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年的鄉(xiāng)村教育生活中,王繼芬老師始終摯愛著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努力踐行“四有好老師”標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踐行和詮釋著“人民教師”的內(nèi)涵。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她始終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來關心教育,她的努力與付出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家長的贊譽、學生的愛戴。
以父母之心育人
王繼芬出生于1970年1月,是土生土長的硯山縣阿舍彝族鄉(xiāng)人。
1988年7月,初中畢業(yè)后她原本打算去阿舍冶煉廠當工人。阿舍冶煉廠是鄉(xiāng)辦企業(yè),當時廠里職工每月人均工資近兩百元,跟國家正式工待遇相差無幾。當時阿舍鄉(xiāng)白世尼一個一師一校的老師被派去進修學習兩年,由于地處偏遠、條件艱苦,村完小負責人一直沒有找到頂崗老師。無奈之下,村完小負責人找到了王繼芬的父母,希望剛剛初中畢業(yè)的王繼芬能去這個一師一校點教書。在父母的勸說下,王繼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代課老師的職位,開啟了自己三尺講臺的生涯。
盡管起初不情愿,但一貫認真負責的內(nèi)在習慣,還是讓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學工作。只有初中文化又無教學經(jīng)驗的她,只有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備課。她不懼困難,化壓力為動力,苦干實干加油干!別人用一小時輕松做完的工作,她要花半天甚至更多時間才能做完做好。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她所教班級的學業(yè)成績竟躋身全鄉(xiāng)第三名。那年教師節(jié),她被阿舍鄉(xiāng)黨委政府表彰為“優(yōu)秀教師”,并獲得了一個大大的熱水壺作為獎品。
這次獲獎,極大地提高了王繼芬對教育工作的自信心!父母更是為她感到自豪和驕傲,他們把新水壺擺在家里最顯眼的桌上,每逢家里來親戚,都要講講女兒教書獲獎的成績。一方面王繼芬逐漸對教學有了興趣,一方面看到父母這么高興,遂決定今后繼續(xù)從教,以安慰飽受“沒文化”之苦的父母。
阿舍鄉(xiāng)白世尼是一個貧窮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重男輕女風氣盛行。每當看到適齡女童背著弟妹趴在窗外羨慕地看學生上課時,王繼芬總有種說不出口的心酸。她利用課余時間走訪了很多失學女童的家庭,得知貧困和重男輕女的觀念是她們失學的主要原因。她想起了阿舍鄉(xiāng)部分少數(shù)民族婦女因為沒有進過學校,一輩子不會講普通話!有些老奶奶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去阿舍鄉(xiāng)趕過集市(街),甚至街子(文山方言)是個什么概念她們都不知道!王繼芬不想讓這些孩子一輩子生活在封閉的山里,她想盡辦法讓她們進學校讀書。她為她們墊付學費,工資不夠墊付時,她甚至向家里借錢給學生墊付學費……雖然歷經(jīng)艱難,但當那些女孩讀書識字后靠努力過上自主的生活時,當一些人通過考學成為醫(yī)生、教師時,王繼芬覺得她所有的努力、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繼芬特別崇敬張桂梅老師,她覺得張老師就像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nèi)松南M?,一束托起無數(shù)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愿像張桂梅老師一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自己微弱的光亮和瘦小的肩膀托舉一個個希望和夢想。
以真才實學教書
王繼芬先后在白世尼、阿文寨、斗南、阿舍小學任教過。無論是在哪個學校,她都一心撲在教學上。在教學中,她敢于挑戰(zhàn)困難,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奇跡”。2016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因原任教師工作調(diào)動,王繼芬被安排接手一個新班——四年級(2)班。這是一個成績在全鄉(xiāng)排名倒數(shù)的“特殊班級”,王繼芬二話沒說就攬了過來。開學伊始,她立即召開班會,重新選舉了班委,明確了班委職責。而后,她幾乎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和學生溝通和輔導學生功課。很快,這個班就有了濃厚的學風,學生也逐步有了學習的自信心。
經(jīng)過一年的不懈努力,這個班在學年末的全縣統(tǒng)測中,成績竟然躍居全鄉(xiāng)第一。這一從墊底到居首的逆轉,讓校長、同事和家長都感到意外,她和她的班在當?shù)爻闪艘粋€不小的傳奇,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她的學生。
除了教學成績優(yōu)異外,王繼芬的班主任工作也非常出色。班主任工作瑣碎、繁雜,需要格外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教師靜下心來,去觀察、了解學生,需要教師俯下身來與學生交流、融通。王老師總是和學生在一起打掃衛(wèi)生、運動游戲,鼓勵他們,引導他們樹立學習、生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為工作出色,2014年和2019年,王繼芬所帶的班級先后兩次被評為硯山縣先進班集體。
從教多年,王繼芬擔任過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教過語文、數(shù)學、品德、道德與法治。多年來,無論學校安排她做什么工作教什么學科,她都服從安排,不挑不揀。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干一行愛一行,力爭在能力范圍內(nèi)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最好。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王繼芬也不忘依靠自身的模范作用,給青年教師搭臺子、鋪路子、壓擔子,通過傳、幫、帶,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的中堅力量。2017年,她指導青年教師參與的說課題目《年月日》和《圓柱的體積》分別榮獲縣級一等獎和二等獎。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三十多年來,王繼芬遍嘗了鄉(xiāng)村教育的苦辣酸甜,秉持立德樹人之心,踐行教書育人使命,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為鄉(xiāng)村學子筑起了夢想的橋梁。
這就是王繼芬老師,一位從教33年的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
作者簡介:楊宏應,中小學高級教師,文山州作家協(xié)會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中國民族教育》《文山日報》等報刊。箸有專箸《守望詩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