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周愛美 王宇霄
摘? 要: 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yè)本科院校健康發(fā)展、實現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保證和關鍵路徑。針對目前職業(yè)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學的現狀,以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為例,構建了職業(yè)本科院校、企業(yè)“雙元主體”的育人模式以及“理論課+校內實踐+企業(yè)實踐教學”“三課堂”的課程教學模式,并以“OBE理念+”為指導,著力實現職業(yè)本科課程教育改革的四個轉變,即:以“雙元主體”課程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提高“雙元主體”教學質量、通過教學效果評價持續(xù)進行優(yōu)化完善。這一探索研究旨在為職業(yè)本科院校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與借鑒。
關鍵詞: 職業(yè)本科; “雙元主體”; “OBE理念+”; 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3)04-0084-08
以校企合作方式探索“雙元主體”教學模式是職業(yè)教育的靈魂,是職業(yè)教育高質量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第七次全國職教會議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就針對我國職業(yè)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盵1]同年,國務院提出“深化產教融合,鼓勵行業(yè)和企業(yè)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yè)教育,發(fā)揮企業(yè)重要辦學主體作用”[2]。第八次全國職教會議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又對我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優(yōu)化職業(yè)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wěn)步發(fā)展職業(yè)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yè)院校和專業(yè)?!盵3]第八次全國職業(yè)教育大會傳達了習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強批示,孫春蘭副總理講話指出:“要健全多元辦學格局,細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職業(yè)教育特點的評價辦法?!盵3]這一系列重要的會議和指示,給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4],因此,職業(yè)本科教育作為目前我國職業(yè)教育的最高層次以及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雙元主體”“三課堂”教學實踐。
成果導向教育(OBE)是以預期學生能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為依據進行反向設計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之一[5]。但是從基于OBE理念的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效果來看,OBE理念更偏向宏觀層面的專業(yè)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計,這種宏觀的閉環(huán)模式在實踐中會出現一定的時延性。鑒于此,本研究提出“OBE理念+”的概念,即“OBE+CECP”,這里“CE”(capacity enhancement)指“雙元主體”教學能力提升;“CP”(curriculum politics)指課程思政。利用“OBE理念+”指導職業(yè)本科院?!半p元主體”“三課堂”教學實踐,即以OBE理念為基礎,在宏觀層面確定“雙元主體”“三課堂”教學任務和目標,細化課程內容,指導課程實踐,并進行積極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實踐;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下沉到微觀層面,以教學能力提升、課程思政、模塊化教學為指導原則,激發(fā)學生內生動力,提升教學實踐水平。
基于“OBE理念+”的職業(yè)本科院校“雙元主體”課程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旨在為職業(yè)本科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與借鑒,是我國職業(yè)本科院校教育更好地適應智能時代,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可以進一步放大職業(yè)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優(yōu)勢,進一步提升職業(yè)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水平。
一、基于“OBE理念+”的職業(yè)本科院校“雙元主體”課程體系實踐路徑
職業(yè)本科“雙元主體”教學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也是近年來我國職業(yè)本科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校企合作的紅利已經初步顯現:“雙元主體”聯合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多種多樣,合作層次越來越高,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因此,有學者認為我國職業(yè)本科教育已經真正進入到了“產教融合”辦學的新時期和新階段[6]。但是,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目前我國職業(yè)本科的“雙元主體”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如果將我國職業(yè)本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等級分為低層次、中等層次和高層次,那么目前我國職業(yè)本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fā)展還處于中等層次[7]。
為了有效解決我國職業(yè)本科“雙元主體”教學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構建“雙元主體”“三課堂”的教學模式,“雙元主體”“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其中,“雙元主體”是指學校、企業(yè)兩個辦學主體,“三課堂”是指學生的理論學習課堂、實踐操作學習課堂以及企業(yè)實踐學習課堂[8-9]。
在“雙元主體”“三課堂”教學體系下,主要從課程內容優(yōu)化設置、教學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培養(yǎng)、教學效果評價這四個路徑出發(fā)解決目前職業(yè)本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四個建設內容如圖2所示。
在“雙元主體”“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基于“OBE理念+”構建并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以及效果評價研究。基于“OBE理念+”的“雙元主體”課程構建模型[10-11]如圖3所示。
成果導向教育(OBE),是以預期學生能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為依據進行反向設計的教育模式,如圖3所示,OBE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逆向進行課程的設計,開展教學實踐,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并根據評價持續(xù)改進教學各項活動。
