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冰 張澍軍
[摘要]劉少奇在探索新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道路上,對勞動教育進行過系統(tǒng)探索,他圍繞“勞動教育”提出諸多重要思想觀點,其認為勞動教育要繼承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要樹立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思想觀念;要堅持“學好本領、建設祖國”的勞動教育導向;要堅持“兩種教育制度”與“兩種勞動制度”相結合。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形成受多維因素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是其理論淵源,新中國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文化的勞動者是實踐基礎,受家庭教育影響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是個人成長因素。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雖然帶有時代烙印,但是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對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仍具有啟發(fā)性,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勞動教育要堅持唯物史觀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指導;勞動教育要堅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體現(xiàn)時代特征有機統(tǒng)一;勞動教育要關切尊重職業(yè)、增強對勞動人民感情的現(xiàn)實訴求;勞動教育要堅持“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教育導向。
[關鍵詞]勞動教育;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實踐基礎;尊重勞動
[作者簡介]閆冰,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廣西南寧 530022;張澍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榮譽教授,思想理論教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吉林長春 130024。
[中圖分類號] D642,C9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3)04-0016-06
2023年是劉少奇誕辰125周年。劉少奇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在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外交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都建立了卓著功勛。①劉少奇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勞動教育進行系統(tǒng)探索,研究他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勞動教育思想,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其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勞動教育寫進黨代會報告,足見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劉少奇在新中國建設中,圍繞勞動教育,形成許多真知灼見,研究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對于今天開展勞動教育大有裨益。其二,當前關于劉少奇的文本研究還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劉少奇同志的經(jīng)濟思想、治國理念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理論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科書,應該好好學習、研究和宣傳?!雹谟姓撜咧赋觯簞⑸倨嫜芯砍晒巴瑒⑸倨鎸χ袊锩徒ㄔO做出的貢獻不相稱”“同劉少奇在黨和國家中所處的地位不相稱”。③另外,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學界關于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雖然不少,但是主要集中在他提出的“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方面。透過劉少奇的講話、報告、信件、批語等,可以發(fā)現(xiàn)其關于勞動教育的論述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思想體系,本文從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的形成、內容與啟示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形成多維因素分析
任何一種理論思想都是時代的產物,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是受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理論淵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
劉少奇接觸馬克思主義較早,系統(tǒng)學習過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1920年,他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發(fā)起成立的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資本論〉入門》等馬列主義理論課程。1921年,劉少奇在莫斯科東方大學更加全面深入地研讀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在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對勞動教育有諸多論述,對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產生較大影響。這些論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關于勞動重要性的論述。馬克思指出:“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雹芏鞲袼垢又苯亓水敚骸皠趧觿?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雹輨趧邮侨祟惖谋举|活動,既把人同動物區(qū)別開來,又把人與自然界聯(lián)系起來。這使劉少奇深刻認識到勞動是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二是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論述。馬克思指出:“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并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⑥教育起源于人類的生產勞動,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可能存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和現(xiàn)實的必要性。立足于新中國國情,劉少奇認為實現(xiàn)勞動與教育相結合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三是關于實現(xiàn)共產主義離不開勞動教育的論述。列寧指出:“從小就受到自覺地有紀律的勞動教育,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新一代人”⑦,“如果不把青年一代的教學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⑧。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內在要求加強勞動教育,這既是培養(yǎng)人的需要,也是促進生產力快速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劉少奇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為理論依據(jù)闡述其勞動教育思想,他們的論述構成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
