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新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病變中常見的一種, 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痰、咳嗽,COPD 的特征主要是持續(xù)氣流受限, 該疾病與顆粒異常炎癥、有害氣體有關(guān), 患者的病程存在遷延性, 而且病情會出現(xiàn)進行性的發(fā)展, 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致殘率[1]?;颊咦钤绯霈F(xiàn)的癥狀是咳嗽, 而氣候變化、吸入化學物質(zhì)均會使患者胸悶、氣短、咳嗽等情況急劇惡化, 發(fā)生AECOPD 導致病情加重, 從而使患者的痰量增加, AECOPD 患者呼吸道的癥狀超出日常的狀況變化和加重程度, 進而導致傳統(tǒng)的用藥方案方式發(fā)生變化, 臨床治療AECOPD 疾病常用的藥物有祛痰、抗菌、平喘類的藥物及糖皮質(zhì)激素等[2]。相關(guān)的研究中顯示, AECOPD 患者采取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能夠使其恢復的時間有效縮短, 進而幫助患者改善其肺功能指標, 降低出現(xiàn)低氧血癥和復發(fā)的幾率。如今,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 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COPD 穩(wěn)定的患者生物學的唯一評價指標是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3]?;诖?本研究對2020 年9 月~2022 年9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AECOPD 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方法給予分析, 報告如下。
1.1 一 般 資 料 選 擇2020 年9 月~2022 年9 月 本院收治的66 例AECOPD 患者的臨床資料, 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 每組33 例。對照組, 男17 例, 女16 例;年齡50~72 歲, 平均年齡(61.01±5.23)歲;體質(zhì)量44~80 kg, 平均體質(zhì)量(62.01±6.12)kg;病程1~7 年, 平均病程(4.01±1.02)年。研究組, 男18 例, 女15 例;年齡51~72 歲, 平均年齡(61.49±5.24)歲;體質(zhì)量45~80 kg, 平均體質(zhì)量(62.48±6.17)kg;病程2~7 年, 平均病程(4.49±1.0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體征均符合《呼吸疾病診療指南》中的AECOPD 診斷標準[4];②可正常溝通者;③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內(nèi)容均清楚且愿意參與。
1.2.2 排除標準 ①有精神方面的障礙者;②有惡性腫瘤者;③對本次研究的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的吸氧、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進行治療, 將30 mg 鹽酸氨溴索和生理鹽水100 ml混合后靜脈滴注, 1 次/d;多索茶堿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靜脈滴注, 1 次/d, 伴有糖尿病者, 加入一定比例的胰島素在多索茶堿葡萄糖注射液內(nèi);糖皮質(zhì)激素選擇布地奈德混懸液2 mg, 霧化吸入, 2 次/d, 治療15 d。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聯(lián)合治療, 以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200 μg 沙丁胺醇, 3 次/d, 治療15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呼吸困難、咳痰、咳嗽等癥狀全部消失, 且痰液量明顯減少;有效:患者癥狀基本緩解, 其痰液量有所減少;無效:患者癥狀、痰液量沒有變化[5]??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 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TLC、FEV1/TLC。
1.4.3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分別抽取患者治療前后6 ml 靜脈血, 放置在無菌管內(nèi),以3000 r/min 的速度分離血清, 時間為10 min, 其離心半徑為8.5 cm, 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CRP、IL-8、TNF-α 水平。
1.4.4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口干、心跳加快、惡心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6.97%高于對照組的75.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FEV1、TLC、FEV1/TLC 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FEV1、TLC、FEV1/TLC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FEV1(L) TLC(L) FEV1/T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3 0.81±0.11 1.97±0.29a 1.56±0.43 3.84±0.83a 51.71±6.91 67.91±7.27a對照組 33 0.79±0.15 1.42±0.34 1.57±0.41 3.12±0.56 51.41±6.72 60.13±7.61 t 0.618 7.070 0.097 4.130 0.179 4.247 P 0.539 0.000 0.923 0.000 0.859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 兩組CRP、IL-8、TNF-α 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CRP、IL-8、TNF-α 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CRP(mg/L) IL-8(ng/L)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3 17.23±3.12 11.74±2.63a 79.18±5.79 56.48±6.03a 83.27±7.99 69.12±5.32a對照組 33 17.34±3.53 14.72±2.69 79.21±6.79 49.74±5.59 84.64±6.43 75.28±6.78 t 0.134 4.550 0.019 4.709 0.767 4.106 P 0.894 0.000 0.985 0.000 0.446 0.000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06%與對照組的9.09%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
