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瞳 楊潔
摘要:本文再現(xiàn)了一位高職女生在校期間誤入傳銷組織的真實案例。通過展示事件的發(fā)現(xiàn)及處理過程,透視出輔導員在校園危機事件應對中的角色作用,分析學生誤入傳銷的原因以及處理危機事件的經驗啟示,做好歸納總結,舉一反三,以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校園危機事件應對模式。
關鍵詞:校園危機事件;傳銷;案例分析;應對與啟示
一、案例背景
小麗 (化名),女,是一個乖巧、努力的好學生。大三秋季學期開學前,小麗以照顧老人為由主動聯(lián)系輔導員請假。開學三天后,小麗仍然沒有返校,輔導員反復撥打她的電話都無人接聽。隨后,小麗在QQ給輔導員留言,表明休學的想法,原因是父母要求她休學照顧生病的奶奶。
此時,輔導員憑職業(yè)敏感以及對該學生的了解,判斷出事情存在異常,于是展開多方位的調查工作。首先,輔導員要求要與家長核實情況,小麗提供了家長聯(lián)系電話,電話中,該 “家長”同意小麗休學,并簡單介紹了家里的 “困境”,哪怕輔導員表明可以申請助學金等資助,依然堅持休學。“家長”對可能產生的后果并沒有特別在意,也沒有體現(xiàn)出作為父母對孩子前途的關切。由此,輔導員對該 “家長”身份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其次,輔導員向小麗的舍友及班干部了解小麗的情況以及近期的社交動態(tài)。根據(jù)舍友和班干部的描述,小麗近期有在班群拉同學進其他群的情況,曾向舍友借錢,遭到拒絕后表現(xiàn)得脾氣暴躁,且經常在對話中出現(xiàn)邏輯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形,與過去判若兩人。
最后,輔導員通過查閱學生檔案以及入學時登記的學生資料,找到學生的家長聯(lián)系方式,聯(lián)系家長向家長轉述小麗開學以來沒有返校的情況以及休學的想法。家長聽后,表示震驚。一來家中并沒有需要照顧的 “奶奶”,二來家長并不知道女兒沒有上學;并且,不久前小麗給家里發(fā)了一份學校關于選拔人才到澳門科技大學進修的文件,并要求家長支付6.8萬元的 “交換生”學費。然而,輔導員多方確認后,證實學校并沒有這樣的一個項目,文件是小麗偽造出來向家長騙取學費的。
于是,輔導員向上級領導及學校相關行政部門匯報小麗的情況,經院系領導對案情的討論、研判,制定營救此學生的辦法。
因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校方與家長都不敢進行強行營救,雙方討論后決定,收集證據(jù)后再由家長到當?shù)毓矙C關報案,尋求警方幫助。由于小麗長時間沒有返校學習,學校有相關的考勤制度,為了讓小麗以后能正?;貧w校園生活和學習,決定為她辦理休學手續(xù)。謊言被揭穿后,小麗表示,她已經找到工作,不想再上學了,并拒絕溝通。
隨后,由跟小麗關系最為親近的哥哥負責與小麗直接聯(lián)系,逐步取得她的信任,進而獲取更多有利于營救的信息,同時收集證據(jù),為后面的報警做好準備。通過校方、家長、警方多方的配合,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成功把小麗帶回家。
復學后,小麗承認,當初確是經初中同學介紹誤入了傳銷組織,但是當時,由于組織不停給她 “洗腦”,而且也沒有被 “關起來”“毆打”“挨餓”等以前從各種渠道了解到的關于傳銷組織的特征,自己還不自知已經被騙入傳銷組織中了。直到被家人帶回家之后,回想起來,才慢慢意識到那是一個傳銷組織。小麗表示,已經認識到錯誤了,并且把相關聯(lián)系人全部刪除,以后再也不會跟他們聯(lián)系。
二、案例分析
(一)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一位大學生在校期間誤入傳銷組織后,從如何發(fā)現(xiàn)到成功解救再到順利復學并重新融入校園生活的經過。通過展示事件的處理過程,透視出輔導員在校園危機事件應對中的角色作用。
(二)問題關鍵點
1.如何發(fā)現(xiàn)小麗 “請假”事件的不正常,從而提高警惕并展開調查。這是本案例最關鍵的點,如果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此次校園危機事件就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2.如何判斷出小麗的假家長并聯(lián)系到真實的家長。只有聯(lián)系到真實的家長,家長與輔導員溝通清楚兩邊的情況,才能判斷出學生確實誤入傳銷組織。
3.如何加強家校聯(lián)動,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功能,確保溝通順暢,同步掌握學生動態(tài)。
4.如何建立多方合作,順利從傳銷組織中把小麗解救出來的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學生,并讓其意識到自己已被騙入傳銷組織,主動參與自救。
5.如何妥善處理小麗的缺課問題,避免因曠課節(jié)數(shù)太多導致退學。
6.在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回歸家庭、回歸校園后,如何幫助學生進行心理上的修復,擺脫陰影,重歸正常生活和學習。
(三)原因分析