(二)實踐基礎:新中國建設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文化的勞動者
新中國成立前夕,物資嚴重匱乏,土地大量荒蕪,工農業(yè)基礎十分薄弱。工農業(yè)總產值466億元,同過去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高年份相比,工業(yè)總產值減少了一半左右,糧食減少四分之一,棉花減少近一半;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旱、凍、蟲、風、雹、水災相繼發(fā)生,尤以水災最嚴重,被淹耕地約1億畝,災民約有4000萬。⑨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文化的勞動者。劉少奇指出:“現(xiàn)在我們是知識分子太少了,專家太少了,技術人員太少了,搞建設就感覺人才太少?!雹鉃樘岣邚V大勞動人民文化水平,黨在新中國成立時確立“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教育方針,采取種種措施優(yōu)先照顧工農青年、工農子女入學。?短短五年時間,已實現(xiàn)全國小學生中工農成分占80%以上,中學生中工農成分占60%以上。?當時存在兩種問題:一方面是國家教育條件與資源不能完全滿足中小學升學需要。另一方面,工農子弟由于在舊社會中缺少教育機會,祖輩背負“文盲”包袱,在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部分人滋生了擺脫從事體力勞動的思想,“種地沒出息”“做工沒前途”之風開始在學校蔓延。這兩方面的問題都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新中國建設培養(yǎng)一大批有知識文化的勞動者成為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
(三)個人因素:受家庭教育影響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
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形成的個人因素,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受到家庭教育影響。劉少奇祖輩以“老成持重、耕讀傳家”著稱。?其父劉壽生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農民,讀書明理,為人忠厚。母親劉魯氏勤勞儉樸,心地善良。劉壽生教育子女方法有兩條,一條是從小教習子女耕作本領。劉壽生要求家庭成員都要承擔必要的勞動任務,所有耕作技能都要學會。劉少奇從小就在父親帶領下參加力所能及的田間勞動,五六歲時跟著大人到田邊放牛、割草、砍柴、挖野菜,八九歲便與鄰居家的孩子一道獨立從事各種野外勞動。劉少奇從小生活在一個勤勞、節(jié)儉、家規(guī)嚴格、緊張有序的家庭環(huán)境里,父親的爽直、忠厚、躬親勞動而善于指揮,母親干練、堅毅、任勞任怨,以及哥哥姐姐們勤勉努力,這種可貴的農家作風,深深地影響了劉少奇幼小的心靈,使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也培養(yǎng)了他與勞動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正如有論者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員的知識結構中占有相當突出的位置,對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出興趣和愛好則成為這一群體的通性?!?劉少奇作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之一,也不例外,他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這與劉壽生另一條教育子女的方法有關。這條方法就是送子女入私塾讀書。1906年,八歲的劉少奇就到柘木沖上私塾,主要學習《三字經(jīng)》《千字文》《論語》。九歲又到羅家塘上私塾,主要學習《大學》《中庸》《孟子》等。后來,他又陸續(xù)學習了《詩經(jīng)》《左傳》等一系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劉少奇在闡述其勞動教育思想時,曾引用兒時誦讀的《三字經(jīng)》中“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話語,認為中國古代就有一邊勞動,一邊讀書的傳統(tǒng)。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傳統(tǒng)美德為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形成提供了文化基因。
二、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主要內容透視
劉少奇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既立足于黨的光輝歷程,又著眼于現(xiàn)實需要,特別是把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主要形成四大思想認識,對當時勞動教育實踐發(fā)揮著指導作用。
(一)繼承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
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鍛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特別是在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克服經(jīng)濟困難,中國共產黨在各抗日根據(jù)地掀起了一場大生產運動。老一輩革命家身先士卒、垂身示范,毛澤東開起了菜園;周恩來成了紡線能手;朱德背籮筐到處拾糞積肥。劉少奇認為勞動是光榮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作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該得到繼承與弘揚。劉少奇同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干部和一部分青年漸漸遺忘了這種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如何繼承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劉少奇強調:“今天新中國青年學生們參加課余勞動、勤工儉學,就是繼承我們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為勉勵學生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繼承和弘揚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劉少奇用老一輩革命家的先進事跡教育學生。他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視察時,多次列舉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李維漢、聶榮臻等革命家青年時期一面勞動,一面學習的事跡,為學生樹立榜樣。劉少奇指出:“現(xiàn)在大學生、中學生是否也可以提倡一下勤工儉學,一方面改善生活,自己搞點學費,另一方面也是勞動教育……勞動不但不丟人,而且是光榮的事。”?
