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魁
【摘要】物理實驗是對生活中自然現(xiàn)象的探索與總結(jié),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xué)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xué)生對物理學(xué)習(xí)的興趣,既豐富了學(xué)習(xí)生活,也探索了自然世界的奧秘.平面鏡成像實驗是初中物理學(xué)習(xí)的第一個實驗,在考查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關(guān)系的同時,更是考查了學(xué)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要求學(xué)生對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實驗原理,以及實驗結(jié)論有深刻且全面的認(rèn)識.本文詳細(xì)講解平面鏡成像實驗的過程與細(xì)節(jié),對成像的特點和實驗的考點進行解析匯總,并列舉四道典型例題,給出詳細(xì)解題思路,希望幫助學(xué)生對平面鏡成像實驗有更全面地掌握.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xué);平面鏡成像
1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以總結(jié)為六個字:等大、等距、垂直.等大:即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原物體的大小是相等的;等距:平面鏡所成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是相等的;垂直:平面鏡所成像與物體的連線和鏡面是垂直的.
2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1 實驗步驟
(1)如圖1,準(zhǔn)備一張白紙,一塊透明薄玻璃板或茶色薄玻璃板,兩根外形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
(2)選定一個水平的臺面,將白紙放置在臺面上,然后將透明薄玻璃板或茶色薄玻璃板豎直放置在白紙上,作為平面鏡,記錄下玻璃板在紙上的位置;
(3)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方;
(4)蠟燭B不點燃,放在透明薄玻璃板或茶色薄玻璃板的后方,移動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方看去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5)觀察兩根蠟燭的位置并記錄;
(6)改變蠟燭A的位置,在此過程中保證蠟燭A始終是點燃狀態(tài),重復(fù)步驟(4)和(5).移走玻璃板,然后將每次實驗中兩根蠟燭在紙上的位置用直線連起來,分別測量出每次實驗兩根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比較它們的大小和位置關(guān)系;
(7)分析實驗結(jié)果,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像與物和平面鏡的位置關(guān)系.
2.2 平面鏡成像實驗解析
(1)實驗驗證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驗證方法: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拿一個光屏放在薄玻璃板后方蠟燭所成像的位置,不透過薄玻璃板看光屏,而是直接看光屏表面,在光屏上是看不到物體的像的,所以可以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2)理論分析
如圖2所示,平面鏡前燭焰上的點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的眼睛,人由于人有光沿直線傳播的經(jīng)驗,所以會感覺這些光好像是從進入人眼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S1處發(fā)出的,S1就是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但其實,S1并不是實際光線交匯形成的,而是從平面鏡中反射進入人眼的那部分光,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故不能用光屏承接,為虛像.
(3)平面鏡成像原理
由(2)中平面鏡成虛像的理論解釋可知,光在鏡面的反射,是平面鏡成像的基礎(chǔ)原理.
2.3 實驗考點匯總
(1)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分別在平面鏡的兩側(cè),而且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的大小、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2)玻璃板的放置要求: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否則未點燃的蠟燭始終不能與點燃的蠟燭的像重合;
(3)觀察像時眼睛的位置:從點燃的蠟燭一側(cè)進行觀察;
(4)判斷平面鏡成虛像還是實像的方法:看像能否呈現(xiàn)在光屏上;
(5)選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的原因: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6)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過光,因此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B是否與蠟燭A重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7)選擇薄玻璃板的原因:厚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會成像,會產(chǎn)生重影;
(8)選擇茶色玻璃板的原因:實驗要求玻璃板既要透光又要反光,茶色玻璃板的反光性能更好;
(9)為減小其他光線的影響,實驗最好在較暗條件下進行;
(10)用方格紙?zhí)娲准埖暮锰幨牵嚎梢愿苯拥乇容^像與物的位置關(guān)系;
(11)多次改變點燃的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測量的目的是: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12)刻度尺的作用:測量物距和像距.
3 經(jīng)典例題解析
例1 一個舞蹈演員為能夠?qū)崟r糾正自己的舞姿,于是在舞蹈室的墻壁上裝滿平面鏡,通過對著鏡子跳舞來觀看自己的舞蹈動作.當(dāng)她在鏡子前練習(xí)時,緩慢向鏡子靠近的過程中,她的像是如何變化的(? )
(A)像慢慢靠近平面鏡,并且不斷變大.
(B)像慢慢遠離平面鏡,并且不斷變大.
(C)像慢慢靠近平面鏡,但是大小不變.
(D)像的大小不變,但是慢慢遠離平面鏡.
解析 兩個“相等”原理:①=1\*GB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鏡面的大小或物體離鏡面的距離是無關(guān)的,始終只與物體本身的大小有關(guān),像與物體的大小始終相等;②=2\*GB3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且不受鏡子的“厚度”等因素的干擾.因此,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在演員靠近平面鏡的過程中,演員的身形大小是不變的,所以演員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也是不變的;而當(dāng)演員緩慢靠近平面鏡時,演員到平面鏡的距離減小,所以演員所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緩慢減小,即像逐漸靠近平面鏡.因此(C)正確.
答案:(C).
例2 如圖3所示,一輛汽車在路上以2m/s的速度緩慢行駛,在其前方有一塊與豎直方向成45°角的平面鏡.當(dāng)汽車沿水平方向向右行駛時,它在平面鏡中的像的運動速度,以及運動方向分別是怎樣的(? )
(A)水平向右,4m/s.
(B)水平向左,2m/s.
(C)豎直向上,4m/s.
(D)豎直向下,2m/s.
解析 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規(guī)則,像和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則像的運動軌跡與物體的運動軌跡也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因此,如圖4所示,汽車沿水平方向向右勻速運動,像必然會和汽車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像的運動軌跡也會與汽車的運動軌跡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因此平面鏡中汽車的像的運動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速度大小為2m/s.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