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英語教材是英語學習的主要資源,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之一是有效利用繪本資源。英語繪本是最佳的課程資源之一。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的有效整合能為學生提供使用語言的情境和環(huán)境,有利于其自主探索、積極投入、興趣濃厚地合作和交流,增加語言輸入,促進文本理解,提升思維能力,推進英語學習的全面發(fā)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并對思維品質目標進行了詳細描述,即“能夠在語言學習中發(fā)展思維,在思維發(fā)展中推進語言學習;初步從多個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看待事務,有理有據、有條理地表達觀點;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使思維體現(xiàn)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教育部 2022)。思維品質是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的目標,也是課時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在課時中落實思維品質的目標,從而實現(xiàn)課程的目標,達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課程標準》提出“教材是英語課程的核心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和有效開發(fā)教材資源”(教育部 2022),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同時有效利用和開發(fā)教材資源,還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約,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教育部 2022),特別要“注意選用具有正確育人導向的,真實、完整、多樣的英語材料,如與教材單元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等”(教育部 2022)。
英語繪本以其圖文并茂、語言豐富、情境真切的特征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資源,彌補了教材情境不足、思維不夠深入、語言單一等局限性。配合單元話題和內容的繪本閱讀,針對教材語篇容量較小的特點,根據單元主題,選配繪本故事作為單元的拓展教學內容。將繪本與教材有效整合,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輸入量,有利于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教材和繪本的整合方式包括融合式、互補式和獨立式等。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教材和繪本的融合式和互補式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實踐方式(侯云潔 2018)。同時,如果課時充足,教師可以選擇與主題相關的繪本獨立對話題進行拓展。
以教材語篇為主、繪本為輔,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即根據實際教學時長分配教材語篇與繪本學習的比例,把繪本作為教材語篇的補充以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遵循與單元主題意義相契合、與學生語言能力或情境和情節(jié)相匹配等原則,選擇繪本,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補充教材單一的語言詞匯,深化主題,拓展情節(jié),提升小學高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下面,結合粵人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六年級的教學案例,探究如何通過教材語篇與繪本的融合教學,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的思維品質。
英語學習是不斷積累的過程,重點是英語詞匯的積累。繪本在拓展教材語篇故事內容的同時,彌補了教材詞匯量的不足。如果詞匯量比較小,就會限制表達。利用繪本拓展詞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能夠強化其對事物的認知,培養(yǎng)其思維的關聯(lián)性和敏捷性。
粵人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4 Going Outing的故事結尾是戈高(Gogo)、珍妮(Jenny)和托尼(Tony)在樹林(woods)中迷路了,他們看到了snake。在本課時教學結束時,教師利用戈高和小伙伴在樹林中迷失的后續(xù)進行結尾啟發(fā)式追問:“What will they do when they are lost in the woods?”學生回答:“Maybe they will ask for help.Maybe they find some animals in the woods.”教師緊接著引出海尼曼分級讀物G1的繪本A Walk in the Night。該繪本主要講述了一個男孩在夜間和父親在樹林中散步,看到了樹林中的各種動物。在閱讀繪本后,學生不僅進一步了解了教材語篇中提及的bird、snake,還關聯(lián)自己的動物百科知識,如繪本涉及的動 物 owl、bat、red fox、racoon、running deer、snake、bird等。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自己關于動物的認知與動物相關英語詞匯、表達聯(lián)系起來。繪本的補充讓學生對故事中樹林里的動物的認知和詞匯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兩種動物(snake和bird),拓展了更多關于動物的英語詞匯、表達,培養(yǎng)了思維的關聯(lián)能力,提升了思維的敏捷性。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循序漸進地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指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遷移。英語學科思維的靈活性體現(xiàn)在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依據問題的復雜情況在情境中調用自己的百科知識,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運用英語表達出來。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幫助學生調用已有知識。梁藝娟(2019)指出教師可以通過前置情境,整合、重組多個語篇的情境,構建語言學習的語境。粵人版小學英語教材的詞匯板塊沒有語境,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新的語境。主題契合的繪本是詞匯教學課最佳的情境。教師要通過整合繪本真實的情境創(chuàng)設詞匯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提升詞匯學習效率的同時,在語境中靈活、有效地習得詞匯,并根據各種設問不斷更新自己的主題詞匯庫。
粵人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6的主題是Good Habits,主要涉及關于各種習慣的詞組,如brush his/her teeth、washes his/her face、combs his/her hair、finishes his/her homework、packs his/her schoolbag、hangs up his/her clothes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選擇繪本Good Habits作為拓展材料。繪本介紹了女孩勞拉(Lora)和弟弟一天的生活習慣,如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brush teeth before eating和wash hands before eating等。教師結合繪本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情境1:“It’s a good habit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情境 2:“Humm~ smells good!” Mom cooked breakfast.“I want to eat now!” Harry jumps up from bed.“No!You must brush your teeth before eating.”情境3:“Me!”“Me!”“Harry!Wash your hands before eating.It’s a good habit.”
