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蘭
一、引言
新人教版教材除了傳統(tǒng)的詞匯課,語法課和閱讀課之外,還新增加了一個新課型:讀寫課(Reading forWriting)。
近年來,由于這是新教材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老師們還沒有形成一種明確高效的讀寫教學模式。在各種級別的教師觀摩課,優(yōu)質課,教學能手,基本功比賽中基本上都是采用閱讀課的課型居多,老師們對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教學模式,而對讀寫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還缺乏研究,還不能像閱讀課那樣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運用自如,駕輕就熟。尤其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存在一些問題?;诖耍疚膶⒒赑OA“產出導向法”,通過教學案例分析讀寫課的導入模式和策略。
二、讀寫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存在的主要問題
讀寫課與閱讀課混淆。目前,有的老師先講閱讀再講寫作,閱讀和寫作之間沒有設置促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最終上成了“閱讀+寫作”分離的拼盤課。尤其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習慣以閱讀課常用的方式進行導入,不能有效激活學生的讀寫能力。
案例1
例如,必修三第一單元Reading for writing中的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的讀寫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呈現了很多不同節(jié)日的圖片(th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Mother's Day;Mid-Autumn Festival;the Water-Sprinkling Festival;the Torch Festival 和the Naadam Festival)。教師提問學生:“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se festivals?”然后導入話題: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and the authors experience。
分析:
這節(jié)讀寫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篇章結構分析學習如何寫一篇介紹自己節(jié)日經歷的記敘文。此案例中,教師通過分享關于不同節(jié)日的圖片,讓學生討論自己在某個節(jié)日中的經歷。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主題。激發(fā)學生對于那達慕大會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但是,讀寫課與閱讀課的導入是有所區(qū)別的。這種導入方式適合于閱讀課的語境和話題的導入,使學生關心話題而非寫作目的,因此缺乏寫作教學的驅動促成。
三、基于POA“產出導向法”的讀寫課導入策略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簡稱POA)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帶領她的教學與研究團隊歷經十余年創(chuàng)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
POA教學流程涵蓋三個階段: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評價(Assessing)。這三個階段都必須以教師為中介。這里的中介作用具體表現為引領(Guide)、設計(Design)、支架(Scaffolding)作用等(文秋芳,2015)。
根據產出導向法的驅動原理,我們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開門見山,省略閱讀前的背景知識激活環(huán)節(jié),直接點明這節(jié)課的寫作任務是什么。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創(chuàng)設最接近真實的語境,直接呈現讀寫課的寫作任務,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明白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是完成一個具體的寫作任務,從而實現“以用促學”即帶著寫作的目的去完成閱讀,然后通過閱讀來分析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來完成寫作任務從而實現“以學助用”。這種導入策略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進一步實現讀寫結合和以讀促寫。
案例2
針對案例1中的課文,依據產出導向法的驅動原理我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設計:
教師與學生互敬問候之后說: “Today we are going to write an essay.Heres the writing task for you.”
接下來,教師呈現一則征稿啟示如下:
Contributions Wanted (征稿)
Boys and girls, the English newspaper of our school is asking for some narrative essays about your unforgettable festival experiences. If you have such kind of experience, send your ?articles to qsdfzenglishnewspaper@163.com.
然后教師提問學生: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 narrative essay about a festival experience?
分析: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最真實的語境來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借由學校英語報征稿啟事這一消息,來寫一篇節(jié)日經歷。話題越貼近生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機越強烈。教師通過發(fā)布征稿信息這一導入形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
案例3: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的 Reading for Writing模塊,主要講授關于旅游計劃的閱讀和寫作。我在基于POA產出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大單元整體教學的理念做了如下的導入教學設計。
1. 利用大單元思維導圖導入新課:寫一封分享旅行計劃的電子郵件。
首先帶領學生復習本單元已經學過的知識并進行了基于單元主題的整合。
So far,we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travelling.
Firstly,we have learned how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stination before travelling.Do you know how to collect it? We can go online to look at travel websites,watch some related TV programs,read some tourist brochures or ask local friends or relatives for tips.
Secondly,make a travel plan.It consists of where to go,when to go,how to go and what to do.
Thirdly,share a travel plan.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to a friend about a travel plan?
分析:
《新課標》指出:“單元是承載主題意義的基本單位,單元教學目標是總體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寫一封語言簡練,語義連貫,結構清晰的電子郵件,介紹自己的旅行計劃并能恰當融入表達情感的語言結構。
基于大單元教學設計,我利用思維導圖通過復習導入新課的寫作任務,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學生不僅明確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還要明確“為什么要學”,充分體現學習過程的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及有效性,有效克服了知識碎片化、探究過程碎片化以及思維構建碎片化等問題。在驅動環(huán)節(jié)時,學生知困就會主動去閱讀和探究怎樣寫。
2. Let me introduce Richard to you.He is going to travel to Xian with his parents in his summer vacation.He asks you about your travel plan.
So heres your writing task for you today:Write an email to Richard about your travel plan for your coming summer vacation.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it?
分析:基于文秋芳 POA“產出導向法”中的驅動(Motivating)理論,以本單元旅行的話題為引導,創(chuàng)設語境來布置本節(jié)課的驅動性寫作任務:為Richard寫一封郵件分享自己的暑假旅行計劃。
四、結語
《學記》指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通過POA產出教學法的導入教學法,能使學生首先知道自己要寫什么,為什么要寫,通過感到學習的困惑,意識到自己的知識不足,然后積極進行下一步的閱讀來解決怎樣寫的任務。導入的驅動環(huán)節(jié)既明確了學生的寫作任務又激活了讀寫動機,使學生帶著寫作任務的興趣和動機自然過渡到下一步閱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閱讀中自動尋求寫作的方法、幫助和支撐,為實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和讀寫聯動做好了鋪墊和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