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山
(福建霞浦縣第五小學,福建 霞浦 355100)
我國于1999 年提出素質教育的理念,素質教育強調培養(yǎng)學生在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實現素質教育,必須把德智體美勞統一在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機構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而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現階段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不斷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學校不注重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最后導致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失去興趣,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不斷消失。因此,小學生體育教學應得到重視,并不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使其身心能夠健康成長,讓素質教育不再是一句口號。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的初始階段,抵抗力相對比較弱,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抵抗力也就成為重中之重。現在的家長似乎更加注重讓孩子在飲食上的合理搭配,以達到提高抵抗力的目的。但是除了合理搭配飲食外,體育鍛煉的加強才是提高抵抗力的根本,我們絕不做本末倒置之事。
隨著目前小學階段“內卷”現象的加強,孩子的課后、周末的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補習班、興趣班,孩子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留給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操場上、公園里、運動場上也很少看到學生的身影。甚至在周末,學生也是被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占滿了時間,原本可以休息的周末也變得不再輕松,而運動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少。讓學生放下手機,走出教室,奔向操場體育場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在90 后、80 后的童年里,跳繩、羽毛球、籃球、乒乓球這些體育技能似乎人人都會,對于這些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也能夠熟練掌握。而如今的小學生對于戶外運動總是缺乏興趣,甚至一些簡單的體育項目都不會,更別談熟知其規(guī)則了,對于體育賽事更提不起興趣,反而更加沉迷游戲競技?,F在的小學生對于體育技能方面缺乏認知,大部分學生運動的主動性以及終身運動的意識也越來越薄弱。
小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強調培養(yǎng)體育技能,包括體育鍛煉技能與自我評價技能。體育鍛煉技能方面學生需要能夠掌握兩種以上的體育技能,能夠熟知體育項目規(guī)則,并且借助體育運動全面提升自身身體素質。而自我評價技能則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能夠在眾多繁雜的體育運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從而體會運動的樂趣。
冬奧會的舉辦引發(fā)了國人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愛,一時間對于冬奧會上的運動項目也成了人們運動的目標,因此掌握至少兩項體育運動也成為一種趨勢。除了掌握體育技能以外,能夠熟知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并且能夠看懂體育比賽也成了一項必修課;而在眾多的體育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也成了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因此,小學體育教學必不可少,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技能,從小就讓學生有了主動運動的意識,從小就讓學生能夠對體育賽事的規(guī)則有一定的了解,也成了小學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從一開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到后來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能夠看出對于學生的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慢慢地把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提升到和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一樣,不再偏向于僅僅發(fā)展文化課程。
近些年,隨著學生的抑郁癥頻發(fā),家長、學校以及社會也在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從而也導致了對學生運動素質關注的減少。而想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僅僅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也不可或缺。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根本。而擁有健康的身體,體育運動也不可或缺。
小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中的身體素質方面也包括了健康素質以及運動素質兩個方面。前者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而后者指的是小學生借助體育運動使得其具備一定的體育活動能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由基本知識理解、正確意識養(yǎng)成、行為實踐固化、最終習慣養(yǎng)成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包含疾病預防、愛護身體、科學時間管理等主要內容。小學生由于認知及判斷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出現一系列“沉迷網絡”“宅家”等不良生活習慣,最終導致其身體素質下降,身心發(fā)展難以適應新時代社會壓力,身體、心理等層面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慢慢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主動鍛煉以及長久鍛煉的意識,養(yǎng)成健康生活的方式,把長久鍛煉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樣學生經過鍛煉提高身體素質,自我心理狀態(tài)才能進一步得到調試,才能逐漸積極樂觀,心理健康才能得到發(fā)展。
體育教師缺乏對應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對于教學不是特別重視。由于體育教師的數量較少,大部分學校存在很多教師“身兼數職”的情況,體育教師也就缺乏相對應的專業(yè)知識。其次,由于師生比例的嚴重失調,體育教師跨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也就導致體育教育很難“因材施教”,也很難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專業(yè)的體育運動指導。在體育課上,大部分體育教師往往喜歡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多數教師都是直接開展流程式的熱身運動以及體操運動后就直接讓學生自由活動,甚至熱身活動中的不規(guī)范動作都不會加以糾錯引導,這也導致了學生體育運動的主動性以及終身運動的意識形成上多有欠缺,學生也失去了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對體育課程也是敷衍了事,導致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難以得到發(fā)展。
其次,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時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學生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旁聽者”,很難親身實踐,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對體育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也會慢慢下降,導致主動鍛煉意識的下降,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下降。