(二)樹立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思想觀念
一切有利于人民的勞動,一切為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貢獻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應當?shù)玫阶鹬亍H欢?,新中國成立后,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大中小學生中存在著某種輕視勞動、看不起勞動人民的現(xiàn)象。劉少奇指出:“不少青年讀書讀到初中畢業(yè)或高中畢業(yè),就看不起工人和農民,看不起理發(fā)工人、縫衣工人、廚師?!?針對部分學生認為做工人沒出息,做農民不光榮,甚至感到丟人,劉少奇反問道:“許多青年學生的父母是種地的,難道能說他們的父母丟人了嗎?許多人祖祖輩輩是種地的,難道能說他們祖祖輩輩丟人了嗎?全國農業(yè)人口共五億多,難道說他們丟人了嗎……說五億多人民的勞動是丟人、沒出息的、不光榮的,這還了得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是勞動人民的觀點嗎?是無產階級的觀點嗎?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嗎?”?為什么在青年學生中間會存在這種思想,劉少奇分析認為:“一方面受中國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落后思想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一般道理講的多,聯(lián)系實際少?!?如何看待勞動、如何對待勞動人民,劉少奇指出:“勞動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勞動者乃是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勞動應該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事情,勞動者應該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們。”怎樣才能使學生樹立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思想觀念?劉少奇認為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學生。劉少奇指出:“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了一定書本知識的中小學畢業(yè)生,應該毅然決然地、愉快積極地投入到生產勞動中去,特別是投入到農業(yè)生產中去,獲得生產斗爭的實際知識,使書本知識和實際知識結合起來,促進自己的提高和發(fā)展?!薄拔覀儎窀嬉磺邢锣l(xiāng)的青年學生,要用心地搞好自己同農民群眾的關系,不要采取對鄉(xiāng)村一切都看不慣,對一切都亂加指責的傲慢態(tài)度?!倍轻槍W校。他強調:“我們培養(yǎng)的不應該再是那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課余勞動,就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勞動技能,養(yǎng)成勞動習慣,通過實際勞動操作去體會人類勞動的偉大作用,增加對于勞動人民的了解和對勞動人民的情感?!比轻槍ψ约杭凹胰恕⑸倨嬉陨碜鲃t,帶頭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在全國首屆群英會上,劉少奇緊緊握著掏糞工人時傳祥的手說:“你掏大糞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業(y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眲⑸倨鎳栏褚笞优鹬貏趧印⒆鹬貏趧尤嗣?。據(jù)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回憶說:“源源(劉少奇之子)有一段時間從學?;貋砭桶雅K衣服扔給趙阿姨洗,自己不愿意洗,少奇同志知道后,專門找他談話進行了嚴厲批評,給他講了許多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勞動光榮、不愛勞動可恥的道理,從此以后再也沒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劉少奇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立場鮮明,態(tài)度一以貫之。
(三)注重“學好本領、建設祖國”的勞動育人導向
劉少奇認為勞動教育的導向應該是“學好本領、建設祖國”,意蘊有三:一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劉少奇把教育內容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唯物史觀教育,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被劉少奇列為唯物史觀教育第一條。劉少奇指出:“有些人不懂得世界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而以為是知識創(chuàng)造的,不懂得知識與勞動的關系?!睂W習知識有利于更好地勞動,而勞動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劉少奇關于知識與勞動關系問題的論述解決了學生思想上的困惑,為勞動教育導向是“學好本領、建設祖國”提供了依據(jù)。二是勞動教育最終歸宿是要服務于國家建設需要。劉少奇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上指出:“你們是吃著人民的小米學習的,如果畢業(yè)后不能很好地為人民服務,那就不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睂Ω疤K留學生的講話:“你們要下定一個決心,為人民學習,為國家學習,學成以后為人民工作,為國家工作?!彼麑ψ约旱淖优彩沁@么要求,在給劉允若的信中寫道:“你現(xiàn)在正在學習技術,也就是準備學會一門本領以便為祖國服務?!比堑阶鎳枰牡胤浇üαI(yè)。劉少奇指出:“一個學校是否成功,不在學生畢業(yè)時的總結,而在畢業(yè)后的社會工作中才能證明?!痹谂c許昌師生座談時,他勉勵青年畢業(yè)后到祖國需要的地方、艱苦的地方建功立業(yè),在學生中間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學生表示,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馬上打起行李就走。許昌一高三年級一班十二名同學,為了表示決心,聯(lián)名向《中國青年報》寫了一封信,誠懇要求向黨中央轉達他們服從祖國需要、奔赴艱苦地方的愿望。在劉少奇這一思想引領與鼓舞下,全國許多城市知識青年自愿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鍛煉、發(fā)展。1955年9月,劉少奇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題詞:“學好本領,建設祖國”。這一題詞是對勞動教育導向的生動詮釋。
(四)堅持“兩種教育制度”與“兩種勞動制度”相結合
1953年到1954年,劉少奇注意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升學矛盾突出,教育供需不平衡。另一個問題是在校學生生活艱難,很多家庭無力負擔子女上學,面臨輟學。為解決這兩大問題,劉少奇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思想。1958年5月,劉少奇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我國應有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講話:“我們國家應該有兩種主要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工廠農村的勞動制度。一種是現(xiàn)在的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和現(xiàn)在工廠里面、機關里面八小時工作的勞動制度。這是主要的。此外,是不是還可以采用一種制度,跟這種制度相并行,也成為主要制度之一,就是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劉少奇在不同場合對“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作了補充說明。1958年6月,劉少奇給時任勞動部部長馬文瑞的信中寫道:“實行這種勞動制度和學校制度的工廠,就使工廠和學校完全合而為一了?!?958年7月,劉少奇到天津視察時指出:“學校工廠合一,工廠就是學校,學校就是工廠?!眲⑸倨嫠岬降膬煞N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勞動制度,同時也是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同時也是勞動制度。1958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普及教育要以大量發(fā)展業(yè)余的文化技術學校和半工半讀學校的形式為主。”“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思想在現(xiàn)實中得到推廣和應用。全國許多地方興起創(chuàng)辦半工半讀、半農半讀學校的浪潮。劉少奇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的思想,不僅解決了當時教育領域存在的矛盾,而且克服了中國長期存在教育制度與勞動制度相脫節(jié)的問題;同時,也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探索出一條新路。