基于“OBE理念+”的職業(yè)本科院?!半p元主體”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要著力實現四個轉變,即:以“雙元主體”課程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模塊化教學,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提高“雙元主體”教學質量;通過教學效果評價持續(xù)進行優(yōu)化完善[12-13]?;凇癘BE理念+”的職業(yè)本科院?!半p元主體”體系構建與實踐路徑為:瞄準一個目標,即職業(yè)本科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高學歷層次技術人才;依托兩個教學主體,即企業(yè)和學校,持續(xù)提升企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參與度和重要性;打造三個課堂,即學校教室、學校實訓實驗室和企業(yè)教學場所;以政府、社會、行業(yè)企業(yè)、學校的四方聯動作為支持;在課程教學體系構建中,校企雙方要協(xié)同制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協(xié)同規(guī)劃教學任務,協(xié)同培養(yǎng)師資隊伍,協(xié)同建設各類教學資源,協(xié)同進行教學評價工作;在課程教學體系實踐過程中,要做好六個結合,如圖4所示。
本文在圖4所構建的基于“OBE理念+”的“雙元主體”教學體系基礎上,以機器人技術本科專業(yè)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為例,探索基于“OBE理念+”的“雙元主體”教學的課程體系構建,開展課程教學實踐,并對教學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提高“雙元主體”“三課堂”教學實踐水平,提升學生培養(yǎng)質量。
二、基于“OBE理念+”的“雙元主體”課程體系構建——以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為例
(一)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現狀分析
電工技術基礎是職業(yè)本科機器人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必修課,學習電工技術基礎這門課程,不僅可以為之后學習專業(yè)課打下基礎,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形象地了解電子電路原理,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但是電工技術基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般主要側重于抽象理論知識的講解,包含了比較多的復雜名詞和術語,同時學習該課程也需要理解很多的相關概念。另外,電工技術基礎課程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這不僅大大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因此,總的來說,電工技術基礎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但是教學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 課程體系設計重理論輕實踐。目前電工技術基礎課程設計大都是以理論授課為主,內容主要包括直流電路、一階線性動態(tài)電路、正弦交流電路和三相電路等。其中直流電路和一階線性動態(tài)電路部分理論性較強,任課老師在教學中較為重視,有時會不斷以數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各類公式的推導和驗證,可能會占用課堂教學的大量時間。另外電工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會安排一些課內實踐,但是這類課程內容主要是電路理論部分的驗證實驗,學生按照給定的電路圖進行接線并記錄測量數據,整理數據,寫出實驗報告。這樣的課內實踐模式也只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并不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使得學生失去了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更別提探索新問題了。
2. 校企合作課程教學流于表面?;陔姽ぜ夹g基礎的校企合作課程改革還存在“一頭冷一頭熱”的現象,企業(yè)并沒有真正融入課程教學體系。有效的校企合作課程改革應該做到七個協(xié)同,即校企雙方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同研究課程設置、共同設計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共同開發(fā)教學資源、共同建設實訓實習平臺、共同制定人才考核標準。但是從目前狀況來看,基于電工技術基礎的校企合作課程改革還大都停留在企業(yè)根據學校要求提供相應的設備階段,同時輔以一定的培訓和講座。
3. 課程體系設計沒有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電工技術基礎的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于電學理論知識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并與思想教育有機融合,使電路知識教育具有工具價值的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思政教育功能。但是在目前電工技術基礎課程體系設計中,出現一些課程教學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之間“生拉硬拽”,甚至發(fā)生沖突的現象。分析其原因,還是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存在問題,課程思政功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目標優(yōu)化設計
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協(xié)會(ABET)基于OBE理念對畢業(yè)生規(guī)定了12條畢業(yè)要求,除了強調專業(yè)知識、問題分析與研究、實踐能力與設計解決方案以外,還關注倫理道德、領導力、溝通與合作、終身學習、社會責任感等[13-14]。因此,對于某一課程目標的設計也應該是多維度的。
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目標制定,由學校、企業(yè)“雙元主體”負責,邀請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師、企業(yè)師傅、兄弟院校相關教學團隊以及教育專家共同研究,采用多元教育主體協(xié)同聯動的教學模式,形成多主體的合作與知識共享。同時以成果導向為原則,遵循教學規(guī)律,根據布魯姆(Bloom)的教育目標理論,預期規(guī)劃學習效果,設計了知識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動作技能、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六個維度的課程目標[15]?;凇癘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六維度課程目標設計,如表1所示。
六維度課程目標是讓學生具備專業(yè)學習和技能拓展所必需的電路分析與設計、電氣元器件和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簡單電氣控制線路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掌握職業(yè)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職業(yè)應變能力和提高繼續(xù)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與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習慣思維中解脫出來,引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具備刻苦鉆研的學習態(tài)度、善于思考的學習方法、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三)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體系設計
