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3(03).
[3]丁海燕.思維導圖:賦能習作教學的“支架”[J].新作文,2022(36).
[4]湯秋萍.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