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課堂內(nèi)容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引起重視。采用小練筆的訓練形式,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基礎。語文教師不應僅僅依靠習作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還應結合閱讀文本開展小練筆,帶領學生在短時間之內(nèi)應用所學的寫作技巧進行實踐,加深學生記憶。對運用小練筆來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練筆;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朱錦?。?977—),女,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海南小學。
小學生需要依靠練習與積累來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教師若經(jīng)常為學生布置常規(guī)作文的練習,會增加學生的課業(yè)壓力,甚至會導致學生對寫作喪失興趣。小練筆是一種練習目的明確且文章篇幅短小的練習形式,可以隨堂開展。運用小練筆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一、挖掘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一)填補文本留白,激發(fā)學生想象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的語言比較含蓄,會為讀者留出想象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此類閱讀文本時,可帶領學生開展小練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前后文對閱讀文本中留白的內(nèi)容進行填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留白進行深入剖析,找到補白的切入點,開展高效的小練筆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一課時,教師可利用文本第五段中的“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留白,帶領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深入探究,并讓學生思考桂花在飄落時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人們看到這番景象會流露出怎樣的神情,以激發(fā)學生想象。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可開展關于桂花飄落的小練筆訓練。同時,教師可對寫作要求進行細化,如要求學生首先生動描寫桂花飄落的場面,其次描寫人們在搖桂花、看桂花飄落時的神情以及動作。根據(jù)教師提出的要求,學生可以快速抓住寫作重點,順利完成小練筆。
采用補白的小練筆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想象,將閱讀文本中留白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強化學生寫作體驗,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提升學生寫作積極性,并且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語文思維,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借助語文園地,推動學生寫作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設置了語文園地板塊。借助語文園地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鍛煉學生語文思維。利用語文園地中的“語句段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開展寫作訓練;利用其中的“日積月累”可以幫助學生擴充自身的寫作素材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語文園地的重要性,充分挖掘語文園地的優(yōu)勢,將語文園地與小練筆訓練進行有效結合,為學生制訂明確的寫作目標,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從而拓展學生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2]。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小練筆訓練前,教師需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鼓勵,適當進行寫作提示,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避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受到題目的限制。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相關內(nèi)容,并讓學生從“詞句段運用”的“繁華”“高樓林立”“依山傍水”等十個詞語中挑選兩三個詞語,嘗試寫寫城市與農(nóng)村生活之間存在的區(qū)別。這個小練筆訓練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在寫作過程中積極應用“詞句段運用”的十個詞語及自身的寫作素材庫中的詞語,這有利于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此外,本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編排了毛澤東所寫的《卜算子·詠梅》。教師可指引學生對這首詞進行翻
譯,以加深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充分感受語文寫作的魅力。
語文園地板塊中不僅有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還有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開闊學生語文視野的內(nèi)容。教師應結合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推動學生主動開展寫作,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開展小練筆訓練,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利用課文內(nèi)容,傳授學生寫作技巧
(一)細化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仿寫
與低學段、中學段相比,高學段的語文課程學習難度會有所增加,需要學生掌握更加復雜的知識點。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寫作能力與認知水平往往不同。因此,教師可對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細化,根據(jù)文本的寫作手法、語言特點及句子結構等,帶領學生開展仿寫小練筆訓練,促使學生理解文本中優(yōu)美語段的內(nèi)涵,掌握寫作技巧[3]。
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一課中主要對祥子的外貌進行了詳細描寫。這篇閱讀文本雖然只有兩段,卻刻畫了極為生動的人物形象??紤]到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有的學生在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時所使用的語言不夠生動,如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等,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帶領學生對文本中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進行品讀,找到有關外貌的形容詞,并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依照何種順序?qū)θ宋锏耐饷策M行描寫的。在學生對文本進行了深入閱讀和賞析后,教師開展了仿寫小練筆訓練,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之中選擇一個自己較為熟悉的人物,根據(jù)教材中閱讀文本的寫作手法展現(xiàn)這個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為學生精心挑選閱讀文本中的片段,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仿寫,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的結構,掌握人物描寫的技巧,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利用文本續(xù)寫,提升感悟能力
