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娟
“家風正則國正,家教立則國立?!奔彝ソ逃鞘痉缎?、終身性的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啟動了“探究新時代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意義”的課題。在該課題的指引下,我們不僅在思考家校社之間的關系,還在探索實現(xiàn)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有效路徑,旨在構建教育治理視角下的家校社共同體,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自禹門河小學建校起,校領導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將家庭教育工作列為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經(jīng)過8年的積極探索,學校不斷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形成了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主體、社會為依托“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學生家長的支持與肯定。
(一)強化師資,確保家庭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和學校教育一樣,家庭教育的關鍵也在于教師。為了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能力,學校曾多次邀請家庭教育專家開設講座并組織教師參與研討。此舉措幫助教師樹立起了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使教師改進了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今,我校已建立起兩支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指導隊伍,一支是志愿者隊伍,一支是骨干教師隊伍。其中,家庭教育講師團共有10名成員,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9名,國家級心理咨詢師2名。8年來,該團隊累計提供家庭教育指導200多個課時,舉辦家庭教育報告會10余場,開辦線下讀書會100余期。該團隊幫助許多家庭建立起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幫助很多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
(二)成立家長委員會,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效率
我校聘請了100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庭教育工作會議,引導家長關注學校發(fā)展、參與學校教育。同時,學校以家長委員會為依托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提升家長參與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和能力。經(jīng)過培訓,許多家長轉變了以往只關注孩子成績的觀念,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質。
(三)制定制度,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科學性
根據(jù)學校實際及學生特點,我校制定了《講師交流研討制度》《家長培訓制度》,以及《年度榜樣家長、書香家庭評選制度》等。
首先,每周二下午是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集體教研時間。講師團成員會交流自己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經(jīng)歷與收獲,探討學生家長最關心的教育問題以及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時政新聞等。通過交流、探討,講師團成員進一步細化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內容、方向和目標,優(yōu)化了家庭教育工作機制,提升了自身工作水平。其次,我校邀請學生家長參加每周五下午最后兩節(jié)課時間舉辦的家庭教育公益講座,集中解決困擾家長的教育問題,傳授家長解決親子矛盾的策略。我校還曾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組織學生家長共讀家庭教育相關書籍,督促家長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樹立先進的家庭教育觀念。再次,我校每學期末根據(jù)學生家長的參與程度及學習效果評選榜樣家長和書香家庭,并邀請獲獎家長及家庭分享經(jīng)驗,為家長們提供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
(一)認真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辦法
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會定期深入班級,根據(jù)學生及其家庭狀況,設計面向家長的調查問卷,從學業(yè)情況、親子關系、習慣養(yǎng)成等角度進行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最關注的不是孩子的學業(yè)問題,而是如何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問題。針對困擾家長的問題,我校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制定了各式各樣的培訓課程,如《一年級家長非聽不可的一堂課》《尊重在先,愛在后》《智慧家長要避免的教育誤區(qū)》《錯誤背后有禮物》等。這些課程有助于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家長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和理念的積極性,為家長解決家庭教育相關問題提供了思路。
(二)不斷完善,提供獨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導
隨著家庭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家庭教育內容也逐漸豐富。一是借助家長委員會微信群開展線上活動,把好的文章和課程推送給家長;同時在線下舉辦讀書沙龍活動,鼓勵家長通過閱讀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知識。二是成立示范班,每周舉辦一次家庭教育培訓講座,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與幫助,與家長分享具有借鑒意義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三是堅持每月設計一份家庭教育指導菜單,結合菜單內容,為家長和孩子布置親子作業(yè)。
運用新媒體手段拓寬家庭教育指導范圍是我校目前的工作重點。針對家長關心的問題,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充分運用微信視頻號,通過直播和微課的方式,為家長提供幫助。同時,為拓寬家校社共育渠道,我校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將在親子活動中學到的家庭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實踐。“根系母校情牽未來”主題植樹活動、“踏青詠詩放紙鳶,游學杏林沐春光”主題春游活動、“勿忘國恥,奮發(fā)圖強”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等親子活動的開展,拉近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有利于構建平等、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我校實行“課后延時服務垣社團”的教育教學模式,將社團活動融入課后延時服務,滿足家長輔導孩子作業(yè)、培養(yǎng)孩子特長的需求。學校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將社團與學科有機結合,開設了30多種第二課堂主題活動,旨在培養(yǎng)健康快樂型兒童、探究學習型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型少年。同時,為構建社會與學校協(xié)同育人工作機制,學校積極開展“五老人員”進校園活動,邀請老黨員、老戰(zhàn)士、老干部等來校作傳承紅色基因專題講座,并聘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擔任學校的秧歌課程老師,聘請民間剪紙藝術家為剪紙社團指導教師等。
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工作的深入開展調動了廣大家長參與家庭教育的積極性,彌補了學校教育的部分缺失,為形成教育合力奠定了基礎。今后,禹門河小學將以開放、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不斷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逐步形成“家長成長,學生成才”的家校社共育格局,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作者單位:汾陽市禹門河小學)
責任編輯蘆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