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情境前提下的教學方式以其新穎、趣味性深受廣大師生的關注及喜愛,特別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使其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以此構建更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2022年新課標提出了“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其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在教學提示部分均提到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將文本閱讀與自主探究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深入、更廣闊的思考、表達及交流的空間。從本質來看,情境教學旨在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讓學生深入到課堂之中,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切實了解,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首先,情境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能夠讓整個課堂更加靈動,更加富有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使其得到更好的個體體驗,以此實現學生自主體驗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奠定了最為基礎的一步。
其次,初中語文課堂上對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的發(fā)揮,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最后,情境教學可促進學生閱讀鑒賞水平的提升。初中語文教師對情境教學的運用,往往會將閱讀內容與學生個人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課內走向課外,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到語文的價值。這樣可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最終促進學生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一)依托生活實踐情境,促進語文素養(yǎng)提高
初中階段的學生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初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如在教《如何選材》作文課時,教師可以設置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廣播站情境:“同學們,學校廣播站最近要推出一期專欄,向全校老師和同學們介紹自己班上的‘牛人,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某一個同學:他們或者是‘讀書迷,或者是‘運動健將,或者是‘樂器高手,或者是‘學習達人……你很想去投稿,但是自己不知道要寫哪一位‘牛人,也不清楚要選擇怎樣的材料,才可以將這位‘牛人的過人之處表現到位?!边@樣的情境讓學生頓生興趣,積極思考尋找身邊的“牛人”,在交流分享中碰撞出火花。
又如《沁園春·雪》教學前,讓學生回憶冬日下雪時的狀況,用自己的語言對雪中的景色進行描述,或者講述下雪天自己和朋友打雪仗、滑雪的情景,這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能活躍整個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詩歌的學習中,進一步加深自己的感悟。還可以在《我愛這土地》學習后,讓學生收集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歸到自然之中,在麥田間、田野中、山水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對山水進行切實的體會感受,再于其中進行唱詩、寫作等任務驅動,與詩人筆下滿目瘡痍的土地進行對比,感受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在教學《紫藤蘿瀑布》一文,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校園的紫藤蘿長廊,近距離觀察藤蘿花朵的形狀、顏色,聞一聞藤蘿的花香,再在藤蘿樹下朗誦宗璞筆下茂盛的、充滿生命力的藤蘿,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了出來,用眼、鼻、心去觀察,去感受。一節(jié)課下來,不需要老師過多地講解,學生在作品示范、觀察實踐中自然而然領悟了作家的寫作筆法,提高了寫作能力。
(二)依托互動探究情境,實現學習效果提升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開展語言和思維上的互動探究學習活動,能夠更加高效地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如教學《貓》時,教師從自己養(yǎng)貓的經歷和感受談起,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出人與動物的話題,為分析文中第三只貓埋下伏筆。如部編版七年級上《皇帝的新裝》這則童話故事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而且學生對這則童話故事非常熟悉,對其中的深刻意義有著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教授這篇童話前應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分析,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分析這則童話故事,以達到考查和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當學生自主閱讀完這則寓言故事之后,教師結合故事情節(jié)對學生進行提問“皇帝的新裝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皇帝真的穿上新裝了嗎?”讓學生相互討論,教師適當給予指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再如九年級上《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中,為讓學生的體驗更為深刻,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一個關于“敬業(yè)和樂業(yè)哪個更重要”的小型辯論會,讓學生相互交流和探究,在此過程中學生實現了思維的碰撞,還能有效地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口頭表達等能力,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
(三)依托角色表演情境,帶來良好學習體驗
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教學模式,要以趣味表演作為基礎,將語文知識與表演體驗進行有機融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科學合理地設計表演情境,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潛在的價值。
比如,八年級新聞單元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現場采訪表演。學生采訪內容的設計要貼合日常實際生活,比如新學期學校食堂建成并投入使用,可以采訪校長、食堂負責人、老師和學生,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真摯的情感,再組織學生進行通訊寫作,這就將語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從而有效地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采用表演情境開展課堂教學,需要做好基礎性教學設計,及時從表演中抽離出來,不能破壞語文課堂教學原有節(jié)奏,影響到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情境脫離實際生活,為情境而情境
例如在《學習抒情》寫作教學中,教師設置了“假如南京申奧成功,要拍攝一組宣傳片,你會如何去拍攝?”這一情境??此剖且龑W生走進生活,進行思考并實踐,但拍攝宣傳片對專業(yè)要求較高,學生沒有真正的生活體驗,很難把心中的情寫真實、寫感人。創(chuàng)設情境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如果一味追求新穎獨特,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差距甚遠,就很難引起學生共鳴。
(二)過度情境化,多個情境割裂教學有機整體
目前的情境化教學,有的教師過分追求熱鬧,認為任務活動多多益善。整節(jié)課下來,音樂、影視、故事、表演輪番上陣,割裂了教學的有機整體,教學目標難以達成。一方面,教師疲于尋找各種情境任務,浪費備課時間。另一方面,學生整節(jié)課沉浸在各種情境活動中,不能潛入文本,教學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狹義理解語文情境,情境應用范圍失度
創(chuàng)設的情境只作為一個導入,課堂一開始熱鬧非凡,后面越來越冷場,這就是情境創(chuàng)設的范圍失度。好的情境絕不是曇花一現,而應該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延續(xù),層層遞進,由始至終發(fā)揮引導作用。
新課程改革已經成為必然,守正創(chuàng)新是我們堅持的原則。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對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優(yōu)化,才能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京民辦求真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