續(xù)寫指的是結合閱讀文本,依照作者的思路及情感對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具有童話色彩,其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與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文章,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積極開展續(xù)寫小練筆訓練。教師需要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了解,找準續(xù)寫的切入點,保證訓練的高效性,從而提高學生閱讀領悟與理解能力,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時,在課堂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深入分析,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情感,而后鼓勵學生開展續(xù)寫小練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形象且富有情感的語言將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表達出來。他們可能會將文本中還未講完故事的小蜘蛛與老屋的對話作為開頭,繼而講述老屋與小燕子、小鴕鳥等其他動物之間發(fā)生的事。同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及技巧,寫出留白式結尾,以此讓讀者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對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進行續(xù)寫,不僅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本寫作的脈絡,儲備寫作素材,加深學生對閱讀的感悟,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應用文本縮寫,提高語用水平
縮寫指的是使用較為簡潔的語言,將過長或過于復雜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有效壓縮。運用縮寫小練筆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概括能力。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的過程中,教師可能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表述得較為啰唆,把可以用幾句話來描述的事情講得很復雜。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帶領學生在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開展縮寫小練筆,引導學生提煉閱讀文本的重點進行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用水平。
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一課可以作為學生進行小練筆的文本素材。這篇閱讀文本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并學習花生可貴的品質(zhì),體會文中父親所說的話的內(nèi)涵及蘊含的情感。在學生把握文本的主題及情感后,教師可在課堂中讓學生將原文概括成一個200~250字的故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如何使縮寫的文章與原文的主題相契合,并將整件事敘述清楚。經(jīng)過討論,學生便可以在寫作過程中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有效梳理和縮寫。對于學生寫出的優(yōu)秀作文,教師應予以鼓勵及肯定,并讓對應的學生在課堂中講解自己的寫作思路,供其他學生借鑒。
應用文本縮寫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用水平,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主旨及寫作思路,保證學生所應用的語言的精練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三、延伸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感悟精彩語句,積極創(chuàng)新寫作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編排了很多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這些作品展現(xiàn)了名家的寫作風格及思想。教師在圍繞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開展小練筆時,要帶領學生找出其中的精彩語句,體會文本的動人之處,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及內(nèi)涵的認知,促使學生在感悟過程之中了解文本的脈絡,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并給予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的時間[4]。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的《海上日出》一課為作者巴金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經(jīng)典的散文。整篇文本為讀者描繪了海上日出在天氣晴朗時和有云時的奇特景象,并將太陽升起的過程描繪得生動形象。學習這篇文本有助于學生掌握景物描寫的技巧。在課堂中,教師可帶領學生一同對文本中的“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等精彩語句進行朗讀、賞析并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太陽緩慢升起的畫面。在反復品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寫景的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對學生開展小練筆訓練,讓學生嘗試采用景物描寫的方法,對自己所觀察的太陽升起的過程進行詳細描述。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具有極高的文學及美學價值。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精彩語句進行反復品讀,促使學生對相關寫作手法進行了解,并為學生提供表達自身的想法、展現(xiàn)自身的創(chuàng)意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結合古文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寫作教學時,需要讓學生掌握想象作文的寫作技巧。教師應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鼓勵他們擺脫固有思維的局限,去描述一些可能并不存在或者想象出來的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古文,其不僅用詞凝練,還有極為深刻的內(nèi)涵。利用這些古文可以為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提供平臺。在開展小練筆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結合這些古文進行創(chuàng)作,將古文轉變?yōu)楝F(xiàn)代文。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的《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蘇軾。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創(chuàng)作的詩,描繪了一幅鴨戲圖。教師可帶領學生將這首詩的內(nèi)容寫成現(xiàn)代文。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的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理解能力。
結合古文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小練筆,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總之,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在教學中,教師應踐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剖析教材,注重開展小練筆,引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中學到的寫作技巧靈活地應用到寫作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建構富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趙海娟.探析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教學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21(3):40,42.
[2]陳涵平,鄧楊薇.小學語文教材中“小練筆”的運用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
(8):28-30.
[3]張敏.聚焦“小練筆”,成就大文章: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小練筆”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21(23):35-36.
[4]廖小紅.小練筆成就大作文:淺談小學語文作文小練筆的有效訓練[J].名師在線,2021(2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