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合教育,即讓特殊孩子與普通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幼兒園融合教育既能幫助普通幼兒學會接納和尊重他人,又能促進特殊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文章立足于幼兒園教育實踐,以理論聯系實例的方式,從價值、原則及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針對融合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教育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融合教育;價值;原則;策略
作者簡介:蔡丹梅(1987—),女,福建省晉江市第三實驗幼兒園。
融合教育,是指讓特殊孩子與普通孩子一起進入普通學校接受相同教育、獲得公平對待的教育形式。融合教育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包容和友善的學習環(huán)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共同學習、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長。福建省晉江市第三實驗幼兒園積極踐行融合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基于融合教育視角高效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
一、融合教育視角下開展幼兒園教育的價值
(一)有助于推動正常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融合教育之中,正常幼兒與特殊幼兒一起學習和相處,這一過程有助于正常幼兒學會接納和尊重他人,形成包容、友善的價值觀??梢哉f,在彰顯多樣化和包容性特點的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正常幼兒將獲得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和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為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有助于呵護特殊幼兒的成長及發(fā)展
融合教育對于特殊幼兒來說有著突出的作用,能夠為特殊幼兒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促使特殊幼兒更好地進步與發(fā)展。首先,融合教育為特殊幼兒提供了一個與正常幼兒互動的機會,他們能夠與同齡人一起學習和玩耍,這有助于特殊幼兒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和情感支持網絡。其次,通過與正常幼兒一起學習,特殊幼兒可以受到正常幼兒的積極影響和激勵,即他們能夠觀察和學習正常幼兒的行為、技能和學習方法,從而促進自己的學習和進步。最后,特殊幼兒在融合教育中能夠感受到被接納、尊重、理解和支持,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非常有益,有助于培養(yǎng)特殊幼兒的自信心、自尊心??偟膩碚f,融合教育為特殊幼兒提供了一個適合他們成長與發(fā)展的有利環(huán)境,而這一環(huán)境充滿支持性、包容性和激勵性,有助于促進特殊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二、融合教育視角下開展幼兒園教育的原則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意味著每個幼兒都應該受到公平的對待和尊重,無論他們是否有特殊需求。
1.所有幼兒享有平等的機會
特殊幼兒應該有與正常幼兒相同的機會參與各種學習和游戲活動。教師應確保特殊幼兒能夠充分參與相關的活動,并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讓正常幼兒和特殊幼兒共同學習和成長。
2.所有幼兒都能得到尊重和關懷
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獨特性,包括特殊幼兒,應給予特殊幼兒足夠的關懷和支持,與他們之間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他們發(fā)揮潛力。
3.幼兒之間應當展開合作與互助
正常幼兒應與特殊幼兒展開合作和互助。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合作活動,促進正常幼兒與特殊幼兒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培養(yǎng)他們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意識,讓正常幼兒帶動特殊幼兒參與各種學習活動。
平等原則有助于打破對特殊幼兒的歧視,促進特殊幼兒與正常幼兒一起參與教育活動,從而在幼兒園創(chuàng)設友好和包容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到學習和游戲活動中。
(二)包容原則
包容原則意味著將不同背景、能力和需求的幼兒納入同一個學習環(huán)境中,為他們提供公平、平等和尊重的教育。
1.接納和尊重
教師應接納每個幼兒,無論他們的特殊需求如何,都需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給予他們關心,用耐心與細心呵護幼兒成長。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鼓勵正常幼兒尊重和接納特殊幼兒,師幼雙方共同創(chuàng)設友善和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
2.肯定與鼓勵
教師應幫助幼兒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鼓勵他們發(fā)揮潛力,在學習和社交活動中取得成功。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對特殊幼兒的肯定與鼓勵,引導特殊幼兒與正常幼兒一起在充滿愛與包容的氛圍中逐步獲得進步與成長。