COPD 是目前常見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 該疾病患者急性發(fā)作會導致病情迅速進展, 數(shù)小時或者2~3 d 內(nèi)引起呼吸衰竭、肺心病等, 從而使患者發(fā)生死亡的幾率增加, 所以需加強對患者的臨床治療, 但是AECOPD治療的方案、藥物相對較多, 治療方案不同療效也有一定差異, 因此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需對其選擇給予重視[6]。基于此, 幫助AECOPD 患者增強臨床療效、提升生活質(zhì)量在如今臨床上應重點考慮。為此,本文對本院收治的AECOPD 患者66 例臨床資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6.97%高于對照組的75.7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AECOPD 患者采取糖皮質(zhì)激素與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更佳。糖皮質(zhì)激素在機體生長、發(fā)育、免疫功能、代謝等方面均有調(diào)節(jié)的效果, 是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的免疫、抗炎抑制劑, 且還具有抗休克、抗過敏、抗炎等作用, 能夠?qū)γ庖咝缘难装Y反應、病理性的免疫反應發(fā)揮抑制效果[7]。布地奈德是一種糖皮質(zhì)激素, 能夠?qū)NF-α、IL-8 等細胞因子正常表達進行抑制, 使患者氣道的炎癥情況有效降低。該藥物對β2腎上腺素受體表達有促進效果, 可有效增強其敏感性, 且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對機體呼吸道β2受體可發(fā)揮激動的作用, 有效提升細胞中環(huán)磷腺苷的含量, 進而使患者支氣管的平滑肌轉(zhuǎn)為松弛的狀態(tài), 使呼吸道的血管通透性有效降低, 進而有效幫助患者平喘, 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8,9]。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 研究組FEV1(1.97±0.29)L、TLC(3.84±0.83)L、FEV1/TLC(67.91±7.27)%高于對照組的(1.42±0.34)L、(3.12±0.56)L、(60.13±7.6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AECOPD 患者采取糖皮質(zhì)激素與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臨床上對AECOPD 患者的氣流受限進行判斷的主要指標是肺功能的檢查, 相關(guān)的資料中顯示, TLC 的變異性較小, 比較容易進行操作, 是臨床對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的敏感指標之一[10]。給予患者糖皮質(zhì)激素與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進行治療可相互促進, 相互協(xié)調(diào), 使患者的FEV1、TLC、FEV1/TLC 指標得到有效改善[11,12]。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 研究組CRP(11.74±2.63)mg/L、IL-8(56.48±6.03)ng/L、TNF-α(69.12±5.32)ng/L 低于對照組的(14.72±2.69)mg/L、(49.74±5.59)ng/L、(75.28±6.78)ng/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ECOPD 患者發(fā)病過程中炎性因子CRP、IL-8、TNF-α 有重要作用,患者炎癥產(chǎn)生時CRP、IL-8、TNF-α 指標上升明顯,可對患者炎癥的情況進行有效反應[13,14]。布地奈德可發(fā)揮較強的抗炎效果, 能夠使患者氣道免疫的炎性情況得到有效反應, 從而降低炎癥因子在肺部組織中造成的損害[15]。沙丁胺醇經(jīng)過激動β2受體, 對內(nèi)源性的致痙攣物質(zhì)的釋放進行抑制, 從而對氣道的高反應性、支氣管的擴張、支氣管平滑肌的舒張等進行抑制,聯(lián)合應用兩種藥物時, 糖皮質(zhì)激素的藥物可對β2受體基因轉(zhuǎn)錄發(fā)揮介導效果, 使支氣管平滑肌在β2受體激動劑中的敏感性得到提升, 使沙丁胺醇效果有效提升;且沙丁胺醇能夠?qū)χ夤苓M行擴張、將支氣管的痙攣有效解除, 也能夠促使布地奈德的藥物濃度得到提升, 進而提升抗炎效果, 改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水平[16-18]。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06%與對照組的9.09%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AECOPD 患者采取糖皮質(zhì)激素與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治療不會使其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 僅偶有患者產(chǎn)生較輕的口干、心跳加快、惡心等情況, 且患者經(jīng)過休息后均能自行緩解,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安全性。
總之, AECOPD 患者采取糖皮質(zhì)激素與β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提升其臨床療效, 幫助患者改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 使其肺功能得到提升, 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 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