三、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現(xiàn)實啟示
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雖然具有時代烙印,但是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對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仍然具有啟發(fā)性。
(一)勞動教育要堅持唯物史觀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指導
縱觀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形成與發(fā)展,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是堅持唯物史觀、特別是它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劉少奇在論述其勞動教育思想時,多次強調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他指出:“最近各地都已經(jīng)重視勞動教育,當然這是好的,但是如果不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點……那是肯定不能解決什么問題的?!眲⑸倨鎻娬{“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唯物史觀的指導意義。他在一次講話中追問:“世界是什么創(chuàng)造的?飯哪里來的?房子哪里來的?一切都是工人農民創(chuàng)造的?!眲⑸倨嬲驹隈R克思主義勞動觀、唯物史觀的高度回答了為什么要尊重勞動、為什么要尊重勞動人民等重大原則性問題,解決了人們對待勞動教育的態(tài)度問題、思想問題,引導人們在實踐中自覺地把勞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當前,智能時代到來,人類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勞動形態(tài)發(fā)生較大變化,但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唯物史觀所揭示的勞動本質沒有變,人們在勞動教育中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一方面有助于端正人們對勞動教育的態(tài)度,站在人類發(fā)展角度重新認識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如“人類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社會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等,進而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
(二)勞動教育要堅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體現(xiàn)時代特征有機統(tǒng)一
老一輩革命家為探索民族獨立、國家富強道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生產力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但是中國共產黨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這是由中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要求。黨崇尚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是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精神動力和基本保障。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艱苦奮斗已過時”的論調以及“啃老族”“躺平”“擺爛”等現(xiàn)象,大中小學仍要大力弘揚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激勵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堅決反對不勞而獲、好逸惡勞、揮霍無度等思想與行為。恩格斯說:“勞動本身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變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了?!碑斍爸袊?jīng)濟正處于爬坡越坎期,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邁進,勞動教育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也要適應勞動新形態(tài)的變化,與時代發(fā)展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特征與要求。大中小學要把勞動最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與新時代倡導的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結合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讓學生深刻理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勞動才能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實現(xiàn)。
(三)勞動教育要關切尊重職業(yè)、增強對勞動人民感情的現(xiàn)實訴求
作為新時代勞動者所從事的職業(yè)雖有不同,但無貴賤之分,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審視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歧視勞動者和勞動職業(yè)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一些老師或家長為了教育孩子,常常指著清潔工說:“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跟他們一樣掃大街”;指著農民工說:“如果不努力,你只能跟他們一樣去工地搬磚”。久而久之,給孩子造成錯誤認識,建筑工、農民工、清潔工等被認為是低下的職業(yè),而公務員、醫(yī)生、律師等被認為是體面的職業(yè)。這種認知讓孩子從小就不懂得尊重職業(yè)、尊重勞動人民,見到清潔工人繞著走,見到農民工退避三尺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劉少奇曾嚴厲批評那些看不起理發(fā)工人、縫紉工人、廚師、農民的現(xiàn)象,認為勞動教育就是要去掉這些錯誤的觀點,改變輕視體力勞動的態(tài)度,走到勞動人民中間去,建立與勞動人民的感情。當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要有機融入職業(yè)教育,強化學生職業(yè)不分貴賤的意識,培養(yǎng)與勞動人民的感情。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發(fā)力。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則,尊重一切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職業(yè)勞動。學校要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有機結合,開展職業(yè)體驗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樹立正確職業(yè)觀念。社會要積極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各行各業(yè)勞動工人的氛圍,為學生搭建接觸各行各業(yè)勞動工人的平臺,加強學生對勞動職業(yè)的了解,拉近學生與勞動人民的距離,鼓勵學生以志愿者身份參與到各行各業(yè)中去,在勞動實踐中激發(fā)對勞動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尊重,激勵學生長大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