通過遵守包容原則,特殊幼兒和正常幼兒可以共同學習和發(fā)展,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關系。這既有助于促進特殊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又能夠培養(yǎng)正常幼兒的包容性和社交技能,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多元、友善和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1]。
(三)個性化原則
個性化原則意味著教師應當根據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特殊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教育服務。
1.精準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
教師應努力了解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特殊需求。這可以通過與家長和專業(yè)人士進行合作,以及觀察、評估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來實現。
2.提供符合幼兒實際情況的個性化教育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需求和能力,制訂個性化的教育計劃。例如,針對正常幼兒可以著重擴展其知識面,培養(yǎng)其良好行為習慣;對于特殊幼兒則需要幫助其克服學習與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等。
通過遵守個性化原則,特殊幼兒與正常幼兒可以在融合教育中得到有的放矢的教育及引導,進而獲得全面發(fā)展。
(四)合作原則
在融合教育實踐中,教師、家長和專業(yè)人士之間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幼兒提供支持和服務。
1.信息共享
教師、家長和專業(yè)人士應及時分享幼兒的信息,包括發(fā)展情況、學習進度和特殊需求等,這有助于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以便制訂適當的支持計劃。
2.經驗交流
教師、家長和專業(yè)人士可以共享彼此的經驗和專業(yè)知識,探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支持方法。這有助于提高整個教育團隊的教育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3.協(xié)同工作
教師、家長和專業(yè)人士應協(xié)同開展工作,共同實施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并進行定期的評估和反饋。這有助于確保支持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時進行調整。
通過遵循以上原則,教師、家長和專業(yè)人士等可以共同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愉悅的融合教育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公平、包容和支持性的教育,這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融合教育視角下開展幼兒園教育的策略
(一)誠心接納,奠定融合教育的基調
誠心接納是指以真誠和尊重的態(tài)度,接納和對待他人,無論他們的背景、能力或特殊需求如何。誠心接納是建立在真誠、尊重、包容和公正基礎上的一種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旨在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友善和支持的社會和學習環(huán)境。在幼兒園融合教育實踐中,教師對幼兒的誠心接納至關重要,這是融合教育順利開展的基礎。
例如,筆者所在班級有一名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在該名幼兒入園之時,其父母便表現得很忐忑,總是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同其他孩子發(fā)生矛盾,或者令教師們感到厭煩。對此,筆者決定走近這名特殊幼兒,了解他的真實情況及表現,并盡所能教授給他知識,呵護與陪伴其成長。在確定了教育的目標與方向之后,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與積累了大量相關知識,了解到高功能自閉癥是自閉癥的一種,患有高功能自閉癥的兒童,不像其他自閉癥兒童那般智力低下,相反,他們智商處于中等水平,甚至有時會超出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也正因此,他們在語言、記憶等方面表現良好,更會在某些領域上展現出自己的優(yōu)勢與長處;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具備自閉癥兒童的典型特征,即刻板和重復性行為嚴重,而這些行為可能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高功能自閉癥的兒童在人際交往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及意圖方面存在障礙,缺乏非言語溝通的技巧,難以理解社交規(guī)則和暗示;個別高功能自閉癥兒童還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在了解了高功能自閉癥兒童的這些特點及表現后,筆者對班上這名特殊幼兒產生了更多的包容與理解,面對他有時一直重復開關風扇、電視機的刻板重復行為,筆者不會生氣,也不會嚴厲地指責與批評他,而是會用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他,將他從刻板行為中解脫出來;有時,這名特殊幼兒會大喊大叫,越阻止越大聲,影響其他幼兒的正常學習與互動,針對他的這一行為,筆者不會像對待正常幼兒那般簡單下達“保持安靜”的指令,而是會走近他,拉起他的手,與他溫柔、耐心地說話,待他冷靜下來之后再引導他不要大喊大叫,要像大家這樣用正常音量說話。有時在進行手工制作時,這名特殊幼兒完成的作品比正常幼兒還要好,對此,筆者總是會給予他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有時是一個大大的擁抱,有時是一枚他喜歡的奧特曼勛章,有時是言語上的表揚,這種支持與激勵逐漸拉近了他與筆者之間的距離。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心中沒有歧視,誠心接納,才能讓特殊幼兒感到被關心與溫暖,從而慢慢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主動與教師和其他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