根據表1設計的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目標,按照六維度目標分解為課程學習要求,并將這些要求分解為具體可測量指標點,根據指標點來搭建課程體系,確保每個指標點都有課程體系內容來支持[16]?;凇癘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設計為80學時,根據“雙元主體”“三課堂”的模式,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可分配學校課堂理論教學36課時,實訓室實踐教學24課時,企業(yè)實踐教學20課時。其中課堂理論教學由學校專業(yè)教師負責,實訓室實踐教學由專業(yè)教師和企業(yè)教師共同負責,企業(yè)教學由企業(yè)教師擔任。經過校企“雙元主體”育人、產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探索,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雙元主體”的師資隊伍和“三課堂”的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
表2構建了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知識體系,主要從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和動作技能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知識點和指標點。
三、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體系教學實踐
(一)全面提升“雙元主體”的教學能力
教學實踐“雙元主體”育人模式構建是基于“OBE理念+”開展電工技術基礎課程實踐的關鍵,基于“OBE理念+”的知識點和指標點對“雙元主體”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職業(yè)本科院校一系列課程的教學實踐來看,學校教師具備教授課程所需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往往教學內容比較深奧,有的內容比較空洞,學生不易接受,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相比之下,企業(yè)教師或是企業(yè)師傅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種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同時,企業(yè)的實踐資源也比較充裕,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企業(yè)教師或是企業(yè)師傅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對各種實踐資源不能很好地綜合使用,難以發(fā)揮質變提升的作用,在教學理念上往往也比較陳舊[17]。
針對這些情況,為了更好地提升“雙元主體”的教學能力,在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中,學校和企業(yè)相向而行,通過雙向的共同掛職鍛煉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學校選拔專業(yè)教師深入企業(yè)一線,與企業(yè)教師共同發(fā)掘課程資源,以企業(yè)教師為師,學習企業(yè)生產、管理方面的經驗,學習生產加工技術,提升實踐教學水平和能力;企業(yè)選拔企業(yè)教師進入學校,企業(yè)教師通過參加培訓課的方式,學習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同時通過示范課的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企業(yè)實踐教學內容,提煉實踐教學的任務點。通過這種合作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雙元主體”的教學能力。最終,通過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建立了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專業(yè)教師以及企業(yè)教師數據庫;學校教師和企業(yè)教師共同建設了電工技術基礎課程線上、線下資源庫。
(二)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思政“雙元主體”教學實踐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習總書記一系列講話和中央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系列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構建校企“雙元主體”“雙育人”模式下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實現“思政課+專業(yè)課+企業(yè)實踐教學”這種多維度的思想政治教學,可以突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可以培養(yǎng)出具有愛國熱情、道德素養(yǎng),具有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有責任心,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新時代大學生[18-19]。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思政以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三維度為目標要求,同時結合學校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和企業(yè)文化建設內容,將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思政分為四個大的專題。比如在學習功率因素知識點的同時,通過引入“按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征收電費的實際應用案例,說明提高功率因數可使電源設備的容量被充分利用,節(jié)能降耗,可以提高供電和用電雙方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合理利用有限電力資源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倡議在學生中開展“節(jié)能降耗,從我做起”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節(jié)能降耗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節(jié)能意識。
四、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效果評價
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教學效果評估可以發(fā)現基于“OBE理念+”的“雙元主體”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及教學實踐是否提升了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人才培養(yǎng)要求,并且可以定量、定性分析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為下一步繼續(xù)完善和優(yōu)化“雙元主體”教學體系構建以及教學實踐打下基礎。其中,有效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是關鍵。
教學效果評價遞階模型構建將評價總目標定義為目標層,因此本評價指標系統(tǒng)的目標層定為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雙元主體”教學實踐效果評價。在第一級的因素指標下可以繼續(xù)將指標體系進行分解,針對教學效果評價建立四級評價模型,具體指標如下:第二層設定三個指標分別為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體系的制定和內容、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以及基于“OBE理念+”的電工技術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指標,第三層為7項指標,第四層指標層為具體細化指標,共45項。建立的四級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