1.在本案例中小麗誤入傳銷的原因分析
個人原因:小麗來自鄉(xiāng)村,她的性格單純,對身邊的人抱有十分信任的態(tài)度;社會閱歷較淺,獨立判斷的能力差;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危機防范意識較差。當她的同學向她推薦一個快速賺錢的機會時,就非常心動,在缺乏思考的情況下,放松了警惕,以致最后被拉入其中。
家庭原因:小麗的原生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現(xiàn)象,從小她的父母就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有限的資源花費在哥哥和弟弟身上,對作為女兒的她,則是 “養(yǎng)大就行”的態(tài)度。在缺乏家庭關愛和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加上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好,讓她產生了自卑的心理。當同學向她介紹這種沒有什么門檻又能快速賺錢的機會時,她也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 “賺大錢”,從而改變自己在家里被邊緣化的地位。
社會原因:傳銷和變相傳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較強。青年大學生的社會閱歷淺,不易發(fā)現(xiàn)傳銷的真面目,再加上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干出一番事業(yè),而傳銷宣揚的 “低門檻、好工作、高收入”的特點,對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
2.小麗成功回歸校園的原因分析
發(fā)現(xiàn)及時:輔導員通過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細節(jié)理智判斷,沉著應對,及時發(fā)現(xiàn)小麗提出 “請假”和 “休學”請求的異常,并揭穿了 “假家長”。
迅速聯(lián)系:輔導員迅速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核實小麗目前不在家的情況,以及學生存在 “兩頭騙”行為。
共商方案:信息傳遞及時有效。輔導員初步判斷小麗的異常問題后,第一時間即向學院分管領導匯報,及時與學院領導、家長等共同制定應對方案。
心理輔導:在小麗離開傳銷組織后,及時對她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打開了心結,看清傳銷組織的內幕,樹立了正確的認識,以健康積極的姿態(tài)重新回到校園生活。
三、解決思路與實施過程
(一)解決思路(詳見圖1)
(二)具體的實施過程
在學生出現(xiàn)以不符合常理的請假理由長時間未到校,或申請休學、退學等情況的時候,通過該生的任課老師、舍友、同班的班干部、關系較好的同學、朋友等了解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近期的社交等情況,盡可能收集有用信息,根據(jù)信息作出基本的判斷,并第一時間向所在院系領導匯報。[1]
在初步懷疑學生提供的是 “假家長”聯(lián)系方式的情況下,盡快聯(lián)系到該生家長,告知家長相關的情況,確認該生不在家的事實,并了解到學生描述的 “照顧奶奶”“家長要求休學”等情況是學生編造出來的。與此同時,也了解到小麗在暑假期間曾要求家長支付6.8萬元的 “交換生”學費,并且家長已轉賬一半的費用。
在經過學院領導的多次集中研討,確認學生誤入傳銷組織后,及時聯(lián)系家長,充分溝通,權衡利弊,制定方案。
輔導員聯(lián)系學生確認休學意愿、協(xié)助家長代辦休學手續(xù),并要求學生提供委托書。由學生的哥哥跟學生聯(lián)系,逐步取得學生的信任,進而獲取學生所在具體位置。多方收集證據(jù)后,由家長向案發(fā)地公安部門報案,獲得警方的介入和幫助,制定專門的營救方案,最終成功把學生帶離傳銷窩點。[2]
小麗誤入傳銷組織后的一段時間,被 “洗腦”“教育”,她的身心已遭受嚴重的創(chuàng)傷,再加上回到家后,同村鄰居的閑言碎語,讓學生感到很大壓力,在心理上急需進行修復。休學在家期間,輔導員定期與學生及其家長聯(lián)系,關注學生動態(tài),并為學生預約提供線上心理輔導,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經過家人的關愛與陪伴、心理老師的線上輔導,小麗打開了心結,樹立了正確的認識,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能夠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重新規(guī)劃學業(yè)、規(guī)劃人生,擺脫傳銷的心理陰影,于次年秋季正常復學,以健康積極的姿態(tài)重新回到校園生活。
