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才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顯微外科 鶴壁 458030)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手指肌腱斷裂發(fā)病率顯著上升,若無法及時診治可能影響患者手功能,導致患者殘疾、畸形等,故而早期有效治療該病十分關鍵,臨床十分重視[1]。肌腱是肌腹兩端結締組織,可輔助肌肉附著與固定,肌腱斷裂后可能出現感染、疼痛、局部腫脹、肌腱粘連、手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生活具有較大影響[2]。目前臨床治療手指肌腱斷裂多采取手術方法,但由于手術部位較為特殊,若出現粘連問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與手部功能[3]。目前,手指肌腱斷裂患者應用顯微手術治療效果良好,該手術是在纖維外科技術支持下,可精準控制手術,促進患者康復,從而減少手術后粘連,具有應用價值,可深入觀察[4~5]。同時,手指肌腱斷裂后患者開展顯微手術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有助于患者康復。本研究對102 例肌腱斷裂進行臨床分組探討,觀察顯微手術結合早期功能鍛煉治療效果,取得一定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顯微外科收治的102 例手指肌腱斷裂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51 例。觀察組女21 例,男30 例;年齡22~49 歲,平均年齡為(34.74±3.83)歲;受傷原因:刀割傷18 例,鈍挫傷9例,玻璃割傷14 例,電鋸傷10 例。對照組女22 例,男29 例;年齡21~48 歲,平均年齡為(34.69±3.90)歲;受傷原因:刀割傷19 例,鈍挫傷11 例,玻璃割傷11 例,電鋸傷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倫理號20190013)。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肌腱斷裂診斷[6];(2)患者可接受常規(guī)手術、顯微手術治療;(3)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畸形改變患者;(2)嚴重感染患者;(3)受傷前就存在關節(jié)活動異常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治療。均開展改良Kessler 單線縫合方法進行臨床治療,肉眼下開展手術,進行間斷縫合,縫合美容線為5-0 號線,肌腱斷端邊緣不進行縫合,采取無菌紗布加壓包扎,術后應用抗生素治療。同時,給予患者早期(術后24~72 h)功能鍛煉:根據患者自身疼痛耐受度對其開展被動活動,以患者耐受為準,每日進行3~6 組,每組10 次。觀察組:開展顯微手術治療?;颊咴陲@微鏡下接受手術,進行臂叢持續(xù)麻醉,上臂結扎氣囊止血,徹底清除壞死與污染組織,擇期進行手術,手術切口減少術后痙攣術式,術中暴露肌腱斷斷與腱鞘,固定肌腱,以雙極電凝方法進行止血,改良Kessler縫合肌腱,縫合口應用術爾泰(羧氨基葡聚多糖鈉生物膠體液)浸濕紗布包裹,術后以高分子石膏進行外固定,并保持斷裂肌腱無張力或者低張力情況。術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與對照組方法相同。
1.4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評估[7]:治療4 周后,以TAM 為評估標準,優(yōu):患者治療后TAM≥220°;良:患者治療后TAM≥200°;可:患者治療后TAM≥180°;差:患者治療后TAM<18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優(yōu)良率。(2)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評估[8]:于患者術后8 h、術后24 h 及48 h 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分,評分范圍0~10 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越輕。(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4)手功能量表評分[9]:治療4周后進行評估,包括對指(10 分)、對掌(10 分)、手指內收與外展(10 分)、手指屈伸(20 分)、腕關節(jié)旋轉(5 分)、腕關節(jié)屈伸(5 分)、日?;顒樱?0 分)、感覺功能(10 分)、外觀(10 分)等,總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手功能恢復越佳。(5)治療4 周后進行評估。手指外觀評分,優(yōu)(20 分):外形佳,無偏轉,無功能性角畸形,無功能障礙;良(16 分):患者外形部分偏轉,無功能性角畸形,無明顯功能障礙;差(8分):患者手指外形偏轉,角畸形,感染功能,伴有萎縮,變形2.5 cm 內;劣(4 分):患者手指外觀變形很大,干擾正常手功能。分值越高表示手外形越佳。血液循環(huán):評估患者血液循環(huán)情況,10 分、8 分、4 分、2分,對應優(yōu)良差劣,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手部血液循環(huán)越好。(6)治療前及治療4 周后采取生活質量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及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與物質生活狀態(tài),各項分值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臨床療效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手功能量表評分、生活質量評分、VAS 評分、手指外觀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評分等)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88.24%)高于對照組(72.5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8 h、術后24 h 與術后48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n術后8 h術后24 h術后48 h對照組觀察組51 51 t P 6.34±0.78 5.23±0.56 8.255 5 0.000 0 4.23±0.66 3.06±0.49 10.164 7 0.000 0 2.13±0.33 1.06±0.27 17.921 4 0.000 0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治療前后手功能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手功能量表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周后兩組患者手功能量表評分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手功能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手功能量表評分比較(分,)
