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萬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26頁例7及相關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規(guī)律
1.復習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有誰能用字母把它們表示出來?(學生上臺展示,教師點評)
2.導入
同學們,老師遇到一個問題想請大家?guī)椭鉀Q,不知道同學們能不能幫老師完成?
多媒體出示:學校籃球隊的運動服,每件上衣60元,每條褲子56元。買8套這樣的運動服一共需要多少錢?
師: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需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生答)
3.嘗試解決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題目里所提供的數(shù)學信息,試一試你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法幫助老師解決問題。(教師巡視)
4.分享交流
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完成情況,指名上臺板演。
方法1:(60+56)×8? ?方法2:60×8+56×8
=116×8? ? ? ? =480+448
=928(元)? ? ? ? =928(元)
師:誰能說出他們分別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充分交流,分別說一說兩個算式的含義,它們分別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方法一:
方法二:
討論: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又有什么關系?它們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明白:(60+56)×8=60×8+56×8。
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求出了8套運動服一共多少錢,我們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接起來,組成一個等式。
板書:(60+56)×8=60×8+56×8。
5.拓展延伸
師:剛才同學們算出買8套運動服要多少錢,如果要買這樣的運動服50套,一共要多少錢呢?你能不能用兩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試試看。(教師巡視)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解決的,結果是多少?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60+56)×50=60×50+56×50。
你能不能提出一道類似這樣的數(shù)學問題?試試看。(教師巡視,把有代表性的例子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師:類似這樣的題目很多,都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解答,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解決問題,探索規(guī)律
多媒體出示教材第24頁“植樹”情境圖,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
1.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出:你能從圖中找到解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這個問題的條件嗎?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你找到的條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的問題。(教師巡視)
師:每個小組選一名同學,上臺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和同學們分享。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復述,多媒體展示。
方法一:先求出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
(4+2)×25
=6×25
=150(名)
方法二:先分別求出挖坑、種樹的和抬水、澆樹的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
4×25+2×25
=100+50
=150(名)
2.討論。
師: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方法一是先算每個小組人數(shù),再算總人數(shù);而方法二是先分別算出干不同活的人數(shù),再求總人數(shù))
師:根據(jù)兩個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4×25+2×25,并用箭頭直觀展示兩個算式之間的形式差異。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的算式還有嗎?你能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試試看。(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引導)
分享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成果,并讓學生上臺結合算式指一指。
師:想一想,4×25+2×25與(4+2)×25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多媒體出示:
○25×4+25×2(同理分析算式25×(4+2)=25×4+25×2)
師:這樣的算式你寫得完嗎?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舉例說明。
學生發(fā)現(xiàn):4加2的和乘25的結果與4和2分別乘25所得的積再相加的結果相同。
師:是不是任意兩個數(shù)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乘,都一定等于這兩個數(shù)分別與第三個數(shù)相乘的積相加呢?請同學們進一步舉例驗證,驗證后把你舉的例子和同桌交流分享。
師:現(xiàn)在我們分兩點全班交流例子,一看你所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要求,二看不同例子的共同特點。
3.總結規(guī)律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每組的兩個算式,找找它們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把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出來。大家能做到嗎?開始!
師生交流后用多媒體出示: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shù)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作乘法分配律。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一字一句地理解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4.建立數(shù)學模型
師:你能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表達乘法分配律嗎?可以用文字、圖形、符合或者字母來表示。試試看。(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后組織匯報交流,預測:
(1)(甲+乙)×丙=甲×丙+乙×丙
(2)(△+○)×□=△×□+○×□
師:怎樣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多媒體出示:(a+b)×c= × + ×
想一想:a×(b+c)= × + ×
三、鞏固運用,內化提高
1.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寫出等號右邊的式子。
(1)(18+76)×9=
(2)6×19+6×81=
(3)(7+8)×a=
(4)106×17=
2.下面每組算式相等嗎?為什么?
(1)13×(78+22)? ? ?13×78+22
(2)701×63? ? ? ?700×63+63
(3)(4+6)×64? ? ? 4個64與6個64的和
(4)652×173-652×73? 652×(173-73)
3.理解乘法分配律內涵的關鍵是乘法的意義,判斷是否符合規(guī)律可以依據(jù)乘法的意義進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完成第26頁“做一做”的第1題。
4.教學課本第27頁練習七第4、5、6題。
(1)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課本第27頁練習七第4題,看看哪些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把你的判斷結果和同桌交流。
(2)用兩種方法把第5題做在練習本上,不用抄題,只寫題號。
(3)運算定律在計算中可以使計算更加簡便,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課本第28頁第6題,按題目要求做在練習本上。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運算定律?回家后把你今天學到的運算定律和家人分享。
2.拓展
課后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自編一道用乘法分配律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