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鈞 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田徑是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體育運動。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田徑訓練,強化學生的體魄,增強學生的速度和耐力,對于日后想要從事體育競技領域和體育教育領域的學生來說,都擁有廣闊的就業(yè)前景。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高職院校田徑訓練迎來了重大創(chuàng)新,通過融入信息化技術手段,發(fā)揮信息化技術開放性、互動性、直觀性等特點,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田徑動作要領,科學高效的開展田徑訓練,減輕學生的身體負擔,盡量避免學生受傷,從而為提高學生田徑訓練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由于信息化技術在田徑訓練中的應用時間尚短,因此需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能夠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深入研究,促進二者緊密結合。
田徑訓練的專業(yè)性極強,對學生動作規(guī)范度要求較高,如果學生的動作不規(guī)范,或是訓練強度不達標,將無法達到預期訓練效果,還會在訓練過程中受傷。許多學生都將田徑訓練作為一種訓練負擔,原因是田徑訓練非??菰铮枰L期堅持才能讓學生的體能有所提升,對學生的意志力更有很大的考驗。有些高職院校制定的田徑訓練計劃缺乏科學合理性,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職業(yè)發(fā)展需求,要求學生按照相同的強度進行訓練,超過了部分學生的最大負荷,卻讓有些學生覺得仍有余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訓練熱情。田徑訓練效果不理想,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打消學生訓練的積極性,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在運動競賽項目中也無法取得好成績。
現階段,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由計算機、互聯網和多種應用軟件共同對數據信息予以收集、處理、分析、顯示、利用,幫助人們制定科學的決策,提高人們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信息化技術已經引領了時代潮流,給人們帶來的便利體現在方方面面,在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運用信息化技術,清晰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為師生、生生間的交互創(chuàng)造了平臺,更能實時反饋學情信息,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教學效果[1]。信息化技術長期以來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實踐給高職院校田徑訓練模式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而對信息化技術在田徑訓練中的具體應用仍然有待進一步探索。
首先,高職院校田徑訓練中,體育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慢放、暫停、回放等功能,向學生清晰展示田徑運動的每一個技術要領,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課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技術動作更加規(guī)范,田徑訓練效果事半功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但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突出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提高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和能力水平。
其次,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拓寬體育教師的信息來源渠道,使得體育教師能夠綜合所得信息編制更加科學的田徑訓練計劃,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訓練需求。同時將不同時期、不同個體的訓練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評估當前訓練模式是否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對學生提出專業(yè)性的指導建議,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態(tài)度會更加端正。
最后,將信息化技術與其他技術手段有機結合融入到田徑訓練中,豐富訓練內容和形式,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有利于打破學生對田徑訓練的固有印象,激發(fā)學生的訓練熱情。視頻、圖像、動畫等多元化元素的整合利用,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對田徑運動技術動作的掌握和記憶,能夠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降低學生在田徑訓練中受傷的概率,提高了田徑訓練的有效性。
信息化技術顛覆了人們的傳統(tǒng)思維,向人們展示了信息資源的應用價值,只有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挖掘信息潛在內涵,才能制定出科學的決策,這給高職院校田徑訓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可行思路。現如今,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和學生對于信息化技術都不會感到陌生,信息化技術在學習工作中的應用,豐富了學習手段,也提高了師生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不僅體現在信息獲取和分析方面,更表現在運用信息化技術組織開展田徑訓練,嘗試利用有限的資源增強訓練成效。作為田徑運動人才培養(yǎng)主體的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和相關配套設備,增加資金、技術、場地投入力度,對訓練器械進行創(chuàng)新,建設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以此來支持田徑訓練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田徑訓練停留在示范講解、機械訓練上,體育教師向學生展示標準動作,學生過一段時間后腦海中關于技術動作的印象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且自己在田徑訓練時并不能夠保證動作的規(guī)范性。在反復的示范和糾錯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感到疲憊不堪,迫切需要一種清晰直觀、互動性強的技術手段來改善田徑訓練模式。信息化技術可以將技術動作細化分解,體育教師播放相關課件時,每個動作都可以暫停,讓學生現場模仿,一一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蚴翘暨x國內外知名田徑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勝的視頻來播放,完善學生的技術動作,抑或者選出動作比較標準的學生進行示范,激起學生的好勝心。每個學生都會更加認真的觀看課件,學習技術動作要領,秉持不服輸的理念,積極參與田徑訓練,營造了良好的訓練風氣,對于提高學生訓練成績起到的效果卓著[2]。
