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海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們知道理解一個人很難,誤解卻相當普遍,但是我們?nèi)匀幌M蝗死斫狻?/p>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寫作指導
材料中的兩個關鍵詞“理解”“誤解”含義清楚,考生能夠準確把握。
發(fā)表對“誤解”的見解。即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出現(xiàn)“誤解”,通過本質屬性的剖析,亮明自己的觀點:在乎與不在乎他人的誤解,并且能夠給出以理服人的理由。
分析“理解”很難的歸因。比如,個人本位、認知的差異、視野的局限等,都可能導致理解一個人很難的情況發(fā)生。
闡述“希望被人理解”的心理。這是希望得到他人支持、贊同的心理表現(xiàn),比如,自己的言行被別人非議的時候,就非?!跋M蝗死斫狻保宰C明自己言行的正確性。
通過以上分析,考生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立意角度:
1.“理解”其實也容易。就是凡事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從別人的感受、處境等方面給予別人最大限度的思考和處理問題。這樣的事例很多。
2.“誤解”又何妨。正所謂“清者自清”,假以時日,隨著時間的推移,誤解會被消除,如一些改革、創(chuàng)新,一開始就常常被誤解,但歷史會證明它的正確性。
3.“希望被人理解”是人之常情。被人理解,應該是所有人的期待與渴望,這也是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和睦相處的終極目標和要求。
例文
于誤解中尋找棲身之所
□一考生
常言道:倘若你不曾穿上他的鞋子走上幾步,你無法與他感同身受。在當今經(jīng)驗主義盛行的時代,理解他人很難,而由于個人之見的局限性,誤解卻無處不在。
以己之見揣度他人,是基于我們的“前見”,可能來源于先人抑或是自身經(jīng)驗。我們總會不斷遇見新人,但在經(jīng)驗主義的裹挾下,我們習慣以固有的模式、類型來框定他人,卻忽略了每個人的個體性。因而我們對他人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局限于已有的認知,很難跳脫出思維的局限性來理解一個人,也正是這些局限讓我們常誤解他人。
正如哲學家伽達默爾所言:“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誤解也往往來源于此。當對他人的判斷被放入充滿己見的狹隘天地,一切主觀臆斷占據(jù)我們的主體思想,同時摻雜有個人情感的判斷,會更讓對他人的判斷變得撲朔迷離,誤解便成為常態(tài)。
但除主觀先入為主的理解會造成誤解外,當今社會褒貶不一的評價標準、滿目都是標簽的現(xiàn)象亦讓理解之船偏離航道。當我們的耳目被他人填充,自我還剩幾何?主觀判斷又何去何從?
我們每個人不過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面對“誤解”的風,我們或被壓彎,或仍直立身姿面對逆風。即便我們身處史蒂文·斯洛曼筆下“高度同質化的時代”,我們?nèi)韵R韺ふ乙惶幇采碇?,尋求他人對我們的認同感,以此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認同感的提升,進而對自我進行正向反饋,促使我們在紛繁世相中安放自己那顆浮躁的心。
但若將被他人理解視為個人價值實現(xiàn)的目標,難免落于“以他人認同為核心”的窠臼中,長期以往,易喪失個體的判斷,成為他人理解的附屬品。
不被他人理解,是否代表自己就是錯的呢?“被人理解”只是我們個體價值于群體意義的一種呈現(xiàn)方式,而非個體價值的判斷標準,更不能代表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
他人誤解、不解也罷,何不做莎士比亞筆下那個“多聽、少說,接受每一個人的詰難,但保留你的最后裁決”的澄明清醒者呢?
評點
文章能夠扣合題意展開論證說理,采用辯證思維的視角來發(fā)表觀點和展開論證,所運用的理論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典型、充分、有力,很好地佐證和凸顯了作者所持的觀點和主張。文章結構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值得學習。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