在學生復學后,老師和同學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迎接小麗的加入。輔導員每周與小麗進行談話,掌握小麗復學后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在剛復學的時候,小麗還不太適應新的班級和重新回歸的校園生活,心里還有在傳銷組織時留下的陰影,同時也擔心身邊的新同學會像村里的鄰居一樣對她 “說三道四”,一度感到壓力很大。在與輔導員一次次的深度交談后,在心理老師的專業(yè)輔導下,在老師和同學給予更多的關愛以及幫助后,小麗感受到了校園的美好以及集體的溫暖,從而能夠順利地適應校園學習和生活。[3]
四、經驗啟示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傳銷組織對大學生的滲透和蠱惑無處不在,常常會利用同鄉(xiāng)、同學等隱蔽的手法去欺騙青年學生,校園危機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這就給學校的管理帶來諸多問題。因此,為教育學生提高防范意識,維護校園安全,應當對此類案例進行梳理,舉一反三,建立校園危機事件應對方案,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掌握信息,隨時調用
在新生入學之初,要收集好全體學生各方面的信息,做好臺賬,特別是學生家長或緊急聯(lián)系人的聯(lián)系方式。充分發(fā)揮班干部、宿舍長等信息員的作用,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學生的動向。
(二)加強宣傳,先入為主
加強對學生特別是入學新生的宣傳教育。結合現(xiàn)實案例制作宣傳短片和手冊,讓在校生及早認識傳銷的本質,建立對金錢的正確觀念,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正面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去面對生活、面對社會。
(三)嚴格考勤,及時發(fā)現(xiàn)
各班上課嚴格考勤,規(guī)范請假制度,輔導員還應加強與任課老師和班主任的溝通,對于沒有辦理請假手續(xù)又沒有按時上課的學生,要及時了解情況。做好每周的考勤統(tǒng)計,對于經常性請假的學生要進行深入的情況了解。
(四)家校溝通,協(xié)同育人
遇到學生反常情況應迅速聯(lián)系家長,同時還要確認家長的身份,保存好通話記錄、談話錄音等。學生離校前要先要求其寫好離校申請,并在離校申請中設置必要的信息,以便學生一旦離校能及時了解其位置,特別是要留好學生家長以及緊急聯(lián)系人的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
(五)舉一反三,應對突發(fā)
實行年級、專業(yè)、班級、宿舍四級網(wǎng)格化管理,建立各級別的詳細聯(lián)系人網(wǎng)絡,避免單線聯(lián)絡不通的問題。充分利用微信、釘釘、易班等網(wǎng)絡社交平臺,隨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解答學生的各種困惑。
如遇到學生被傳銷組織控制等突發(fā)情況,迅速聯(lián)絡家長,上報學院領導以及學校相關行政部門。如有必要,還要向當?shù)毓矙C關求助,并為其提供一切有用線索,多方協(xié)作,共同商議,解決問題。
做好歸納總結,舉一反三,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危機事件應對模式 (詳見圖2)。
五、結束語
本案例能夠妥善處理是基于輔導員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敏銳并及時發(fā)現(xiàn)請假、休學申請中的可疑之處。因此,要從本案例中汲取經驗,舉一反三,把 “意料之外”變?yōu)?“情理之中”。構建校園危機事件應對模式,精準掌握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強化心理幫扶,處理校園危機事件中形成工作閉環(huán),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經得起推敲,事后有據(jù)可循。
參考文獻:
[1] 朱文武.新形勢下高校校園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研究[J].決策咨詢,2015(02):71-75.
[2] 莊佳.高職院校輔導員對于校園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133-134.
[3] 高逸凡.淺談大學生參與傳銷活動的現(xiàn)狀及對策: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為視角[J].凈月學刊,2016(03):36-38.
課題項目: 2022年度廣東省職業(yè)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研究課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機制研究” (GDWSJ14)。
作者簡介: 余瞳,女,漢族,廣東深圳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楊潔,女,漢族,廣東茂名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法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