影響學生田徑訓練效果的因素較多,學生自身的意志力、身體素質以及田徑訓練方式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學生經過長期訓練后看不到成績提升,就會產生挫敗感,質疑田徑訓練計劃的合理性,面對接下來的訓練計劃毫無信心。在高職院校田徑訓練中運用信息化技術,記錄不同時期學生的體能信息,不斷調整田徑訓練計劃,確保田徑訓練計劃的合理性、個性化和最優(yōu)化。將學生的訓練成績予以及時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待改進,與學生共同探討日后的田徑訓練計劃安排,得到學生對訓練計劃的認可,學生將會始終保持高昂的訓練熱情。此外,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田徑訓練觀念,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因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用平常心來對待田徑訓練,不計較一時的榮辱得失,學生的運動生涯才能走的更長遠。
為了保證高職院校田徑訓練中信息化技術的有效運用,當務之急需要解決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有些體育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抱以懷疑態(tài)度,更加信任以往積累的教學經驗,轉變田徑訓練模式的意愿不強,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較低,大大制約了信息化技術在田徑訓練中的融入。信息時代下,高職院校要大力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利用各類學習和培訓活動提高體育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豐富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經驗,引導體育教師運用新方法、新模式開展田徑訓練,并為學生訓練成績的提升提供專業(yè)化服務。與此同時,體育教師也要探索田徑訓練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可行之策,不斷發(fā)現、分析、解決田徑訓練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必須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制作的課件要形象、直觀、簡潔,技術動作符合客觀實際,相互之間具有關聯性,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下能夠纖毫畢現,每個細節(jié)都不遺漏。還要保證課件符合田徑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避免無關緊要的元素分散學生注意力,爭取在較短時間就讓學生掌握所有技術要領,為學生自主訓練打下良好基礎[3]。
信息化技術在田徑訓練中的應用需要依托專業(yè)軟硬件設施才能有效發(fā)揮功能,高職院校應該加大投入力度,購置型號先進的硬件設備,與第三方企業(yè)合作研發(fā)田徑訓練信息化系統(tǒng),滿足學生專業(yè)化、個性化、自主化田徑訓練需求。該系統(tǒng)具有強大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實時收集網絡資源和學生訓練信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選擇合適的方法傳授動作要領,引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觀看視頻,規(guī)范學生的技術動作。同時,針對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制定個性化的田徑訓練計劃,幫助學生鞏固技術動作,提高訓練效率。體育教師借由田徑訓練信息化系統(tǒng)對學生的訓練信息有了準確掌握,結合運動心理學、營養(yǎng)學等知識,為學生提出中肯建議,使學生能夠更高效的進行田徑訓練。在系統(tǒng)平臺上記錄了每個學生的訓練成績,學生明確成績上的差距,有利于克服自身惰性,深挖自身潛能,積極參與田徑訓練[4]。學生勇敢的表達自身訴求,與體育教師共同優(yōu)化田徑訓練計劃,看到自己實實在在的進步,樹立自信,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
可以認為信息化技術是高職院校田徑訓練的重要輔助工具,要想取得優(yōu)異的訓練成績,需要將信息化技術與多種訓練方法相結合,減輕學生的身體負擔,避免學生在田徑訓練中受傷,以實現學生田徑訓練的可持續(xù)性。體育教師要對傳統(tǒng)訓練方法予以創(chuàng)新,運用信息化技術呈現新的訓練方法,增加田徑訓練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訓練興趣,學生會對新的田徑訓練方法躍躍欲試。觀摩視頻后學生進行訓練,體育教師要用手機拍攝每個學生的訓練過程,上傳到田徑訓練信息化系統(tǒng)中,供學生自行觀看和下載,幫助學生查找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之處。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訓練情況對田徑訓練方法進行持續(xù)性的優(yōu)化,增強田徑訓練效果。鼓勵學生之間兩人一組相互拍攝訓練視頻,使學生能夠迅速發(fā)現自己動作完成度和進步情況,互幫互助,及早糾正不良動作習慣,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也可以利用3D 捕捉技術,對學生的動作、技巧使用情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督,通過3D 不合作技術進行訓練,能夠對被測物的空間位置速度、動作等進行捕捉,并與準確動作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學生動作是否規(guī)范,及時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此外,體育教師還要在田徑訓練中向學生滲透安全意識、健康意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制作相關視頻,提醒學生觀看,并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實施個性化的疏導,創(chuàng)建安全高效的田徑訓練環(huán)境。
田徑訓練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引起了多個層面的變革,需改進田徑訓練評價標準,以全面客觀的角度分析學生的訓練效果,消除體育教師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準確度的影響,能夠對田徑訓練計劃和模式的優(yōu)化產生積極效應。信息化技術在高職院校田徑訓練評價環(huán)節(jié)的應用要點為:一是利用傳感技術和設備,對學生肢體協(xié)調性、肌肉力量、身體素質進行測量和分析,評估學生的技術水平;二是通過對學生心率、血乳酸、氧氣攝入量等參數的監(jiān)測,評估學生的心肺功能、代謝水平等生理指標;三是使用心理測試和問卷調查等工具,檢測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走出思維誤區(qū),全身心投入田徑訓練,更好的應對壓力;四是利用田徑訓練信息化系統(tǒng)的數據處理和圖表展示軟件,將運動數據和測量結果轉化為直觀易懂的圖表和報告,幫助體育教師和學生迅速獲取田徑訓練效果,發(fā)現當前訓練中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訓練計劃[5]。
結語:總之,高職院校田徑訓練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對于調動學生訓練積極性、強化學生訓練效果有著積極影響,高職院校應該加強信息化技術在田徑訓練中的有效融入,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提高體育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構建田徑訓練信息化系統(tǒng),依托信息化技術實施田徑訓練方法的革新,并要改進田徑訓練評價標準,準確掌握學生的訓練成效,從而不斷優(yōu)化田徑訓練計劃,培養(yǎng)更多高水準的田徑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