組別n治療前治療4 周后tP對照組觀察組51 51 43.616 9 65.556 8 0.000 0 0.000 0 t P 32.12±3.26 31.95±3.47 0.255 0 0.799 3 69.76±5.23 82.53±4.28 13.494 4 0.000 0
2.5 兩組治療4 周后手指外觀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4 周后手指外觀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4 周后手指外觀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治療4 周后手指外觀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組別n手指外觀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對照組觀察組51 51 t P 10.24±2.12 18.23±1.95 19.809 5 0.000 0 6.23±1.11 8.68±1.06 11.399 6 0.000 0
2.6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指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周后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指標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6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n治療時間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對照組51觀察組5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2.12±3.54 70.23±3.85*41.89±4.01 77.52±6.23*#45.23±6.23 74.34±4.82*45.34±6.00 83.41±5.18*#44.76±3.95 78.76±5.21*44.85±4.03 86.54±4.82*#39.65±5.23 73.42±4.44*39.95±4.99 85.24±3.28*#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手外傷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患者往往出現手部肌腱斷裂,而治療肌腱斷裂關鍵在于早期進行有效手術縫合[10~11]。隨著臨床外科技術的發(fā)展,手術治療手指肌腱斷裂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2]。改良Kessler 縫合手術治療手指肌腱斷裂可較好地促進患者病情恢復,臨床應用廣泛[13]。常規(guī)手術治療肌腱斷裂手術中未對肌腱斷端的邊緣進行縫合,肉眼下進行積肌腱修復不利于斷端血運的恢復,容易導致不良影響,出現后遺癥,誘發(fā)手功能障礙等[14]。隨著顯微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其在手術中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顯微改良Kessler縫合手術治療手指肌腱斷裂取得更為明顯的治療效果,可最大限度修復肌腱與四周附件,從而促進肌腱愈合,保障斷端血運恢復。此外,顯微手術還可更好地止血,減少手術二次傷害患者肌腱組織[15]。本研究在顯微放大鏡下開展手術,可較好了解肌腱斷裂患者損傷情況,對其損傷肌腱進行固定,使得治療效果顯著提升。但肌腱斷裂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復僅僅依靠手術是不夠的,需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方可保證患者術后恢復。
本研究取得較好治療效果,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88.24%)高于對照組(72.55%),術后8 h、術后24 h 與術后48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手指外觀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據提示肌腱斷裂患者應用顯微手術與早期功能鍛煉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及并發(fā)癥,患者術后手部外觀恢復較好,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術后血運恢復好。治療前兩組手功能量表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周后各組手功能量表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改善,觀察組治療4 周后手功能評分、生活質量量表評分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據提示肌腱斷裂患者應用顯微手術與早期功能鍛煉可較好地改善患者手部活動度及手功能、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早期功能鍛煉結合顯微手術治療肌腱斷裂之所以取得較好效果,與顯微技術支撐相關,顯微手術可更好地了解患者肌腱細微結構,縫合肌腱斷端,減少術后局部滲血,預防周圍組織發(fā)生粘連,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更好促進患者術后身體恢復。在術中需注意幾點:首先,術中固定時需合理把握固定的松緊度,從而減少石膏固定影響患者肢體遠端的血運情況;術中完全止血以避免血液出現滲出情況;此外,還需在無張力與低張力下進行縫合,探查肌腱損傷情況時需動作輕柔,徹底清創(chuàng),全部清除壞死以及污染組織,有效保證患者內源性愈合,患者依靠肌腱自愈能力愈合,可減少術后粘連問題。胡嵐翔等[16]學者納入72 例手指肌腱斷裂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進行顯微手術治療的觀察組經治療后肌腱恢復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進行傳統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分別為94.40%、75.00%,此外,觀察組上肢功能評分比對照組更佳,肌腱粘連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顯微手術有助于肌腱斷裂患者病情恢復,患者術后粘連少,安全性高,與本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肌腱斷裂患者采取顯微手術結合早期功能鍛煉治療效果較好,并發(fā)癥少,術后疼痛輕,且患者手功能恢復好,生活質量提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