(四)勞動教育要堅持“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教育導向
劉少奇關于勞動教育要堅持“學好本領、建設祖國”的價值導向,與《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把握“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育人導向,實質是一致的。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在全社會弘揚奉獻精神。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首要回答的問題,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教育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一部分,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導向要旗幟鮮明,即培養(yǎng)“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觀者,更不是反對派。當前,大中小學生受到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影響,尤其是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等西方價值觀念侵蝕,部分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職業(yè)選擇上堅持以自我為中心、私利至上,應通過勞動教育及時予以糾正。大中小學要正確把握勞動教育導向,把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勞動教育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勞動教育中自覺強化學生社會責任與擔當,增強學生奉獻服務意識,在勞動實踐中砥礪學生道德品格,讓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底色。在奮進中國夢的征途上,引導學生把個人成長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立志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將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
總之,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不僅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具有現(xiàn)實意義,大中小學都可以從劉少奇勞動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與力量,遵循大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注釋]
①習近平.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8-11-24(02).
②文巖.“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N].人民日報,2015-07-09(09).
③黃崢.劉少奇研究[N].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331.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0.
⑤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
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0.
⑦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
⑧列寧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0.
⑨鐘文.開國總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⑩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00.
?王愛云.為了平等而不平等——從學校向工農開門看新中國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J].安徽史學,2016(03):153-158.
?程萬里.勞動教育諸問題[M].武漢:中南人民文學藝術出版社,1954:23-24.
?閆建琦,王雙梅.劉少奇年譜(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1.
?李方祥.中國共產黨的傳統(tǒng)文化觀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67-68.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89.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93.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69.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78.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76.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76-180.
劉少奇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79.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82.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94.
李新芝,譚曉萍.劉少奇紀事(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816.
李新芝,譚曉萍.劉少奇紀事(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812.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61.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67.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98.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13.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31.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04.
李新芝,譚曉萍.劉少奇紀事(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717.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50.
劉少奇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24.
劉少奇同志關懷天津半工半讀教育[N].天津日報,1980-05-17.
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49—1975)[M].??冢汉D铣霭嫔?,1998:858.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80.
劉少奇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33.
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01).
習近平.在烏魯木齊接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向全國廣大勞動者致以“五一”節(jié)問候[N].人民日報,2014-05-01(01).
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0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