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
一直主打“產品主義”的巴奴火鍋,終究還是沒能放下這顆“土豆”。據(jù)媒體報道,巴奴早些時候因為價格和營養(yǎng)元素含量問題而下架的“富硒土豆”,近日又以“烏蘭察布土豆”的新名重新上架。對于回歸的原因,巴奴方面表示,因為土豆的口味、顧客口碑各方面都很好,應顧客的期許,故而研判后重新上架。
“富硒土豆”改名后重新上架
今年2月,“巴奴火鍋店18元一份土豆就5薄片”事件曾登上熱搜,網友對于巴奴高價的批評聲音由此而來。
對此,巴奴方面給出的解釋為,網友所曬出的土豆為富硒土豆,有較多的微量元素,定價也屬于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另外,顧客實際消費土豆數(shù)量為小份,實際定價為9元。
事件發(fā)生之后,巴奴創(chuàng)始人杜中兵表示,巴奴的“富硒土豆”不僅包含產品本身的價值,也包含環(huán)境價值、服務價值以及全供應鏈的價值,所以“巴奴暫時不考慮降價,并持續(xù)為顧客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產品”。
今年3·15期間,有媒體曝出巴奴店內售賣的富硒土豆實際檢測出的硒元素含量僅不到其宣傳的1/8,巴奴因此涉嫌虛假宣傳。此后巴奴方面表示,下架門店售賣的富硒土豆。但沒想到,不久后巴奴又重新上架了這款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新上架的土豆不再標注“富硒”,而是改名為“烏蘭察布土豆”,在多地門店的售價為18元/份,在北京、上海的門店則為22元/份。
“產品優(yōu)勢”推高客單價格
相較于友商在服務方面的重視,巴奴從成立之初便不斷強調自身的產品優(yōu)勢,相繼推出“繡球菌”“笨菠菜”“井水豆芽”等菜品,無不在宣傳中強調自身產品的稀缺性和高品質。
每一樣都講究的產品背后,是巴奴不斷提升的客單價格。據(jù)媒體報道,自2014年后,巴奴的客單價已經超過海底撈。有媒體在2021年的報道中提到,巴奴在北京、鄭州的客單價分別為171元、131元,而同期海底撈年報披露的數(shù)據(jù)為110.1元。
記者翻看點評網站的評價內容發(fā)現(xiàn),部分北京消費者表示巴奴的人均消費在200元以上。盡管消費者對于巴奴的產品和服務比較認可,但仍不乏抱怨“貴又吃不飽”“除了毛肚大部分菜品平平無奇”等內容。
巴奴對土豆如此難以割舍,是因為能掙得太多?事實倒也未必。有火鍋企業(y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包括土豆在內的青菜類產品銷量確實不小,但實際能創(chuàng)造的利潤仍較鍋底、肉類、滑丸類產品差距明顯,總體在1-2成左右。
除了產品售價被吐槽“脫離群眾”,巴奴相關產品的概念也存在質疑。以“井水豆芽”為例,早些時候有專業(y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井水并不適合直接飲用,水體質量并不可控。而對于“井水豆芽”所使用的水體具體情況和優(yōu)勢,巴奴也未進行答復。
積極調整股權結構準備上市
盡管在土豆事件上險些翻車,但在過去的2022年,巴奴卻頗有逆市上揚的態(tài)勢。據(jù)報道,過去的一年,盡管友商已經采取降價、關店等措施自救,巴奴卻新增門店十余家。特別是今年以來,巴奴火鍋在股權結構上開始進行積極調整。
在2021年的媒體采訪中,杜中兵曾表示,“會考慮上市,但具體規(guī)劃還未確定”。目前,巴奴的市場主體由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yè)法人獨資),由巴奴毛肚(香港)有限公司子公司美味森林餐飲管理(鄭州)有限公司全資持有。
有分析認為,巴奴通過一系列操作進行股權結構調整,目的是準備在香港上市。為了實現(xiàn)香港上市的目標,需要將內地業(yè)務的控制權轉移到境外主體,也需要將內地業(yè)務的外部投資者轉移至境外主體。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以中國火鍋市場的競爭情況來看,巴奴必須要進行IPO,否則就沒有這么多資源去進行規(guī)模化的拓展和參與市場競爭。但屢被詬病的巴奴能否如愿上市,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