(二)多方協(xié)作,為融合教育提供助力
部分幼兒園教師缺乏專業(yè)的特殊教育知識,這便使得融合教育在具體實施與開展中存在一些困難與障礙?;诖?,筆者認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心中有愛,堅守教育初心,更要積極開展多方協(xié)作,與特殊幼兒父母建立密切的聯系,并積極向特殊教育專家學習,以聯合與協(xié)作切實保障融合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實,進而為正常幼兒及特殊幼兒的共同成長保駕護航。
例如,筆者所在班級有一名感統(tǒng)失調的特殊幼兒,在日常教育實踐中,筆者對該名幼兒進行了認真的觀察,發(fā)現該幼兒走路不穩(wěn),懼怕下樓梯,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對圓形物體特別感興趣,可以長時間專注玩球,重復滾和拍的動作。對此,筆者一方面加強與該名特殊幼兒家長的溝通與聯系,詢問他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以及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是如何照顧孩子的;另一方面,筆者還積極向專業(yè)的醫(yī)務人員進行學習,從他們那里獲得有關感統(tǒng)失調癥狀的知識,即感統(tǒng)失調也被稱為感覺整合障礙,是一種神經發(fā)展性障礙,影響個體對感覺輸入的處理和適應能力,感統(tǒng)失調兒童在感覺系統(tǒng)中可能存在過度敏感或低感覺閾值等問題,導致其對感覺刺激的反應異?;蚶щy。感統(tǒng)失調兒童可能對某些感覺刺激過敏或過度敏感,如他們可能對聲音、光線、觸覺等刺激有強烈的反應,并感到不適或焦慮;感統(tǒng)失調兒童可能對某些感覺刺激的感知較低,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能感知到,他們通常會尋求更強烈的感覺刺激,以滿足自己的感覺需求;此外,感統(tǒng)失調兒童會面臨協(xié)調和平衡方面的困難,他們在運動技能學習、空間定位和身體姿勢控制方面存在極大的難度……從特殊幼兒父母以及專業(yè)人士處獲得有關感統(tǒng)失調兒童的相關信息之后,筆者與他們達成了一致,共同制訂出了一份針對該名特殊幼兒的訓練與引導計劃。
1.感覺整合治療
感覺整合治療是一種專門針對感統(tǒng)失調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其通過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和活動,幫助兒童逐漸調節(jié)感覺輸入,提高感覺處理能力。
2.創(chuàng)造感官友好的環(huán)境
一個感官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能夠盡量減少或適度調整可能引發(fā)感統(tǒng)失調兒童過敏或不適感覺的刺激。為創(chuàng)造感官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可以降低噪音、調整光線、提供適當的座椅和工具等。
3.提供個性化的支持
根據感統(tǒng)失調兒童的具體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策略。這可能包括使用特定的教學方法、輔助工具和技術,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感覺輸入和參與學習活動。
4.建立規(guī)律和預測性
為感統(tǒng)失調兒童提供規(guī)律和預測性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制訂清晰的日常時間表,提供明確的指導和規(guī)則,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環(huán)境和參與相關活動。
5.教授自我調節(jié)技巧
教授感統(tǒng)失調兒童自我調節(jié)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練習、情緒識別和自我管理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感覺刺激和情緒困擾。
結語
幼兒園是孩子最早接觸教育的地方,通過實施融合教育,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包容、友善和公平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包容性,幫助他們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異,并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社交做好準備。融合教育視角下的幼兒園教師應當具備愛心與責任心,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能力,還應加強同幼兒家長、專業(yè)人員的聯系與溝通,不斷學習有關特殊幼兒教育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魯鳴,劉春玲,辛偉豪.幼兒園教師融合教育勝任力現狀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21(1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