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體育課既是訓練學生體育技能的主陣地,又是提升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主渠道,也是排解學生學業(yè)壓力的有效方式。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優(yōu)化,寓趣味于體能訓練和體育活動之中,讓歡樂充盈體育課堂,不僅能夠引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體育鍛煉習慣,也能夠讓小學生在系統(tǒng)的體能訓練和歡快的體育活動中領悟堅持奮進的拼搏精神,促進小學生體育技能的提升和身體素質的強化。對此,文章將圍繞小學體育的趣味性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趣味策略
作者簡介:晁艷妮(1989—),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zhèn)黑燕山學校。
小學體育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在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加快、家長關心學生成績、學生活動機會減少的社會背景之下,對體育課堂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和優(yōu)化顯得尤為重要。而讓歡樂充盈小學體育課堂的趣味性教學策略,能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既能緩解節(jié)奏緊湊的學習給小學生帶來的壓力,也能促進小學生健康意識、觀念、行為和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現階段,許多小學生較少主動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只是在監(jiān)護人或教師的引領下進行體育鍛煉,但是他們對有趣的體育課堂相當喜愛。根據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現階段的農村體育課堂主要有以下兩種教學模式。
(一)自由活動模式下的趣味化教學
農村體育教師有不少是非專業(yè)且兼任的,他們對體育課的教學比較自由,常常采用自由活動的方式。當人們走進農村小學的體育課堂時,總會有一種回到自己童年時的感覺:無拘無束地自由活動,不停歇地追逐打鬧,汗流滿面的皮球比賽……看似“古老”的體育教學模式仍然在當前的農村體育課堂上運用。細究農村小學這種體育教學模式,可以發(fā)現這幾個特點:一是授課用時少。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體能訓練和理論傳授所用的時間較少,學生沒有過多的練習任務,上體育課沒有壓力也沒有負擔,體育活動熱情高。二是小組活動自由選?;顒禹椖康倪x取和人員的組合,一般是由學生來做決定,學生之間的配合比較默契,體育活動場面熱火朝天。三是參與情況不平衡。性格外向好動的學生比較能夠投入體育活動,而性格內向文靜的學生則感覺無所事事。四是體育課堂活動無新意,使得部分小學生錯失了學技能、強體魄的黃金期[1]。
(二)提質增效背景下的無趣體育課
隨著人們對教育和考試成績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每年的中高考成績和小學的就近入學政策成了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尤其是具有“指揮棒”作用的成績排名和獎勵措施,使得教育主管部門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視學生的成績,不少學校、科任教師和班主任之間簽訂了責任書,制訂了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提質增效方案。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抓時間”“搶時間”成了統(tǒng)測學科教師提質增效的主要辦法。而作為既不統(tǒng)測也不排名,更不影響學??己说捏w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學時間就成了“搶手貨”。細察農村小學體育課的開展情況,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體育課的開展時有時無。由于部分學校和教師的“偏科”意識嚴重,有的主科教師會直接占用體育課進行授課,直接影響到了小學生對體育科目和主科的學習態(tài)度,更錯失了發(fā)展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時機。二是體育課的質量不高。部分學校采用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教學策略,使得體育科目逐漸被忽視,一些體育教師對小學生的體育知識和訓練項目的教授敷衍了事,在備課和上課環(huán)節(jié)也懶得花心思,更不能將趣味化的教學策略有效融入教學實踐中??傊?,上述體育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提升,也無法引領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深度追求[2]。
二、在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應用趣味性教學的必要性
(一)趣味性教學是鍛煉學生毅力的需要
開設體育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以陽光、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去迎接未來。將趣味性教學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之中,可以轉變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也可以降低體育訓練的難度,從而提高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更重要的是還要有毅力,而趣味性教學能填補小學生意志訓練的空白,使得小學生能逐漸感受到堅持鍛煉給自己身心帶來的好處,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勇往直前、不懼艱難險阻的意志力[3]。
(二)趣味性教學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需要
在室外體育課堂上,小學生很容易被自然環(huán)境或同伴的一舉一動所吸引,所以在體育課堂上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就成了教師需要長期關注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一個重要內容。以趣味化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也能吸引他們全神貫注地進行體育鍛煉,教師也會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使其注意力集中于訓練。同時,趣味化教學也能激發(fā)小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內驅力,促使小學生朝著自己所確定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健康前行。
三、農村小學體育課堂趣味化教學策略分析
(一)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要想構建有效的趣味化體育課堂,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舉止。雖然農村體育教師大多為兼任教師,但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容輕視。首先,農村小學可以通過智慧云平臺對教師進行專業(yè)素養(yǎng)培訓,讓教師轉變對體育學科的認識,并樹立起科學的教育理念。其次,教育主管部門要發(fā)揮好集團化辦學的作用,組織體育學科的教學研討或示范教學活動,助力集團內的體育學科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二)結合體育游戲進行趣味化教學
