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群
新學期開學,班級的衛(wèi)生打掃算是頭等大事。經(jīng)歷了一個假期,教室里早已布滿灰塵。在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志愿者都會主動加入打掃行列,而孩子們更是忙著一趟趟地接水洗抹布、涮拖把,清理宣傳欄里上學期殘留的內(nèi)容……
勞動是付出,是人本身就該做的事情。仔細想想,人們之間的關系不就是在勞動過程中建立與維持的嗎?而今天的孩子,有太多事情被家長包辦了。家長總覺得孩子太小,只需好好學習,他們卻忘記了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勞動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快樂,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
勞動是錘煉意志的契機。我的父母是60后,他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是身上從不缺乏踏實肯干的勁頭。雖說如今上了年紀,他們依然保持著勤勞的好習慣。魏書生在《好父母 好家教》一書中提出“常干家務活的孩子智力好”。他說:“我不是主張過早地將家庭的重擔壓向孩子稚嫩的雙肩,而是建議家長們,要求孩子適當?shù)刈鲆稽c家務活。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感,增進與父母的感情。在做家務活的過程中,還能使緊張學習的大腦某些部位得到休息,雖然占用了一點時間,但反倒培養(yǎng)了孩子的效率感,更加珍惜學習時間?!笨梢姡m度的家務勞動對孩子是有益的,也可讓孩子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
勞動激發(fā)思維。蒙臺梭利說過:“我聽到了,我忘記了;我看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書本會幫助我們積累知識,但是只有自己親身實踐過的或者是自己在勞動實踐當中發(fā)現(xiàn)的知識,才讓人印象更深刻,更容易讓人的思維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所以,我們不能只讓孩子學習書本知識,也要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體驗勞動,在勞動中獲得生活智慧。在國外,勞動教育也非常受重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有5條是專門針對勞動教育的,這足以證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這個物質(zhì)豐富、科技發(fā)達的時代,要讓勞動回到孩子的生活中,需要家校加強合作。如在每年的植樹節(jié),學??梢越M織“我和小樹共成長”活動,教師和家長帶領孩子一起植樹,挖土、澆水,其樂融融,不經(jīng)意間拉近了教師和家長的關系,也增進了家長和孩子的感情。
我們的班級家委會還組織了“義務清掃,共建全國文明城”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走上街頭、清理垃圾、美化市容,讓城市變得更整潔美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家長成了勞動伙伴,交流不再只是圍繞著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這樣的活動,可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讓家長更順暢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也為孩子在家里適度承擔家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責 編 白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