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一定的硬件設施。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教育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對于體育教學的硬件設備也比以往有了顯著的改善。但是還有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硬件設施相對落后。比如運動場地過小,各種運動器械缺乏。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設施,很多學校在開展體育教育時采用的方式過于單一,僅僅將早操內容設定為體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長此以往,整個教學過程會非??菰铮瑢W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會逐步磨滅。
除此之外,運動器械的缺乏也導致了學生對運動項目認知的匱乏,很多體育運動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無法正確使用器械、不懂得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也就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雖然我國的教育教學在不斷完善,但是體育教學方面還是一如既往。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填鴨式的教學、老套的熱身運動以及體操運動過后就是自由活動。老套單一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缺乏體育運動的興趣,甚至對體育課程感到乏味。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體育教學的重心減弱,學生對體育課程也越來越敷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沒有變化的教學方式,也慢慢讓學生失去了對體育課程的興趣。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應當加強學校以及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一方面在課時安排上,增加體育課程課時,文化課教師不再占用體育課程,讓學習的重心不再偏向文化課程,能夠做到文化課程、體育課程同等發(fā)展,同時也要增強學生體育運動的意識。另一方面加強體育教師對自己課程的重視,能夠教授學生體育技能,讓體育課程不再無聊枯燥乏味。另外,應當正確引導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能夠有主動運動的意識。
教師是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核心,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主要由體育教師展開,一名專業(yè)的體育教師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專業(yè)教師缺乏、教師專業(yè)知識匱乏的情況下,應該對于這一情況做出改變。一方面可以聘用具備專業(yè)知識的體育教師,并且增加體育教師的數量,減少師生比例失調的情況。讓體育教師更加專業(yè),學生也能夠接觸到更多具備專業(yè)水平的體育教師,同時也能學習到更多專業(yè)的體育技能。另一方面,加強現有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培訓,讓每一個任職的體育教師都有超高的專業(yè)知識,在進行教學時不僅可以因材施教,也能過避開老套單一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體育運動時的不規(guī)范動作也能夠進行及時糾正并進行正確引導。同時改變體育教師跨帶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育教師“身兼數職”的情況。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是進行體育教學的基礎條件,我們也應該對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程度更加重視。
在體育教學硬件設施方面,可擴大運動場地,投入更多的體育器械,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場地運動,也能夠了解學習到更多種類的體育運動,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在運動場地方面,應該增加學校運動場地的面積,配備不同的場地,就比如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桌、羽毛球場地,并且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輕易占用這些運動場地。在運動器械方面,能夠投入更多不同種類的體育器械,而不是常見的器械,同時能夠配備專業(yè)的講解。體育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講解,讓學生不僅能接觸到更多的體育器械、學習掌握更多的體育項目,還能夠對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熟知,從而讓學生發(fā)現運動的樂趣,不再沉迷手機游戲。
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教師應摒棄老一套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如可以用小游戲引入教學,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主動性以及終身運動的意識。
一方面,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不僅能夠將專業(yè)的體育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能通過創(chuàng)新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興趣。在40分鐘的課程中,能夠通過小游戲吸引孩子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體育課程不再是“自由活動”的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學習的體育興趣也是教師工作的重心。例如,籃球運球的教學中,讓學生分小組以接力的方式運球,其中加上擊鼓傳花的小游戲。首先把學生分組,先以抽簽的方式決定每個學生運球的距離以及出場順序。在傳球的過程中加入擊鼓傳花的游戲,當鼓聲停止時,每組拿到球的學生進行表演,最后看哪個組最先到達終點,在此過程中,掉球一次扣除相應的分數,結束后再讓學生投票選出最喜歡的表揚并進行加分。在競賽以及游戲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運動激情明顯被激發(fā)了出來,通過獎懲的方式也加快了運球的速度。在保留了擊鼓傳花游戲的同時也增加了運球技能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運動的樂趣。
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上一些短視頻的元素。教師可以用視頻的方式記錄學生運動時的美好時刻,讓學生在課外可以看到自己運動的視頻,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表現力,變得更加自信,從而慢慢地喜歡上體育運動。
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體育器材的積極作用,增加趣味性。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體育器材的積極作用,借助體育器材來完成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能夠正確引導學生使用體育器械,教會學生體育技能,讓學生懂得體育規(guī)則,并且能夠熟知體育規(guī)則,看懂體育賽事。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應該能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讓每一節(jié)體育課、每一項體育項目都能夠適應當下年齡段的學生。
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改善硬件設施以及教學方法都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體育教師不僅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還要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內卷”嚴重的時代,我們要提升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身體素質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