基于繪本情境,教師提問:“Does Harry have good habits?”讓學生關注語篇人物的壞習慣。通過懸念提問:“What bad habits does Harry have? ”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其表達的愿望。在學生給出答案“He doesn’t brush his teeth.”后,教師順勢引出教材語篇詞匯:brushes his/her teeth。同時,教師提問:“What should Harry do before eating watermelon?”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預測故事的發(fā)展:勞拉告知哈里(Harry)吃東西前要洗手。教師圍繞主題habits提問:“What other good habits will Lora tell Harry?”學生通過情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帶著生活常識進入更多關于habits的學習,并不斷對照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頭腦風暴”,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深度是思維的深刻性。英語學科思維的深刻性表現(xiàn)在能夠深入思考問題,在閱讀和理解中抓住語篇的規(guī)律和本質。融合相同主題的教材語篇和繪本能夠幫助學生深化主題意義探究,在主題意義的探究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以粵人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3 Staying Healthy的語篇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健康”,核心 詞 匯 有 vegetables、ice cream、jelly、green food chess、plenty of、healthy food 等,核心句型有“Too much...is good/bad for you/They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等。
在教學中,教師探究了教材語篇中戈高的健康習慣,使學生了解了戈高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對健康食物的誤解。教師通過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bout Gogo’s diet?”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戈高的飲食習慣。教師融入繪本Healthy and Strong,使學生了解了女孩薩莉(Sally)的良好、健康習慣——不僅包括healthy diet(飲食習慣),還包括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daily habits),如 eating healthy snacks、get exercise、sleep well、brush teeth every day、get up in regular、get enough rest等,并引導他們對教材語篇人物戈高和繪本人物薩莉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進行對比分析。教師提出批判性問題“Whose life habit do you like?”和“What should you do to stay healthy?”,引導學生挖掘語篇主題意義:如何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意義。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通過觀察、聯(lián)想、思考,對比不同的生活習慣,了解和理解健康生活的方式和意義。融合教材語篇和繪本的教學,在升華主題意義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其圍繞主題內化語言,在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了知行合一,培養(yǎng)了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指以現(xiàn)有的思維模式,利用已有認知,提出和別人不同的見解、思路和方法,是思維遷移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在語篇教學中,教師要深挖語篇主題,尋找與語篇情節(jié)契合度高的內容,進行深度融合教學,設計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引領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粵人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2 Vacation Plans的語篇More Reading and Writing以“假期出行計劃”為主題,以計劃的5W1H要素為內容,即 Where to go、How to go、When to go、What to do、Who go with、Where to stay。語篇講述了威爾遜(Wilson)夫婦乘坐飛機來到中國北京,目的是觀看自行車比賽,他們住在離Olympic park比較近的酒店,并在北京做了其他事情,如參觀長城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挖掘教材語篇中蘊含的北京文化,增強其文化自信。但是,文本內容具有局限性,需要適當拓展城市旅游的主題繪本,讓學生多角度了解城市旅游涉及的話題內容(5W1H),創(chuàng)造性地制訂城市旅游計劃。教師選用麗聲海豚英語分級讀物第三級(上)繪本A Visit to City,該繪本的主題與教材語篇的主題Travel Plan高度契合。在閱讀繪本A Visit to City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環(huán)游城市,而且能了解城市的地理與人文特點。
繪本情節(jié)和教材語篇的情節(jié)高度契合,包括城市旅游計劃的要素How to go和What to do,彌補了教材語篇中How和What內容單一的不足(見下頁圖)。學生在制訂自己的城市旅游計劃時,可以借鑒教材語篇中的計劃要素和繪本涉及的多種交通方式,如坐火車(get on the train)、坐輕軌(take the sky train)等,表達城市游玩項目,如go to the park and take a boat、go to the zoo and see the animals、go to the big new museum and see the old things、be the top of a tall building、go to the market and buy some fruits等。這樣,學生在制訂城市旅游計劃時就不會局限于教材語篇,而是結合實際情況,從而培養(yǎng)獨立自主思考能力,發(fā)展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粵人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2讀寫語篇和繪本A Visit to City情節(jié)的融合
繪本和小學英語教材語篇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真實、自然的語言輸入,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教師要善于整合英語教材與繪本資源,拓展和利用真實的語境、精彩的情節(jié)、豐富的語言,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其思維品質,提升其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