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娜娜
隨著素質教育方向上的教學形式的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應及時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展開多樣化的閱讀教學,吸引學生的閱讀專注力,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并引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增進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知識的理解力,可以使學生懂得如何把語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從而有力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上應該注意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閱讀時間,不要為了節(jié)省課程時間,讓學生進行集體閱讀,而是要按照每天的時間規(guī)劃,定時定量抽查學生獨立的閱讀水平。[1]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好早自習的晨讀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書聲瑯瑯中開啟新的一天,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
教師應該緊密跟隨新課改教學方針,做好學生的閱讀規(guī)劃,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習慣和閱讀信心,不要總是單一地為讀而讀、讓讀而讀,要做好閱讀教學規(guī)劃,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愛上閱讀內容,并通過生動、活潑、有趣的閱讀內容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梢宰寣W生分組分段進行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在接力閱讀過程中傳遞閱讀內容總結,使枯燥的閱讀內容因多樣化的閱讀形式變得更豐富精彩。
課堂的課本知識閱讀有的時候并不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無法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閱讀需求,所以,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天真探索欲,通過不同的閱讀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想象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尋找到答案。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閱讀愛好,又能提升學生的閱讀專注力和問題探索欲。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在恰當?shù)臅r間開展課外閱讀,增加自身閱讀知識量的積累,讓閱讀興趣帶動閱讀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的理解力。[2]很多學生在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時,每每面對做閱讀理解題和進行作文寫作時就覺得毫無頭緒,無法將自己的思想和內心想法充分且明確地表達出來。種種跡象表明,這是因為平常缺乏有效閱讀積累導致的。
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理解透徹課本知識內容,還要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展開有效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眼界,培養(yǎng)閱讀思考能力,豐富閱讀經驗,以促進學生閱讀理解和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語文知識重在積累才能進行有效運用,所以,想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就要展開有效的課外閱讀,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例如,在學習《春夏秋冬》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春夏秋冬的景色都有哪些不同,并通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解讀讓學生想一想春夏秋冬都有哪些鮮明的顏色。通過課本知識的解讀,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注重有關春夏秋冬內容的課外知識積累,并在閱讀過后說一說春夏秋冬人們都在忙碌些什么,經過課內外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深刻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換帶給人類和大自然的變化。
教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方式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及時做好學生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堅定學生的閱讀信心,讓學生在有效閱讀中獲得語文知識的長足發(fā)展。[3]想要收獲知識積累的力量,獲取豐富的人生經驗,可以通過不斷閱讀積累知識來實現(xiàn)。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什么內容,也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書籍的推薦,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在一點一滴中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并從中增強課內外語文知識的理解力和應用力。小學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閱讀興趣不同,教師應該及時更新閱讀建議,將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閱讀內容推薦給學生,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不同的閱讀內容展開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有的書適合瀏覽導讀,有的書適合圖文結合加深理解,有的書適合精細品讀。例如,在學習《彩色的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都有哪些彩色的夢,為什么夢是彩色的,如果是黑白色的夢又會是什么樣的。在問題的設置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探索能力和增進學生的閱讀想象空間,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有效閱讀中進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
教師在促進學生閱讀動力的同時,還要依據學生的閱讀效果給予正面的激勵,運用合乎情理的評價方式來加強學生的閱讀信心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4]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指導方式很重要,閱讀評價也很重要。有效的閱讀評價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滿足感。閱讀評價不應該是簡單的好與不好,而是應該有理有據地指出學生在閱讀上有哪些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或加強,讓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閱讀上是認可的,并愿意更努力地去認真閱讀。
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評價標準,可以制作閱讀成長記錄表,充分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從而對教師的指導建議產生信賴感。閱讀能力的好壞影響著語文學習能力的強弱,也關乎著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閱讀是語文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必須掌握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說一說為什么不能做守株待兔的事,并說一說自己曾經閱讀過哪些類似于守株待兔的故事,通過學生的描述和總結閱讀內容,教師要給予正向的積極評價,并引導學生要腳踏實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就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促進語文知識的積累一樣。
語文知識的積累在于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有效閱讀可以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感知閱讀,讓學生在課前做好課本知識的預習,在課上就可以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做到基礎了解上的情感升華。預習閱讀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充分表達出自己的閱讀感悟,跟隨課堂教學節(jié)奏及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情感轉化,提升課本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鄉(xiāng)下人家》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中國的鄉(xiāng)村美景,問一問學生向往中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通過對《鄉(xiāng)下人家》的學習,請學生回答讀完這篇課本后都想到了哪些事情,并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每個小組的組員有的可能是在鄉(xiāng)下生活過,有的可能是旅游時去過鄉(xiāng)下,根據他們的不同生活體驗,讓學生展開有效的溝通,互相學習自己不懂的鄉(xiāng)村知識,深刻理解鄉(xiāng)下人家的生活有哪些特點。
在泛泛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善于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串聯(lián)起閱讀知識點,引導學生跟隨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思考閱讀,進行情感的精細加工,讓閱讀內容形成畫面感,帶給學生強烈的感知能力。有效閱讀,讀的不是表面信息,而是要深入挖掘文章的立意和中心思想,并通過閱讀總結提煉有效內容為自己所用。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在說讀一遍可能只知道皮毛,讀過很多遍就能明白文章其中的深意了。學生的思維習慣都比較活躍跳脫,教師要做好思維導圖引導,讓學生通過知識點的串聯(lián),整合自己的閱讀內容,在深入閱讀中,感受閱讀內容的深刻魅力。
例如,在學習《牛郎織女》時,教師可以講一講中國的七夕情人節(jié)和外國的情人節(jié)有什么不同之處,有關七夕的牛郎織女故事是美好的,還是悲涼的,通過多媒體動畫視頻的播放,引導學生對牛郎織女的故事進行深入思考閱讀,從而增加學生對于中國古典傳說的感知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積極促進學生讀寫結合的意識提升,深化學生閱讀應用的寫作能力,讓學生通過有效閱讀做好寫作語言和思想上的積累,完善語文學科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新課程背景下,閱讀教學應該做好有益的擴展和延伸,鼓勵學生在有效閱讀中增強閱讀理解能力,養(yǎng)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增強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果向更深層次邁進。
例如,在學習《竹石》時,教師可以運用音像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有關竹石的音樂歌曲中增強情緒的感染力,以及向上學習的動力,并通過對竹石詩詞的朗誦培養(yǎng)自強奮斗的精神,養(yǎng)成像竹子一樣堅韌的品格。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對于竹子和人之間的關聯(lián)性的描寫,進行主題意境寫作教學,以讀促寫,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雙向提升。
教師應該善于借助有效閱讀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感知能力,促進情感共鳴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從閱讀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彩。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離不開很多偉人的精彩文化創(chuàng)作,例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從唐宋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到清代的小說體,再到現(xiàn)實主義文學,無論是文學、繪畫、還是醫(yī)學等諸多領域,中國文化在世界歷史長河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中國的教師有責任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精髓傳授給學生,并激勵學生認真學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使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經久不衰,在世界舞臺上綻放精彩,讓中華文化的底蘊提升中國人的民族自信,使中華語言以及中華文明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有效閱讀的開展可以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自主探究精神,并在探究中升華思想的理解力,從而促進語文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師盡心引導的,是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成果,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帶來的閱讀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升。教師應該應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積極引導學生建立閱讀自信,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閱讀中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并啟迪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觀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內容時,應該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閱讀理解力。語文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是語文學科的核心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甚至未來的生活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開拓豐富生動的閱讀教學形式,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能學會語言應用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