構建多元化評價主體,根據表3的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評價,可以對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實踐效果的各項指標及總評成績進行等級劃分,為后續(xù)的改進、完善提供依據。針對實踐效果評價體系各項指標的得分情況,可以定量分析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實踐的開展效果,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存在問題制定優(yōu)化措施,優(yōu)化課程體系,完善師資隊伍,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生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
五、總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yè)本科院校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實踐的優(yōu)勢和強項,因此,在現有政策、政府支持、企業(yè)、社會資源利用的前提下,進一步調動校企雙方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雙元主體”的協(xié)同聯動是提升目前我國職業(yè)本科院校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目前我國職業(yè)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點和難點。引入“OBE理念+”可作為職業(yè)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種重要途徑,此舉有助于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滿足人才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 倪光輝. 習近平就加快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作出重要指示[N]. 人民日報,2014-06-24(1).
[2]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EB/OL]. (2014-05-02)[2022-10-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6/t20140622_170691.html.
[3] 新華社.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 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N]. 中國教育報,2021-04-14(1).
[4] 陳德清. 高職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與實踐[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5] 劉立新,周鳳華. 新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人才[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6] 羅怡.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問題與對策[D].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0.
[7] 王文.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雙元主體合作機制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21.
[8] 馮芳. 國外校企合作新形式:“現代學徒制”、“新學徒制”述評[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0):5-8,105.
[9] 劉凱,黃亞東.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2011(7):105-106.
[10] 鄭大鋒,陳礪,王秀軍. OBE工程教育理念與化工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5):154-157,160.
[11] 宋哲英,宋雪玲. 基于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下“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改革[J]. 高教學刊,2016(16):153-154,156.
[12] 王金旭,朱正偉,李茂國. 成果導向:從認證理念到教學模式[J]. 中國大學教學,2017(6):77-82.
[13] 吳秋鳳,李洪俠,沈楊. 基于OBE視角的高等工程類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J]. 教育探索,2016(5):97-100.
[14] 許紅菊. 淺談本科層次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J]. 機械職業(yè)教育,2013(7):8-10.
[15] 胡永生.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9):143-148.
[16] 錢曉忠,顧京,許紅菊. 應用技術類本科教育專業(yè)建設的探討[J]. 中國成人教育,2016(8):114-116.
[17] 趙永勝. 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 職業(yè)技術教育,2019(32):48-54.
[18] 程德慧.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與職業(yè),2019(3):72-76.
[19] 平靜,徐飛躍,王鋼. 現代學徒制視域下的高職院?!叭n堂”課程思政協(xié)同式育人機制[J]. 教育與職業(yè),2019(11):88-9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Dual-Subject”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OBE Concept +”
WANG Fei, ZHOU Aimei, WANG Yuxiao
(Zhejiang Gu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onstruction, Dongyang 322100,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key path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needs in the new er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aking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has constructed the “dual-subject” educ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theory course + on-campus practice + enterpris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ree-classroom”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OBE concept +”, it strives to realize the four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that is, take the “dual-subject” curriculum goal as the guidance, tak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improve the “dual-subject” teaching quality,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and improve through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Thi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dual-subject; OBE concept +; practice
(責任編輯:姜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