實施趣味化教學就必須要打造歡樂的體育課堂[4],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其一,教師可以將多個體育項目進行巧妙組合,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小學生感覺到體育課既是提升身體素質的絕佳場所,也是自我情緒調節(jié)和壓力釋放的良好機會。如教師可以將引體向上、立定跳遠、跨欄等項目組合成一個團隊游戲,也可以將50米跑、100米跑結合成游戲……整合的體育游戲能促使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體能極限進行挑戰(zhàn)和突破,也能促使他們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體能訓練方式。
其二,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開展趣味化教學,促進小學生體育精神、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形成和發(fā)展。由于籃球活動的場地和器材在大部分農村小學都已普及,因而在體育課堂上開展有關籃球的游戲活動符合校情,也能給小學生帶來無限樂趣。例如,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和游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開展籃球的運球教學:①耍球游戲,主要包括原地兩手交換推滾球、雙手拋接球、環(huán)繞交接球;②原地運球游戲,主要包括行進間運球接力比賽,原地高、低運球游戲。這樣的籃球游戲活動,既能促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籃球運球技能,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其三,通過創(chuàng)新熱身活動開展趣味化教學。對于傳統(tǒng)體育課堂中經常采用的隊列隊形訓練、徒手操練習、跑步活動等,學生大多沒有興致,常常表現為學生參與活動時無精打采,活動氛圍不夠熱烈,活動效果欲速而不達。但是如果將這些比較傳統(tǒng)的熱身活動通過“雨點變奏曲”“中國功夫”“正反游戲”“傳話游戲”“尋寶”等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學生的活動熱情會非常高漲。
其四,開展常態(tài)化趣味體育教學。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師開展趣味體育活動不能局限于學校的體育器材,而是要將日常生活中具有趣味的活動整合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使趣味體育教學常態(tài)化。例如,在進行常規(guī)體能訓練時,教師可以將“蘿卜蹲”這個游戲的“蹲”改成淺蹲、深蹲或深蹲跳,并讓學生搭配語言講出“綠蘿卜蹲完紅蘿卜蹲”。學生在進行深蹲、淺蹲或深蹲跳的同時,也要將自己所代表的顏色講清楚,否則將會被淘汰。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還要監(jiān)督對手在活動中的表現,要指出在游戲中反應不及時或動作不到位的同學,并讓該同學再次進行“蘿卜蹲”。
小學生在這樣的體育游戲過程中,會逐步構建良好的體育思維,自覺地遵守活動規(guī)則,從而逐漸形成規(guī)則意識和健康意識。又如,在學習立定跳遠時,教師可以在準備環(huán)節(jié)設置“跳躍墊子”的游戲,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向前的精神。在新授內容教學結束后,教師也可以通過“勇敢的小兔”游戲來讓學生突破“跑、跳自然結合”的學習難點。體育游戲活動貫穿于授課始終,既能達成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能提高小學生的活動參與度。
(三)結合分層理念進行趣味化教學
每一個學生因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不同,選擇的體育活動項目也有所不同,這就使得體育教師在組織活動時,首先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情況和身體狀況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在趣味化教學中合理運用分層教學策略[5]。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高、體重來確定游戲項目。對于體重基數不高、有一定身高優(yōu)勢、力氣小但彈跳力充足的一類學生,可以設置與彈跳相關的體育游戲;而對體重基數偏高、力氣較大的一類學生,可以設置舉挺、深蹲、臥推和硬拉等體育游戲,從而使訓練強度和難度更適合每一類學生。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學生特長進行的分層趣味化教學不能忽視學生其他項目的訓練,而是要將其他項目的基礎知識整合到特長訓練項目之中。這樣的趣味化體育游戲會使小學生情緒高漲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其體育特長會得到有效發(fā)展。
(四)滲透德育理念進行趣味化教學
學生之間有互動才有趣,活動過程跌宕起伏才有味。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許多活動都需要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或配合才能完成,這為學生德育提供了非常適合的教學內容和難得的教育時機。如足球、籃球、乒乓球、拔河等活動,更需要全體學生的齊心協(xié)力和共同發(fā)力,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絕佳載體,還有接力賽、拔河賽等團體活動項目在培養(yǎng)學生拼搏意識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為此,農村體育教師要抓住每一類體育活動項目的特點,根據農村學生對體育活動項目的熱情度,采用趣味化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理論知識、鍛煉體育技能的過程中感受到拼搏精神和互助意識。即使是幫同學拿衣服、給同學倒一杯水、為學生喝一聲彩也能凝聚學生們的力量,更能使學生們感到互助合作的溫情。同時,教師在開展趣味化教學時,也可以采用“拜師學藝”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組隊,向在相應方面有特長的同學進行學習。學生之間的學藝互動既可以高效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也可以使全體學生逐漸形成“人無完人、人人不可小覷、團結協(xié)作才能健康成長”的發(fā)展理念。
結語
農村小學體育趣味化教學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立足學校的學情扎實開展,從而助力農村學生不斷形成堅定的意志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同時,還要通過趣味化的體育教學策略,引領農村學生建立起健康體育意識,客觀評價自己在每一次訓練中的失誤和不足,明晰體育鍛煉和文化課學習之間的關系,使得農村學生在歡樂的體育課堂中實現綜合素質的穩(wěn)步攀升。
[參考文獻]
盧靖雯.增強體質,均衡發(fā)展:談小學體育趣味田徑教學的有效開展[J].田徑,2022(6):63-65.
于家收.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2):102-103.
袁泉.小學體育趣味田徑活動的實施價值探尋[J].教育界,2022(5):62-64.
陳志偉.小學體育活動中學生合作意識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3):73,75.
李建軍.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2020(38):184.