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浙江省臺州市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
在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大多比較單一、枯燥,導致很多學生難以產生興趣。學生對政治科目的學習也大多是死記硬背的方式,這不僅與新課標提出的有些要求不符,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則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政治是高中階段不可忽視的一門課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夠營造理想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高效、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并產生深刻印象,為之后的學習、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相比于其他學科,高中政治涉及的理論內容較多,相對枯燥,導致學生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討論當中,甚至還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厭煩心理。同時,在面對一些理解性問題時,學生也沒有做到對解題思路、技巧的熟練掌握,這也是一些學生的政治學習成績一直難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而案例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將政治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這樣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也能夠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
比如,以量變、質變的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具體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與蔡桓公的故事密切聯(lián)系,引導學生分析蔡桓公的病情發(fā)展順序是怎樣體現(xiàn)量變引起質變這一原理的。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可以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提供保證,進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在政治課堂上,案例的選用是否科學合理,對案例教學法積極作用的發(fā)揮有著直接影響,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不論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興趣,還是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都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教學內容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案例,將原本枯燥、抽象的政治知識更形象、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為了保障所選案例的科學性、針對性,教師應將能夠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視為案例選擇的重要指導原則,絕不可出現(xiàn)隨心所欲的情況,也不能盲目追求案例材料的趣味性,要使所選案例與授課內容密切聯(lián)系,符合學生的生活閱歷、認知水平,要為課堂教學、學生政治學習提供優(yōu)質服務。
例如,以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六課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的教學為例。學生在入學時都參加了意外險,學生在校期間若出現(xiàn)意外傷害,會獲得相應的理賠。所以在講解保險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引入了這一生活案例,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理解。因為引入的生活案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所以,在討論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展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并積極主動表達自身想法。這樣的政治課堂不僅有趣、高效,也使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學習過程產生深刻印象。
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國內外時政新聞有機整合,這樣,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奧運賽場上中國體育健兒喜獲金牌的視頻,或者奪冠瞬間的圖片。然后,從不同層面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鼓勵學生圍繞“是什么原因讓運動員獲得如此大的成就”進行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進一步認識到是愛國主義精神讓中國體育健兒在賽場上超越自我、不畏強手。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的同時,也能夠讓更多學生充分認識到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具備的高尚品德。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有效運用不僅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也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學生也能夠在分享、討論中對政治這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在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各方面學習潛力也能夠得到充分激發(fā),為實現(xiàn)各階段教育培養(yǎng)目標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